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0日,《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正式于《中华医学杂志》在线发布。此次共识由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乳素瘤诊治中心主任吴哲褒牵头,联合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放疗科、妇产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制定,在2014版中国垂体泌乳素瘤诊治共识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革新与突破,为泌乳素瘤诊疗提供权威依据。
![]()
01
八大专业领域专家层层把关,
形成有临床指导意义的36条推荐意见
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亚型,随着外科技术进步和更多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泌乳素瘤的诊治理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之前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制定发布《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亟需修订。2024年10月开始,涵盖八大专业领域的指导组、专家组及循证秘书组构成的核心团队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流程,召开 30 次定期会议,通过问卷调研一线临床医生遴选关键问题,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取循证证据,并基于 GRADE 框架对证据进行评级,经多轮专家投票、全国领域大咖多轮反馈修订及同行评审等严格环节,历经近一年系统编撰,最终形成兼顾临床需求与国际标准的共识文本。
![]()
《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全文共两万余字,汇聚了包括泌乳素腺瘤诊断、影像、鉴别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的36条推荐意见,并在每条推荐意见下附详细解释说明及对应纳入的文献质量评估。共识的推行将显著缩小我国各级医疗机构诊疗差距,使基层医院可依托标准化方案提供与上级医院同质的国际规范化服务。对患者而言,共识清晰呈现治疗选择的依据与利弊,如边界清楚的微腺瘤及大腺瘤患者可据此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多学科团队(MDT)在难治性病例、妊娠等特殊场景中的核心作用,为医患共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既符合国际循证标准,又扎根中国临床实践,为我国泌乳素瘤诊疗提供了高信度的权威参考。
02
创新突破,
实现从“经验性”到“循证精准”跨越
《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围绕 “诊断精准化、治疗阶梯化、管理个体化” 搭建了完整的诊疗体系,内容涵盖从检查到康复的全流程,在保持循证严谨性的同时,凸显本土临床实操优势,实现了从 "经验性诊疗" 到 "循证精准医疗" 的跨越。
诊断上更精准。新增了针对巨PRL血症的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查,遇到 “钩状效应” 时采用1:100稀释复测的方案;对于早发、有家族史或巨腺瘤的患者,推荐开展MEN1/AIP基因检测;明确动态增强MRI 为微腺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让肿瘤 “早发现、早识别” 更有依据。
治疗策略上更精细。明确国内首选溴隐亭治疗,同时指出卡麦角林疗效更优,但大剂量长期使用需监测心脏瓣膜风险;制定了明确的停药标准:泌乳素(PRL)恢复正常 2 年、低剂量药物维持且肿瘤显著缩小或无明显肿瘤。手术推荐神经内镜经鼻手术作为Knosp 0-1级微腺瘤和边界清晰大腺瘤的一线术式,结合假包膜外切除技术提高切除率;放疗优先选择伽玛刀技术,且明确放疗前需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1-2 个月。
特殊人群管理更细化。妊娠患者中,微腺瘤确诊妊娠即可停药,大腺瘤需持续治疗;男性耐药患者可采用 “卡麦角林联合手术 / 放疗” 的方案;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生育需求给出个性化建议,填补了2014版共识的众多特殊人群管理空白。
![]()
以规范化为基石,以个体化为方向,以多学科协作为纽带,《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既接轨国际循证标准,又立足本土医疗实践,其发布将推动我国泌乳素瘤诊疗水平实现同质化提升,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临床获益。
门诊信息
吴哲褒 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
国际医疗部:周四上午
嘉定院区:周三上午
《垂体泌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25版)》
https://rs.yiigle.com/cmaid/1579757
欢迎转发点赞
撰文I 李俊 祁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