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周五好。
每逢长假之后,“假期后第一天的上班状态”“距离下一个假期还有xx天“之类的话题总能再次引起一阵热议。
社会层面的时间分配带来的社会整体生产力与效率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工作日与周末、工作时间与假期的划分,让我们在一致的时间节奏里合作,达成惊人的成果。
但常常被人忽略的是,社会时钟之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时钟”,去实现属于你的“惊人成果”。
而当你去观察那些活到淋漓的人的生活,她们无一例外地都拥有社会时钟之外的属于自己的时间节奏。
![]()
假期后的第一天,潇洒姐的新书《山洞四律》新鲜上市。
每当想要做成一件事时,潇洒姐都会一次次走进她的山洞,完成《山洞四律》这本书时也不例外。
无论是想要在假期之后“收心”,还是真正体验一次专注地做成一件事的感觉,“走进山洞”都是你的必经之路。
当你身处你的修行山洞里,今天到底是“周二”还是“周五”又有何妨呢?
最重要的是,找到进入你的时间、你的“山洞”的方法。
早在《五种时间》中的「心流时间」篇章中,潇洒姐就分享过进入专注的心流时间的方法,本期潇洒专栏就再次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前三则——「守住自己的火种」「找到自己的蒲团」与「进入山洞」。
一起来看。
《触发心流到“应许之地”》
(上)
王潇
心流万般皆好,人人脑中又都有开关,现在我们就只剩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如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人人脑中都有心流的开关没错,但是开关毕竟藏得很深,这不能怪我们自己,只能怪人类进化的历程。
人类到如今已经跨越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但自认知革命以后,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进化就不再是主要的进化方式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和科技在几千年中早已快速地迭代了无数遍,但是DNA的进化实在跟不上,毕竟这种进化都是以百万年数量级的时间作为周期的。这就造成我们的各种原始本能还停留在认知革命时期,比如说害怕黑夜,雨天睡得香(因为雨天猛兽不出来),喜欢高热量食品(储存能量,毕竟山洞里没暖气),容易吃撑(过去打猎成功一次不容易),同时还留有一个典型的认知革命时期的糟糕特点——无法长时间专注,因为我们的祖先实在不需要这个技能。我们的硬件——肉身可以说极大地落后于我们的软件更新程度。反过来也可以认为,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不吃撑,拥有长时间专注的能力,是他进化得更好的结果。
作为个体,你应该坚定地认为,你大脑的进化程度此时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在有生之年到底能够达到什么进化边界,要看你冒险接受挑战,超越既有能力的次数。
为了帮助我们依靠一副落后的肉身也能找到进入心流的钥匙,首先要定义心流的状态。米哈里教授在书中也给出了8个标准,这些标准来自他的大量访谈,访谈的人在谈到最优体验时,往往会描述出这8种体验中的几种甚至全部。
第一,面临的是可完成的工作;
第二,全神贯注于这件事情;
第三,明确的目的;
第四,即时的反馈;
第五,投入行动之中;
第六,感觉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第七,进入“忘我”状态、心流体验后,自我意识又变得更强烈;
第八,时间感改变。
现在,你拥有一个大脑,这就是进入心流游戏的所有设备,接下来时间就是你的操作界面,上面有个按钮,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人神合一,请深吸一口气,按下那个按钮,进入心流时间这个人的旅程中最难的游戏。以下是游戏的规则。
道路:守住自己的火种
你愿意踏上追寻心流的道路,是因为它足够困难。都说只有做真正热爱的事情,才能到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年轻时就找到道路,仿佛得到了命运的眷顾。在尚未找到之时,困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总有人在真正的压力还没来临时就轻言放弃,从此丢失了火种,丢失了自己的可能性,丢失了大脑升级的进程。
