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坐阵”发电侧,传感器成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丨郭源生细说传感器

0
分享至


编者按:传感器作为“信息时代的神经末梢”,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关键领域。本报日前刊登《》一文,作者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指出,“站在 ‘十五五的新起点,我国传感器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并建议未来聚焦电力、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智能家电及消费电子、城市安防、低空经济八大领域与场景,建强传感器产业。从即日起,本报特邀郭源生副理事长就上述领域传感器应用前景、产业现状、未来建议等进行展开阐述,以形成产业共识,促进产业发展。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浪潮中,融合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正成为推动能源变革的主体。同时,也对系统稳定、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电智能化体系里,实时高效采集关键动态数据、精准显示设备工作状态稳定值、及时反馈潜在故障预警值,已然成为保障发电流程连续稳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传统的火力发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还是技术密集型的核能发电,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功能器件和数据交互的 “窗口”,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它能灵活布置在发电系统的各个控制环节,通过精准收集压力、温度、流量、振动、辐射剂量等多维度运行数据,实时感知与监测各项参数的细微变化,为系统及时调整运行策略、排查安全隐患提供可靠依据,为发电安全稳定运行筑牢坚固的防线。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持续迭代升级,智能感知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到发电侧的每一个角落,其在保障能源供应、推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还将更加凸显。

传感器在发电侧的创新应用

火力发电:降本增效的基础核心要素

火力发电作为电力供应的重要基础,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仍承担着基荷电源的关键角色,而传感器则贯穿火电生产全流程。在燃料输送与配比环节,称重传感器为精准喂料、优化混合比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确保锅炉进料燃烧稳定;在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场景中,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可在线分析燃料颗粒成分占比,混合比控制精度达±1.5%,同时,颗粒度大小控制在0.5-3mm 的最优燃烧区间,燃料利用率可提升3%~5%,未燃尽碳排放量可降低15%以上,从源头减少浪费。

在锅炉系统中,高温光纤传感器测量范围覆盖0-1600℃、精度±1℃,能够实时监测炉膛内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的能源浪费,同时使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8%-12%;针对烟气处理,激光气体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颗粒物等成分浓度。当监测到污染物浓度超出标准阈值(如二氧化硫超 50mg/m³)时,系统自动触发脱硫、脱硝设备调整指令,确保排放达标。此外,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振动传感器实时捕捉转轴振动频率和振幅,当振幅超过0.05mm时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避免因设备磨损加剧导致的停机事故,使火电设备运行寿命延长8%-10%,发电效率提升2%~3%。

水利发电:安全运行的动态智能节点

水电依赖于大坝、水轮机等大型装备设施,其安全运行与流域生态、周边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传感器则为水电厂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监测网络。在大坝安全监测方面,位移传感器水平/垂直精度达±2mm、渗压传感器测量范围0-10MPa,精度±0.02MPa,嵌入坝体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传感器,测量范围0-50MPa,精度±0.1MPa,实时监测坝体应力变化,当应力超过35MPa时发出预警,预防地质应力释放导致的坝体开裂;水位传感器精度±1cm,精准采集水库水位数据,测量范围覆盖死水位至校核洪水位,为水库调度、防洪防汛提供依据,同时避免水位波动超过±0.5m 影响发电效率与大坝安全。

在水轮机组的运行监测中,流速传感器精准测量进入水轮机的水流速度;压力传感器同步监测进水口、出水口压力变化,两者数据结合可将机组负荷判断误差控制在±2% 以内;温度传感器监测轴承、定子绕组温度,当轴温超65℃时触发冷却系统;振动传感器捕捉机组振动状况;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发电机输出电流,形成 “流速-压力-温度-振动-电流”多维度监测体系,任一参数异常时立即预警,避免设备损坏导致的长时间停机,机组可用率提升至98.5% 以上。借助多类型传感器的协同监测,水电厂能够实现安全预警与发电调度的精准协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发电效益最大化。

