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图源“看老照片”公众号
不久前,老家邻居梦忠大哥,发我一则短视频《苏州河上的桥》,并写上:“熟悉的桥,年轻时,摇着船,我们常在这些桥下穿梭。”看视频,我猛然一醒,是啊,年轻时梦忠哥和伙伴们摇船进出黄浦江、苏州河搞副业运输,一晃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
相对黄浦江、苏州河里轮船、铁壳船,大哥他们的手摇船相形见绌,常随风浪颠簸,船头一上一下,像磕头前行,进入苏州河需格外谨慎。大哥说,通常他们摇船进黄浦江到十六铺码头,快接近苏州河时,小船便靠浦西外滩江岸航行,到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在黄浦公园附近的外白渡桥边上时,他们要稍作停顿,观测潮水。等到潮水开始涨起,就起锚摇船进去,但是一旦待久了,河水上涨快,会溢满苏州河上桥孔,船就很难通行了。因此,这个时间会必须卡得比较准。另外,大汛水,也就是潮水大,他们也不大敢摇船进苏州河,只有小汛水,他们才敢顺水摇船进去。船家有语“初十潮,来回摇”,意思初十潮水温吞,进出苏州河顺水、逆水来回摇,没问题。而初一、月半潮,水位高,八月十八,潮头生日,水位更高,此时,更不敢贸然摇船进苏州河。
大哥还说,摇船苏州河,还有一难是河道拐弯多。河道中心城区段,素有“苏州河十八弯”的说法,加上弯道水流急,伴有旋涡,那些手摇船容易在拐弯处遇险。因此,每逢船行弯道,大哥他们很紧张。通常,他们的船,从外白渡桥进,一直要摇到恒丰路桥,昌平路码头卸货。其间,在长寿路桥附近河流弯道处,今天华东政法大学的附近的盘湾里时,他们都格外谨慎。
大哥说,船头要顶上水,船靠弯道,船体要斜行,不可换正;否则水流湍急,船体惯性会撞上岸边或边上的泊船,酿成事故。
为稳妥,摇船进苏州河,大哥他们通常冲逆水进去,虽说摇得累,船行慢,但安全有保障。偶尔,他们也会顺水摇进苏州河,小船在河里顺水飘下,看似省力,实则危险系数增大。此刻摇船,船上三人齐上阵,一人掌舵,一人摇橹,还有一人抓蹦绳。三人齐心用力,摇船行进速度,要超过顺水的流速,这样才可掌控船体,安全可控。倘若摇船慢,船速低于水速,船会在顺水中漂,操控更难,很多时候,发生行船事故,就是在那一刻。
另外,苏州河里泊船,对手摇船来讲也是难事。毕竟河水急、船体小,没有一定泊船停靠技术,也是不行的。平日里,水势不急,船上人会用带钩的竹篙,拉住码头上钩子,或是边上的泊船,用麻布做的靠球,放在船体边沿,慢慢把船靠近停稳。倘若顺水靠岸,加上水流又急,此刻,要调转船头,变成冲逆水靠岸,这样会稳妥些,不过小船掉头那一瞬,也是要格外谨慎,操作不当,又会酿成事故。
摇船进苏州河,大哥说,能听懂轮船笛声,也很重要,可确保安全通行。他说,轮船笛声有长短之别。发出1短声,意为其向右转;2短声,意为向左转;3短声,意为后退;4短声,意为拒绝对方避让要求;5短声,意为质疑他船操作,提出安全警告。而1长声,意为轮船离泊启航;2长声,意为航船靠泊。除此外,笛声1长1短,意为右掉头;1长2短,意为左掉头。对于这些笛声,大哥他们摇船人都烂熟于心,毕竟安全大于天。
为蔽日挡雨,平时手摇船的船尾,一般会竖起四根柱子,上面盖个船篷,此刻摇船是风凉的。在老家河道,以及黄浦江里摇船,他们船上三人,两人一组,交替轮换,通常6小时一换,正好是一潮水。摇船时,他们注意到,落潮时,水势先慢再快,而涨潮时,水势先快再慢,这样,他们会注意体力分配。等到船进苏州河,他们早早把船篷卸下,以免过桥洞受阻。
那年月,手摇船进出上海苏州河,大哥他们主要搞副业运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那里人多地少,于是,蛮有魄力的女生产队长,向镇供销社申请,买船搞运输,让部分多余劳力,脱离农业生产,从事水运行业。这些人平日除享受“工分同等对比”,也就是与生产队同等劳动力,拿一样工分外,还可拿运输补贴费,每天5毛钱。如果遇上船上货物让他们自己装卸,还可拿到另一笔装卸费,当然肯定蛮辛苦。每次出船,先是队里三位长者:雪根伯伯、和兴阿叔、银官爷叔,选一人当船老大,队里小年轻跟上。后来辰光长了,我大哥当上船老大,带着小年轻,摇船搞运输。
