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场印巴冲突,让歼-10CE直接扯下了印度空军的遮羞布,同时也让一直自诩为超级大国的印度沦为全球笑柄。
![]()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国空军竟然曾被印度空军在西藏上空整整欺负了40年。
![]()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空军力量之所以会在这短短几十年内突飞猛进地发展,何尝不是因为像印度这样的对手一直在“逼迫”我们?
起点就不是一回事
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E表现抢眼,反观印度那边重金买来的法国“阵风”,却似乎没打出预期的威风。一时间,大家都在讨论这两款战机孰优孰劣。
![]()
但说实话,纠结于一两件武器的胜负,格局就小了。这事儿背后,其实是中印两国空军几十年发展道路的一次集中亮牌,一个靠“输血”续命,一个靠“造血”自强,两种模式的终极对决,结果早已注定。
印度空军,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它的前身叫“印度皇家空军”,1932年由英国人一手操办成立,妥妥的“贵族”血统。
![]()
它的第一批飞行员,是跟着英国皇家空军在缅甸等地真刀真枪地打过二战的,见识过大场面。独立后,印度空军更是直接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一整套装备和体系,起点相当高。
这种“继承者”的身份,让印度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当一个成熟技术的“消费者”,缺啥买啥,简单直接。
![]()
中国空军这边,画风就完全不同了。那是在战火里被逼出来的“幸存者”。建国初期家底薄得可怜,航空工业几乎为零,天安门阅兵,飞机不够,只能让同一个编队飞两次凑数。直到1954年,我们才造出自己的第一款军用飞机——初教-5。
![]()
我们的第一批王牌飞行员,不是在英国人的俱乐部里喝下午茶,而是在朝鲜半岛上空跟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对手进行生死搏杀,用鲜血换来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苏联援助的大批战机。
这种在封锁和援助之间反复摇摆的经历,让中国空军骨子里就明白一个道理: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
这种“基因”上的不同,很快就在现实中体现出来。1962年,中印边境那场战争,印度觉得自己的陆军虽然差距大,但空军有优势,盘算着把战场引到天上。
而中国这边,考虑到技术和现实限制,硬是没出动空军。这一个“敢用”,一个“不用”,已经为日后几十年的不同走向,埋下了伏笔。
憋屈的四十年
从60年代到80年代,是印度空军最风光的时期,也是中国空军最憋屈的四十年。那会儿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我们失去了最重要的技术来源,航空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一款从苏联引进技术的米格-21,我们自己国产化的歼-7,磕磕绊绊直到70年代才算稳定生产。
![]()
而印度那边呢?简直是开启了全球扫货模式。今天从英国买来机动性超强的“猎人”战斗机,明天又装备了法国的“幻影-2000”和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攻击机。这些飞机在当时可都是顶尖货色。
尤其是“美洲虎”,那低空突防能力,对当时中国的地面防空体系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幻影-2000”更是凭借其出色的高原性能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在整个亚洲都难逢敌手。除此之外,印度还从老朋友苏联那里引进了米格-29和米格-25,手里攒了一副“王炸”。
![]()
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让印度空军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的战机频繁越过那片尚未明确划界的边境地区,甚至深入到中国的新疆、青海,最远飞到四川、云南的腹地进行侦察挑衅。
我们当时只能派出歼-6去拦截,但性能差距摆在那,加上“不开第一枪”的原则,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扬长而去。那段时间,说中国空军在西藏上空被足足欺负了四十年,一点不夸张。
![]()
但“买买买”的模式,爽是一时的,后患无穷。首先,装备来自英、法、苏等多个国家,体系庞杂,后勤简直是一场噩梦。更要命的是,核心技术和维护保养都攥在别人手里,人家一不高兴,你这一堆先进飞机就可能趴窝。
长期依赖外购,也彻底阉割了本国的航空工业。印度的“光辉”战斗机项目,1983年就启动了,雄心勃勃。可结果呢?到了2011年,快三十年过去了,连量产问题都还没彻底解决。这就是“输血”模式最大的悲哀,血输多了,自己造血的功能就退化了。
![]()
中国这边,在经历了漫长的阵痛后,终于等来了转机。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中俄关系解冻,我们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引进了苏-27战斗机和它的生产线。
这不仅仅是买了几架飞机那么简单,这是中国空军从“输血”走向“造血”的关键一步。我们的科研人员没有满足于照搬照抄,而是把这条生产线吃透、消化,然后进行再创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搞出了歼-11系列,更重要的是,我们完整地走了一遍三代机的研发流程,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
痛苦的积累终于迎来了爆发,1998年,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成功首飞,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终于有了自己的“争气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歼-10A/B/C等改进型号不断涌现,中国的天空,终于有了我们自己打造的守护神。
时间来到2011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国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一飞冲天,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五代机的国家。而此时此刻,印度的“光辉”战机,还在泥潭里苦苦挣扎。
![]()
两种发展模式的优劣,在此刻高下立判。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反超,而是整个体系的碾压。
更深层次的差距,体现在“软件”上。
印度空军的坠机率高得惊人,从1970年起的四十年里,摔了超过1000架飞机。事故原因分析显示,人为失误和技术故障各占了将近四成。
![]()
这背后,是飞行员训练水平、地勤维护能力和整合“万国牌”装备的系统性问题。甚至有消息指出,他们连飞行员的选拔门槛都在降低。
反观中国,我们不仅有了歼-20,还在研发歼-35等多款五代机,甚至已经开始探索第六代战机的技术。这背后,是一个强大、完整、且不断进化的国家工业与人才体系在做支撑。
![]()
结语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开头提到的那次摩擦。巴基斯坦用的歼-10CE,在中国空军的序列里,已经是一款逐步被更新机型替代的外贸产品。用这样一款飞机,就能压制住印度视若珍宝的“阵风”。
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造血”模式打造出的体系,其综合战斗力远非“输血”模式所能比拟。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