风力发电:精准发电的风向智能导航仪

风电受自然风况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传感器的应用则为风机实现精准控制、提升发电效率提供了关键支撑。在风机的风况监测环节,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不受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影响,实时采集机舱上方风速、风向数据。风控系统可3秒内调整机舱朝向和叶片角度,确保风机始终处于最佳迎风状态,风能捕获效率提升5%~8%,当风速在3-25m/s的额定发电区间内时,发电量波动可控制在±3%以内。

嵌入叶片内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测量- 40~120℃、微应变测量范围覆盖0-1500με,精度分别达±0.3℃、±1με,实时监测叶片应变、振动振幅和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因疲劳损伤、雷击导致的潜在故障(如叶片应变超过1200με 时预警)。可在风机运行状态下完成诊断,故障停机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使年等效时数提升100-150小时。此外,在风机塔架的安全监测中,实时监测塔架的倾角传感器精度仅±0.01°,当倾斜角超过0.5°时发出预警,预防因强风、地基沉降导致的塔架倒塌风险,为风电场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太阳能发电:光照动态适配智能感知单元

太阳能发电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数据显示,光伏板温度每升高1℃,发电效率约下降0.4%~0.5%。在光伏板运行监测中,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光伏板表面温度,当温度超过最佳工作温度25℃时,系统自动启动散热装置,将光伏板温度控制在30℃以内。传感器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光伏系统的发电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避免效率下降。光强传感器实时采集光伏阵列区域的光照数据,为光伏逆变器功率调节提供依据,将逆变器输出功率波动控制在±2%以内,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此外,在光伏追踪系统中,双轴角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控制光伏板自动追踪太阳轨迹,相比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发电量可提升15%-25%,且追踪响应时间不超过10秒,确保在光照变化时快速适配。

核能发电:安全运行的临界参数监测核心部件

核能发电对安全性的要求极为严苛,传感器在关键指标监测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核反应堆运行监测环节,热电偶能够承受反应堆内的高温环境,实时监测堆芯燃料组件温度变化,将堆芯平均温度控制在300-350℃的安全区间,一旦局部温度超360℃,立即触发冷却系统调整指令,防止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反应堆一回路、二回路压力,当一回路压力波动超过±0.2MPa时发出预警,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放射性物质泄漏风险。

针对核电厂的辐射安全监测,电离室辐射、闪烁体辐射等传感器被布置在反应堆厂房、放射性废物处理车间等关键区域,实时监测环境辐射剂量。当辐射剂量超0.1mSv/h时,系统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启动通风净化系统、人员疏散指引装置,保障工作人员与周边环境的安全。此外,在核电厂的冷却系统监测中,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冷却剂流量,确保冷却系统流量稳定在3000~4000m³/h 的设计区间,为核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全方位的监测保障。

市场需求规模

各类场景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特征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对传感器的需求最为旺盛。随着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向高原、荒漠等偏远地区拓展,对低温-40℃以下、抗风沙传感器的需求持续攀升,年增长高达25%以上。2024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100GW,每台机组需配备风速、振动、温度传感器8-12个;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200GW,每个100MW光伏电站需部署5000~8000个传感器。

火电需求则呈现 “更新升级为主”的特点。传统火电为实现低碳转型和效率提升,正大规模替换老旧监测设备,对高精度温度、烟气成分传感器的需求年增速达15%~20%,单座600MW火电厂传感器更新投入约800~1200万元;水电需求相对稳定,单座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000MW以上的年均采购量约300~500台,随着水电站智能化改造率年均5%~8%持续提升与推进,需求将保持5%~10%的年增长率。

核能发电需求虽总量不大,单座核电厂需求量约1000~1500台,单价可达普通传感器的5~10倍。但对产品高精度、长期稳定性、寿命等技术指标要求极高,维护与更换成本超亿元,属于“高价值、高门槛”市场。