独自踏上道路,必须带着一种重要的自我肯定:深信心流的幸福可以通过探索得到,自己行为的强大将带来大脑的强大,大脑的状态会被自己的行为改写,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水准会因此飞升,从而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暂时找不到你的热爱,踏上道路还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个体需求。找一件当下必须做,而且略具挑战性的事。
第二个选择:技能类爱好。可以来自好玩时间的探索之池,但是这个爱好必须符合培养技巧、拓展能力、循环增强的规律,才可能帮你进入心流通道。
第三个选择:随机事件。比如一段突如其来的独处时间。
从选择道路开始,就需要你对经验进行独立反省,实际评估各种选择方向,未来进程自会揭开每条道路的结果。重点是,把你的火种守住,心流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流淌,永远保有对心流再次流淌的渴望。
做一个聚精会神的人,是一生极为重要的事。要坚信,生命中真正的乐趣,出现在你沉潜于某一事物,全然忘我的刹那。
触发:找到自己的蒲团
找到事情做之后,就是独立地做,全神贯注地做。
心流时间的关键在于独处,如果过去的你讨厌独处,很可能是因为不想面对内在的一片混沌。现在,你需要把这片混沌分离,触发心流,让混沌中你需要的那条信息路径亮起来。
如果你曾经进入心流,那么找到心流的触发条件就会更容易。外界条件能够形成一条信息路径,包括光亮、颜色、气味、声音等,都可以成为点亮记忆路径的输入信息。一段心流,可以对应一段被提取的记忆,重现这段记忆。但是无论如何,你都无法直接追求心流,你只能通过正在着手的事务间接地达到。
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触发仪式,即重现让你进入心流的光亮、颜色、气味、声音。我在写作中已经建立了一套牢固的触发仪式:在自己的书房中,选茶、烧水、泡茶,再将茶水汩汩倒入杯中,看蒸汽升腾,再喝下第一口,此时我会知道,距离心流来临大概还有半小时。事实上这个来临时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随后开始努力全神贯注地整理素材、阅读基础文字或者开始书写,书桌周围的现实开始隐去,除了我和我正在写的字,时间已经静止。
关闭:进入山洞
为了让心中的混沌分离,除了需要让你的那条信息路径亮起来,还需要让其他无关的信息暗下去。在这一步,你已经开始练习通过行动改变大脑和身体的状态,从而掌控大脑这个心流机器。
现代社会中,人们平均3分钟就会受到一次手机干扰,而重新进入专注状态需要25分钟,因此想要练习专注力,干扰元素必须被关闭,“重新进入状态”只允许出现在最初的一次。在自我控制领域,一个健康、富有、强壮的人,并不见得比一个不健康、贫穷、衰弱的人更有胜算。必须自己建立秩序感,而非让手机和社交媒体代替我们建立。
经过训练,专注能力强的人可以迅速地进入状态,但是对于缺少专注力、已经被手机建立秩序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需要操作一系列关闭程序。
首先要关闭和远离的一定是手机,比如在我写本章的此刻,手机大概已经在远处的房间安静放置了5个小时。基于对自己的了解,我不用手机考验自己,在手机和心流时间之中,只能存在一个。
其次是关闭心理,在此之前我会让自己知道已清空了大脑,比如把后续的待办事项都记在效率手册上,然后告诉自己不必记住它们还没做,因为手册已经替我记住了。如果练习的次数足够多,在进入专注前就会自发形成刨除杂念的意识。
在心流时间训练的初期,也需要做一些视觉关闭练习,桌上和可见范围内尽量少摆放物件,挪走可能吸引注意力的东西。
最后,需要一个不管怎样都硬做下去的过程,面对眼前的事投入一段时间,至少25分钟,让大脑启动自行关闭模式。当长时间做一个类型的事情时,大脑就会慢慢关闭其他不相关的信息,降低和关闭对外界的感受,而所有神经连接通路都会紧紧围绕着正在关注的一切被激活,这时候专注程度本身会在大脑的帮助下自动增强。大脑自身的功能如此鼓励专注的人,让越专注的人越能获得该项能力。如果在这25分钟大脑神经来帮你的路上,你偷偷看了眼手机,一切就前功尽弃了。你想获得专注能力,就要给够时间让它出发帮你。
25分钟,就是时间管理专注界重点强调的“番茄时间”长度,可见这个长度也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来自对脑科学和专注力关系的研究。25分钟内能否心无旁骛,简直是一个人大脑进化程度的临界点,如果你能够数次逾越,足以证明你的肉身也从认知时代进化到了信息时代。
记住,碎片化时代在用每一个25分钟无情地筛选着你。
点击预约潇洒姐生日专场直播
“47岁的米字路口问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