1
2025年9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正式推出《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研究报告。作为由国家级主流媒体机构主导的深度学术成果,该报告首次全面揭示了“思想殖民”这一隐性操控机制的内在逻辑与全球影响路径。
2
这种影响并非依赖强制灌输或公开训导,而是通过精心筛选信息流、塑造典型化叙事模板,在潜移默化中植入“西方范式即普世标准”的思维框架。久而久之,许多国家的公众开始不自觉地以欧美尺度评判本国制度、文化乃至社会行为,逐渐弱化对本土价值体系的情感依附与认同感。
3
这份报告的意义在于,为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认知错位提供了系统性解释。无论是早年流传甚广的“西方文明完美无瑕”传说,还是近年来某些地区对“西式生活方式符号”的盲目热衷,其背后都能追溯到这种静默却深远的认知渗透模式。
![]()
4
在传统媒介主导的时代,信息来源相对封闭,大众往往被动接受经过过滤的单一叙述。而此次报告的发布,如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意识觉醒,促使更多人开始反思: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否曾长期被精心编织的“认知神话”所主导?
5
此类“观念引导”的核心特征正是其隐蔽性——它并不直接贬低非西方文明,而是选择性放大某些西方案例中的“理想表现”,再将其与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境进行对比,从而悄然传递出“他者先进、自我落后”的心理暗示。
6
就像用聚光镜只聚焦于一点亮光,却遮蔽了整体图景,长此以往,人们极易形成“外国处处领先、本国样样不如”的刻板印象。一旦这类认知固化成型,想要扭转便需付出远超初始传播成本的努力。
![]()
7
建构的“标杆”
8
回望二十年前的文化传播环境,可以清晰识别出一批极具代表性的“西方文明典范故事”。例如,“伦敦老人深夜街头无人值守仍坚持等红灯”的情节,后来被证实并非真实新闻事件,而是早期跨文化比较文章中为了突出“规则至上”理念而虚构的象征性场景。
9
事实上,英国交通管理部门曾因老年群体步行速度较慢的问题,主动将多个路口的人行绿灯时长从6.1秒延长至7.3秒,这体现的是基于实际民生需求的政策优化,而非个别公民的“道德自律表演”。
![]()
10
类似地,“日本祖母为孙辈严守交通规则”的说法,更多源自日本经典儿童读物《红绿灯眨眼睛》所倡导的价值观教育,并非普遍现实写照。根据日本警方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曾发生一起90岁高龄老人闯红灯导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说明所谓“全民守法”的形象实为一种高度理想化的文化建构。
11
与此同时,“中国式过马路”这一标签曾在2013年前后广泛传播。当时部分城市确实存在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但这一行为不能简单归因为“国民素质低下”。实际上,许多路口设计不合理、等待时间过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缺失等结构性缺陷,才是问题频发的重要诱因。
![]()
12
关键在于,随着法治宣传加强和基础设施完善,这一现象已实现根本性转变。据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行人违规穿越马路的比例已由2013年的30%降至不足5%,实现了从“集中乱象”到“常态守序”的跨越。这一进步有力反驳了早期片面标签的持久影响力。
13
类似的认知偏差至今仍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显现。2025年9月新一代iPhone全球发售期间,印度孟买苹果专卖店外确实出现大量消费者排队抢购,甚至因人流拥挤引发局部冲突。
14
然而主流媒体报道指出,印度消费者追逐iPhone的主要动因,集中在产品耐用性强、二手流转价值高以及品牌带来的身份标识功能,而非出于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模仿或崇拜。
![]()
15
尽管这与过去部分人群对“西方品牌”的追捧存在表象相似,但仍需警惕:消费决策本身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含市场供需、经济条件和个人偏好,不应轻易将其等同于“思想被殖民”的证据。
16
再来看“西方规则绝对优越论”的误区。澳大利亚墨尔本警方2025年公开数据显示,当地全年共开出超过3300张针对行人闯红灯的罚单,表明即便在法治执行力较强的城市,违规行为依然存在。
17
至于“中国游客在国外受到本地老人赞扬遵守规则”的说法,目前缺乏具体可查证的案例支撑。但从近年发布的出境旅游文明指数报告来看,中国游客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共行为规范度显著提升,既反映了国民整体素养的进步,也说明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正在逐步消解。
![]()
18
打破滤镜
19
如今,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曾经笼罩在西方社会之上的“完美滤镜”正被逐一击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亲身体验或真实分享,建立起更加立体、客观的世界观。
20
前往德国就业的专业人士会如实描述:“德国虽普遍实行准点下班制度,但在关键技术岗位,加班仍是常态,工作强度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21
赴美旅行的游客则反馈:“美国大型超市内盗窃事件屡见不鲜,并非如传言般‘人人诚信自律’。” 留学英国的学生在对比两地交通体验后坦言:“伦敦地铁部分线路设备陈旧,高峰期拥挤程度堪比北京地铁;而中国高铁在乘坐舒适性、运行准时率方面反而更具优势。”
![]()
22
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观察,正在推动一场深刻的认知重构:中国的城市交通系统日趋智能化,不仅实现了红绿灯配时根据实时人流动态调节,还在多个重点区域增设了行人安全岛与无障碍通行设施。
23
国产智能手机也完成了从“价格优势产品”向“技术创新引领者”的跃迁。华为、小米等品牌已在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超越苹果与三星,成为全球科技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就,远比任何外来评价更能构筑坚实的民族自信。
24
更重要的是,公众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也不是盲目排外的情绪宣泄,而是建立在清醒认知基础上的自我定位——既能正视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阶段性挑战,也能客观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互补。
![]()
25
这种立场不要求我们否认西方社会的某些长处,比如英国在老年人出行便利化方面的细致考量,或是日本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精细化运作,这些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
26
但它同样反对我们将西方标准奉为圭臬,进而忽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效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显著进展与独特优势。正如重新审视“中国式过马路”问题,既要承认历史阶段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充分肯定当前治理成效。
27
对于“印度民众排队购买iPhone”的现象,既要理解其背后的合理消费需求,也不应将使用外国品牌自动等同于个人价值的体现。
28
这种理性判断力的普及,正是抵御“思想殖民”的最有效屏障。正如新华社报告所强调:“破除价值依附,坚守文明多样性”,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系统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甄别信息真伪、辨析话语动机的独立判断力。
![]()
29
结语
30
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执着于用唯一的外部标尺衡量本国发展,而是学会从自身的成长轨迹中汲取力量,这样的自信才真正具有根基性和可持续性。
31
它不依赖外界的认可,而是源于对真实国情的理解与对人民努力的尊重;它不回避现存短板,更关注持续改进的能力与未来发展的潜力。
32
这或许正是一个社会从“认知迷失”走向“理性自立”的必经过程,也是一个文明迈向成熟、自主、开放的重要标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