未来市场增长方向

从政策导向与新能源发展规划来看,未来几年市场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新能源发电配套市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预计2025-2030年全球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分别超120GW、250GW,带动传感器需求年均增长20%-25%,同时分布式风电及光伏的发展将带动小型化、低成本传感器需求占比提升30%以上;二是传感器智能化需求增加。新型电力系统对数据实时性、准确性要求提升,具备数据预处理、边缘计算功能的智能传感器需求增速有望超30%,远超普通传感器的10%-15%,2030年智能传感器在发电侧的渗透率将达60%以上;三是老旧电站智能化升级改造。全球存量火电厂、水电站智能化改造将在2025-2030年进入高峰期,预计带动传感器替换需求超5000万台,形成稳定的市场增量。此外,随着核电技术成熟与推广,2030年全球核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超200GW,需求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成为发电侧的重要增长点。

传感器技术创新与挑战

前沿技术赋能整体性能提升

当前,传感器呈现“敏感机理突破+后端智能升级”双轮驱动的技术创新格局。在敏感机理与新材料方向,量子传感器凭借量子纠缠、量子隧穿等独特物理特性,实现参数监测精度的跨越式提升。如南网传感器科技研发的±800KV/10KA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列入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装备目录”,量子磁力传感器可检测10⁻¹⁵T级的微弱磁场变化,相比传统传感器精度提升6个数量级,在水电、火电的电机设备故障诊断中,能提前3-5倍时间捕捉绕组绝缘损坏导致的磁场异常预警值;新材料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宽适用边界,除碳化硅(SiC)传感器耐温高达1700℃;抗辐射陶瓷可承受10⁶Gy 辐射剂量;柔性压电材料可贴合风机叶片、水轮机主轴等曲面结构,应变测量精度达±0.1με,相比传统误差降低80%,二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则凭借高灵敏度特性在低浓度烟气成分检测0.1ppm级二氧化硫、微量辐射监测0.01μSv/h级,检测下限降低1-2个数量级。

随着物联网(IoT)与人工智能(AI)算法的深度融合,使传感器从 “数据采集器” 升级为“智能分析器”,在各种场景中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借助低功耗广域网(LPWAN)、5G等通信技术,传感器可组成分布式监测网络,数据传输速率达1Gbps以上,延迟控制在10ms以内,实现50台风机集中远程监测,运维效率提升30%以上,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AI 算法则赋予传感器故障预测能力,在火电锅炉监测中,机器学习算法可分析近3个月的温度、压力数据变化趋势,提前1-2周预测管道潜在泄漏风险,预测准确率达92%以上;同时,模块化设计让传感器更易与电站现有控制系统兼容,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可实现传感器与DCS系统无缝对接,将智能化改造成本降低 15%-20%,这一特性在电力行业存量电站改造中尤为关键。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尽管传感器技术在发电侧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实际难题。

一是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在火电锅炉高温超 1000℃环境中,部分传感器使用寿命仅3-6个月,远低于1-2 年的设计寿命;核电强辐射剂量超10⁵Gy时会导致敏感元件性能衰减,数据精度下降幅度达10%-15%;风电高原低温-40℃以下时则易造成外壳开裂、线路故障。目前行业正通过双重路径应对:一方面研发专用材料,如针对高温环境开发的碳化硅,在1200℃环境下使用寿命可达2年以上;针对强辐射环境的抗辐射陶瓷传感器,在10⁶Gy 辐射剂量下精度衰减率控制在5%以内;另一方面优化传感器结构设计,如采用双层隔热外壳、耐低温硅胶线路在-50℃下仍可正常导电,减少极端环境对核心部件的影响。

二是数据传输稳定性问题。在偏远地区高原荒漠的风电场、光伏电站,通信信号覆盖率不足60%,数据传输丢包率可达8%-12%;在水电厂、核电厂等复杂电磁环境中,电机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导致数据传输误码率超10⁻⁴,影响监测准确性。对此,行业正推广“边缘计算+云端协同”模式,使得传感器在边缘节点先完成异常数据过滤、关键参数提取等预处理,仅将10%-15%的核心数据传输至云端,减少数据传输量;同时采用抗干扰通信技术,如光纤通信抗电磁干扰能力提升99%、LoRa模块丢包率可降至2%以下,确保数据稳定传输。

