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突破1500万吨!中国成世界第一大榴莲市场,泰国却急哭了?
谈及榴莲,世界仅会联想到泰国。这个东南亚国家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曾一度掌控全球95%的市场份额,其传统的种植与出口模式,更成为整个榴莲产业规则的范本。
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若想品尝榴莲,几乎只能依靠进口。泰国凭借其榴莲的品质与出口规模,在市场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数据表明,泰国榴莲年出口额约为40亿美元,其中39亿美元的出口额源自中国市场,中国的榴莲消费量在全球市场中占比甚至高达91%。
![]()
泰国《Nation》的报道显示,作为全球榴莲出口第一大国,泰国去年对华出口量高达60万吨,总值达236亿元,远超其国内30万吨的消费量。泰国已然成为中国消费者重要的榴莲供应商。
行业预测表明,中国榴莲消费规模未来或将突破1500万吨,较当前激增15倍,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样觊觎这一庞大市场的还有越南。凭借地缘优势和更低的价格,越南在2025年初首次超越泰国,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此外,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愿。而这也让泰国急哭了!
据悉,泰国榴莲价格却呈现不降反增的态势。其高端榴莲(如干尧、黑刺)价格是普通金枕头榴莲的5 - 8倍,但其营养优势远不及价格差距。例如,每100克干尧榴莲的维生素C含量仅比金枕头榴莲高16%。在口感方面,高端品种也存在明显不足:干尧榴莲单产较低,且约30%的果肉存在夹生情况;黑刺榴莲果核较大,可食率仅为35%,低于金枕头榴莲的45%。
![]()
然而,随着国产榴莲于海南成功挂果并达成规模化量产,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在榴莲市场的传统主导地位正遭受撼动。这也让泰国的果农都急哭了!此前,中国海南曾尝试引种榴莲,但受气候与技术的限制,榴莲迟迟未能挂果。不久之后,科研人员成功攻克这一难题,以技术的确定性替代了自然的不确定性,将榴莲的成活率从30%提升至98%,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没过多久,海南榴莲迎来了4.1万吨的丰收,且这一产能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释放。一旦国产榴莲能够满足国内需求,那些需长途运输且价格更高的进口榴莲,势必会逐渐丧失优势。
事实已然证明,当中国掌握相关技术,市场格局便会发生巨大变革。车厘子的价格从300元/斤降至45元,阳光玫瑰从500元/斤降至20元,鱼子酱也从昂贵的奢侈品变为寻常餐桌上的佐料。这与榴莲市场的情况如出一辙,传递出同一个信号:当中国掌握核心技术,原本价格高昂的产品也能走进千家万户。届时,榴莲即便售价低至9.9元一斤,或许也会无人问津。
![]()
如今,伴随国产榴莲上市且价格回落,中国逐渐掌控了市场话语权。泰国在榴莲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然显得摇摇欲坠。这使得泰国将中国市场视作“不容有失”的战略要地。为稳固其市场份额,泰国甚至设定了“出口额翻倍”的宏大目标,计划将榴莲出口额提升至1万亿泰铢(约合1955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榴莲产业的布局。当前,海南三亚、保亭、乐东等地持续扩大榴莲种植面积,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亦在积极开展榴莲种植的尝试。海南一家农业公司负责人称,目前正在推进榴莲品种的筛选与驯化工作,预计到2026年,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国产榴莲品种。
“榴莲自由”——曾是无数中国消费者的美好愿景,如今正逐步成为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