他们运输的货物,通常把乡下棉花运到上海国棉22厂,然后再把棉厂隔壁面粉厂的面粉,运到老家附近乡镇供销社。有时进苏州河把货卸了,回来无货运载时,他们会到外滩调度室,领取要运载的货物,通常会把三林塘那里的蔬菜,运到老家供销社。风雨摇船人,一定很辛苦,但在那年代,与农村种地人相比,大哥他们收入还是可以的。
![]()
资料图片。图源“上海国资”公众号
往昔苏州河,素有“华届工厂发源大本营”“上海民族资本的摇篮”之称,中国第一家面粉厂、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灯泡厂,都在其河畔诞生。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大量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入苏州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州河河水全线污染,终年黑臭。大哥说,摇船到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接处,那里黑臭的河水与比较清的江水,界线分明。船进外白渡桥,臭气还稀少,到了里白渡桥,臭气熏天。他们船上生活用水,在远离苏州河的黄浦江中下游,早早舀水盛放水缸,用明矾清水。到了城里,他们会到码头上公用水龙头,取回自来水,补充生活用水。
炎炎夏日,在苏州河里,手摇船上过夜,大哥他们也很难受。河水黑臭,蚊子也受不了,飞得远远。没了蚊子,虽说免受其叮咬,不过难闻气味,让大哥他们晚上睡觉,只能捂着鼻子。漫漫长夜,在船体摇晃中,摇船人进入长长梦乡。为安全,船舱里不敢睡觉,一者闷热,另外如果船有危险,很难迅速爬出船舱。
清晨,当大哥他们醒来,呼吸新鲜空气时,苏州河也醒了。晨曦里,拖轮船汽笛长鸣;手摇船老大,说一声“开船喽”;苏北小船,做早餐的锅碗瓢盆齐声响起,唱响城市生活晨曲。航船慢慢流动,仿佛城市血液也流畅起来。其间,进出苏州河的船只,有运载西瓜的,有运载西红柿、茄子的,也有往乡下运送大粪的长拖轮。他们有着各自忙碌,有着各自生活的奔头。
![]()
图源“看老照片”公众号
![]()
图源“看老照片”公众号
往事如烟,大哥所说的,苏州河摇船的事,我依稀记得一点。
儿时我第一次去上海市区,就是乘着大哥的手摇船去的,船上大哥护着我这个小弟,就像母鸡护着小鸡,那场景如在梦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哥讲起苏州河,讲起手摇船,如数家珍,思路很清,关键点讲起来头头是道,我不得不叹服,我大哥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能人。假如他干别的行业,也一定是个技术能手,毕竟行业相通,用心一样。
几天前,梦忠大哥来电,告诉我,当年他们摇船搞运输,生产队为他们买了一台收音机,主要用来收听天气预报,好安全航行。空余时间,他用来收听华东师范大学英语广播,他从初级班、中级班,一直听到高级版,用心学习。后来他到一所中学当英语代课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
原标题:《【海上记忆】航船慢慢流动,仿佛城市血液也流畅起来》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来源:作者:曹益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