三是成本与性价比平衡问题。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成本较高,如核级辐射单价是普通工业传感器的8-10倍;风电叶片光纤光栅传感器单套成本超2万元,制约了其在中小风电场的推广。未来,随着量子等技术规模化应用,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同时行业也在探索 “按需选型” 模式,如中小电站可选用普通经济型,大型电站关键环节则配置高精度传感器,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结论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从发电侧各领域的应用实践来看,传感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

一是安全保障价值。通过多维度参数实时监测,为各发电类型构建“预警-响应”安全防线:火电中,烟气成分传感器可将污染物超标预警时间提前10-15分钟,避免环保处罚;水电中,大坝位移传感器可精准捕捉毫米级变形,预防溃坝风险;核电中可将辐射泄漏预警响应时间控制在1秒以内,保障人员与环境安全,各发电类型因传感器应用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60%以上。

二是效率提升价值。借助精准数据支撑优化运行策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火电中,燃料配比传感器可将燃料利用率提升3%~5%,单座600MW火电厂年均节约燃煤成本超千万元;风电中,风能捕获效率提升5%~8%,风电场年发电量增加100~150万 kWh;太阳能发电中,追踪系统传感器可提升发电量15%~25%,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回收期缩短1-2年,全方位助力发电侧降本增效。

三是转型推动价值。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 “窗口”,传感器为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海量运行数据积累,为AI调度算法、数字孪生电站建设提供基础,如某大型能源集团借助传感器采集的5000余组/秒发电数据,构建的数字孪生电厂可实现90%以上的运维场景模拟仿真,运维效率提升40%以上;同时,传感器的应用也推动传统发电向低碳转型,火电中,高温传感器助力低氮燃烧技术落地,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8%~12%,成为 “双碳” 目标推进的重要支撑。

未来发展展望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传感器将向“更智能、更可靠、更绿色”方向突破。未来将具备 “自主决策” 能力,如集成边缘计算芯片的智能传感器,可在本地完成数据分析与故障判断,直接向执行机构发送调整指令,如光伏板温度超阈值时,自动启动散热装置,响应时间从当前的秒级缩短至毫秒级;同时,多数据融合技术将成熟,如水电水轮机组可通过“流速-压力-振动”数据融合,实现机组健康状态评估准确率达95%以上,远超单一传感器的70%~80%。

可靠性提升方面,针对极端环境将逐步普及。高温传感器可耐受1800℃以上,满足未来先进火电技术需求;抗辐射可在10⁷Gy 辐射剂量下稳定工作,适配第四代核电技术;耐低温传感器可在- 60℃以下环境正常运行,覆盖高纬度、高海拔新能源发电场景,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寿命从当前的3-6个月延长至3-5年。

从市场与应用场景拓展来看,除传统监测环节外,向新能源并网、储能协同等新场景延伸。如新能源电站并网处部署的电流、电压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网功率波动精度 ±0.5%,避免对电网造成冲击;储能系统中,电池温度、电压传感器可实现充放电状态精准控制,延长储能电池寿命10%~15%。

产业融合方面,随着 “源网荷储” 一体化推进,传感器将与电网、负荷、储能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如风电、光伏发电数据可实时传输至电网调度中心,为跨区域电力调配提供依据;同时,传感器与区块链等技术结合,可实现发电数据溯源,为绿电交易提供可信数据支撑,推动绿电市场化发展。

长远来看,传感器将从 “数据采集者” 升级为 “能源优化配置参与者”,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 “神经中枢” 角色,不仅保障各发电类型安全高效运行,更将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全球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作者 丨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郭源生

编辑丨张心怡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队记谈杨瀚森吃夜宵:NBA几乎没人会赛后加练,科比也下馆子

队记谈杨瀚森吃夜宵:NBA几乎没人会赛后加练,科比也下馆子

懂球帝
2025-10-31 08:15:08
梅西轰世界波难救主!迈阿密1-2倒下:7天后决战 或连续2年被爆冷

梅西轰世界波难救主!迈阿密1-2倒下:7天后决战 或连续2年被爆冷

风过乡
2025-11-02 10:01:03
“公务员凭啥周末休息?”网友呼吁体制内调整工作时间,网友破防

“公务员凭啥周末休息?”网友呼吁体制内调整工作时间,网友破防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0-30 18:15:04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实施,有人说2025年退休的人更有福,为什么?

