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日本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日本社会上下欢欣鼓舞,媒体广泛报道,民众引以为豪。
这种对科学成就的全民尊重与认可,让人不禁联想到我国社会中,至今仍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的争议与排斥。这两者间的对比令人深思:为何一个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并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自己的祖国却遭受非议?
![]()
![]()
日本社会的科学尊重传统
日本自1949年首次获得诺贝尔奖以来,已有二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些科学家在国内享有崇高地位,受到全民尊敬。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科学家的支持体现在多方面:充裕的研究经费、优良的实验室条件、高度的社会尊重和稳定的政策支持。
日本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源于其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二战结束后,日本能够在废墟上迅速崛起,创造经济奇迹,与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理念密不可分。日本人深知科技强国之道,将科学家视为国家宝贵的财富。
杨振宁的贡献与遭遇
相比之下,杨振宁先生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在中国却遭受了不应有的质疑和误解。让我们用事实来回顾杨先生的卓越贡献:
1971年,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杨振宁毅然决定回国访问,成为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这次访问具有重大的破冰意义,为中美科学交流打开了大门。当时的中国,内部文革高潮,外部四面受敌,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杨振宁的访华需要极大的勇气。
访问期间,杨振宁通过周总理的秘书主动提出希望回国工作,但由于中国当时积极谋求与美国建交,这一建议被婉言谢绝。周总理希望他留在美国组织华人协会,为中国做宣传。杨振宁遵从了这一建议,在国际上积极介绍中国的情况,对华人华侨产生了巨大影响。
![]()
周总理接见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对中国科教事业的贡献更是数不胜数:
1978年,在他的倡议下,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少年班
1983年,他建议"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促成科大少年班设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6年,应陈省身之邀,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
1997年,帮助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中心(现高等研究院)
多年来向清华大学捐献至少600万美元,在六个大学设立奖学金
杨振宁还亲自为国内大学生授课。1995年,他担任中央电视大学"大学物理"课的主讲,认为:"中国的贫困地方还很多,能够用电视的方法,使得贫困地方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我觉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004年9月13日,81岁高龄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每次课前都要花两小时认真备课。
网络暴力的荒谬指控
尽管贡献卓著,杨振宁却在中文互联网上遭受了大量不实指控。这些指控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让我们逐一审视:
关于"不忠":有人指责杨振宁在祖国最困难时加入美国籍。事实是,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后,直到1964年才加入美国国籍。20世纪50年代是麦卡锡主义反华风潮最厉害的时候,亚洲人在美国处境艰难。杨振宁在获奖前根本没有考虑加入美籍,获奖后七年也没有立即加入。
![]()
杨振宁回国时的签证
关于"不孝":谣言称杨振宁父亲至死没有原谅他加入美籍。实际情况是,杨振宁与父亲关系一直很好。1957-1960年间,杨振宁三次与父亲见面;60年代后,在周总理关心下,杨振宁父母每年暑假都飞往日内瓦与杨振宁一家团聚。从杨振宁加入美籍到1971年,他们的联系从未中断,父子会面至少十多次。
关于"不仁":有人指责杨振宁在祖国富强后回国颐养天年。事实是,杨振宁1971年首次回国时,中国正值内困外扰之际,绝非"富强时"。此后他每年至少回国一次,有时候一年回国两三次,每次至少停留一个月,为中国科教事业奔波劳苦,且报酬分文不取。
关于"不义":有人声称杨振宁窃取李政道研究成果。科学史研究表明,最关键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起了主要作用。而且杨李二人约定对分手原因守口如瓶,是李政道首先在1970年的演讲中强调自己在获奖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杨振宁直到1983年才在《论文选集》的评注中回应。
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
杨振宁的遭遇不是个案。钱永健、吴健雄等科学家的去世,也曾在中国网络上掀起排山倒海般的谩骂。在一些报道下面,充斥着"早死早好!活该!"、"狗贼该下十八层地狱!"等恶毒评论,甚至有人对吴健雄说:"臭婊子的骨灰没有资格洒在苏州河!"
每一句谩骂的楼层,都有成千上万的网民点赞。少数理性的留言,立即被淹没在唾骂之中。谩骂者还言之凿凿:"如果他们不是坏人,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骂他们?"这种逻辑与刘少奇当年被批斗时的"绝大多数人"所为何其相似。
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的人文生态出了问题。网络上出现受境外势力推动的铺天盖地诋毁杨振宁的歪风邪气,欺骗、误导了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恶意制造、传播谣言者,无君子之诚,这是不义的可耻行径。
历史教训与反思
回顾历史,中国曾经有过惨痛教训。束星北,李政道的老师,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却被迫害二十多年,长期沦落到打扫厕所。杨振宁的师父,中国物理学泰斗叶企孙,在文革中遭遇了残酷迫害。
1957年反右运动轰轰烈烈开始,50多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遭受残酷迫害,数百万人受到牵连。反右运动对中国的国运走向影响极其重大,它标志着建国后国家快速而和谐发展的终结,国家的政策全面转移到政治挂帅,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路线上来,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全面压过了经济发展。
![]()
年轻杨振宁和费曼一起讲课
杨振宁和李政道最初是愿意回国的。张文裕教授揭开了历史真相:中央委派他赶赴瑞典,向二人转达了上面的意思,希望他们能回到国内工作。他们听了很感动,初步表达了回国意愿,表示"我们还年轻,争取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到一定的时候再回去。"
但反右运动给二位科学家带来很大思想震动,他们对回国的事情明显不像之前热情了。杨振宁的母亲更是坚决反对儿子回国,她对杨武之说:"你不要误导儿子,我摸黑起来去买豆腐,站排站了三个钟头,还只能买到两块不整齐的。"
建设理性健康的社会环境
面对日本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与中国网络上对科学家的攻击,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什么时候中国人抛弃"不能为我所用,就是敌人,我要毁灭他"这种狭隘思维,重拾盛唐的自由、开放、包容之气魄,什么时候中国就重回世界之巅。
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健康、理性的人文环境。媒体工作者理应严守职业操守,以事实真相为准则。多揭露些假新闻、伪科学、迷信,世界上就少些"假、空、丑",子孙后代生活的环境就好一些;实事求是多一点,人民群众就多一点福祉。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纵观古今,超级大国无一不利用全世界之才智,单凭一国一隅之智慧远不足以成大业。全世界的人才万川归海造就了史上最强之美利坚。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暂时做不到利用全世界的智慧,退而求其次,利用海外华人科学家的智慧是一个优先选择。只有华人真切感到祖国的温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国,才能进一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结语
杨振宁先生为中国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尚且被某些"国人"狂呼"滚出中国去",全世界几千万华人绝大多数没有为中国做过贡献,他们会不会因此把中国看成是非宜居的国度,从而疑惧、排斥,直至仇视祖国?华人尚且不敢回国报效,则"全世界的人才"何日"百川归海"?
![]()
杨振宁近照
某些不负责任的国人,随意传播诋毁挑唆的谣文,实际上是做了让境外反华势力欣喜若狂的工具,使中华民族的利益受损,最终的赢家绝不可能是中国人民。
日本在二战失败后能够迅速崛起,正是因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家。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必须摒弃对科学家的非理性批评,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当我们目睹日本科学家获奖时在本国受到欢呼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对科学家的态度。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离不开对科学家的尊重和支持。希望中国社会能够早日形成如日本那样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让每一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礼遇。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