中央定调!退休新规实施,有人说2025年退休的人更有福,为什么?

社保小达人
2025-11-02 10:05:03
没想到,邹市明承认亏空2亿三个多月,如今竟靠着6岁儿子扬眉吐气

没想到,邹市明承认亏空2亿三个多月,如今竟靠着6岁儿子扬眉吐气

科学发掘
2025-11-01 12:43:28
日媒:中国600年来都是手下败将,现在他们也不是日本的对手!

日媒:中国600年来都是手下败将,现在他们也不是日本的对手!

乐天闲聊
2025-11-01 13:24:51
俄军围攻红军城,泽连斯基承认“局势严峻”

俄军围攻红军城,泽连斯基承认“局势严峻”

参考消息
2025-11-01 21:21:04
通背拳传人与老外互扇耳光!第一下被打出血,第三下被打晕翻白眼

通背拳传人与老外互扇耳光!第一下被打出血,第三下被打晕翻白眼

念洲
2025-11-01 12:37:45
南京35岁女子在家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直接离家,4个月后女儿傻眼

南京35岁女子在家啃老13年,父母退休后直接离家,4个月后女儿傻眼

如烟若梦
2025-10-30 16:16:31
加拿大总理卡尼向特朗普道歉

加拿大总理卡尼向特朗普道歉

参考消息
2025-11-01 21:21:04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大结局!国乒3冠完美收官,国乒女单4:3夺冠,国乒混双3:1夺冠

国乒二三事
2025-11-02 06:47:58
影星哈里斯·福特抨击特朗普:随心所欲赚得盆满钵满,世界却走向毁灭

影星哈里斯·福特抨击特朗普:随心所欲赚得盆满钵满,世界却走向毁灭

爆角追踪
2025-11-02 10:48:56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一旦武统台湾,这4个台湾人必上“斩首”名单,全都是罪有应得!

老闫侃史
2025-08-10 18:05:03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清书先生
2025-10-21 15:51:40
网传王家卫吐槽几位知名演员事件,为何那些演员不敢正面回应?

网传王家卫吐槽几位知名演员事件,为何那些演员不敢正面回应?

柳缘阁主
2025-11-02 09:59:05
苹果 Pro 新品来了,真的很强

苹果 Pro 新品来了,真的很强

科技堡垒
2025-11-01 10:37:01
民主党的遮羞布这下被撕碎了,拜登前发言人访谈翻车,不知所云

民主党的遮羞布这下被撕碎了,拜登前发言人访谈翻车,不知所云

锐器
2025-11-01 23:24:03
裁判偏袒利雅得胜利?马赫雷斯、内维斯等人嘲笑C罗的点球

裁判偏袒利雅得胜利?马赫雷斯、内维斯等人嘲笑C罗的点球

雷速体育
2025-11-02 08:44:13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这下瞒不住了!屠洪刚在大湾区晚会上,唱到一半直接把耳返摘了!

小娱乐悠悠
2025-10-01 14:25:29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鲁中晨报
2025-11-02 10:27:06
2025-11-02 11:28:49
感知芯视界 incentive-icons
感知芯视界
传感及智能技术领域产业观察
1865文章数 16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游戏
数码
旅游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立方体奥德赛》史低折扣促销 我的世界进入太空

数码要闻

新飞四十载品质坚守,破局新生再启新程

旅游要闻

柏林:博物馆里的科学“校园”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