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园里,66岁的王大妈捧着一杯酸奶边晨练边琢磨:“我最近在网上看人家说,酸奶抗癌,坚持每天喝,身体会越来越好。
这是真的吗?”邻居李大爷凑过来,带着一丝半信半疑:“我三年前查出肠道有点小问题,也有人建议我多喝酸奶,可到底管不管用?”两个老友聊着聊着,边上的年轻医生也被吸引了。他笑着加入:“其实关于酸奶和癌症的关系,这些年有了不少新发现……”
真有坚持喝酸奶,能让癌症远离的说法吗?喝法和量有讲究吗?你身边是不是也有相似的困惑?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天喝酸奶的人,部分癌症风险竟降低了19%。
![]()
这么惊人的结论到底靠谱不靠谱?又该怎么喝才真正“喝出健康”?尤其是“第3个细节”,很多人都忽略了——继续往下读,答案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酸奶到底能不能“抗癌”?科学怎么说
不少人认为“酸奶只是助消化,离抗癌还远着呢”。其实,近年来全球多家权威机构已针对酸奶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密切观察。哈佛大学2023年一项汇总性研究,对12万余人的饮食习惯随访发现:每周摄入≥5次酸奶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下降了19%,对于乳腺癌、胃癌等也有一定防护作用。
另外,2022年《中国肠道健康白皮书》显示,中老年人每日喝酸奶,坚持6个月,粪便中肠道益生菌数量提升30%以上,肠黏膜炎性因子显著下降。这些益生菌不仅能改善肠道环境、抑制“致癌亚硝胺”生成,还能通过提升免疫力,帮助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如同给身体“定期大扫除”。
![]()
那么,酸奶的“抗癌力”到底来自哪里?核心在于乳酸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活性益生菌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繁殖、调控免疫系统、减少机体慢性炎症水平,间接切断癌变的多条通路。而酸奶恰恰为这些益生菌提供了绝佳载体。不过,有专家也提醒:酸奶不是万能魔药,并非喝了就能彻底“免疫”癌症,它更像是日常饮食中一个值得“加分”的健康细节。
每天一杯,坚持3个月,身体会有哪些变化?
科学数据显示,坚持每天饮用酸奶3个月,尤其是选择无糖或低糖、活菌型酸奶的人群,健康方面可以出现一些可观的变化。
肠道环境大幅改善。
一项针对中老年人的跟踪研究发现,3个月后“便秘困扰”减少26%,腹胀、腹泻发作频率下降22%,大肠镜复查时肠道炎症积分明显降低。
免疫力提升,感冒发生率下降。
韩国2019年一项实验显示,坚持喝活性酸奶6周,白细胞活力上升约15%,流感发生率降低17%左右。部分参与者还反映:浅表性口腔溃疡愈合得更快,大致快了1-3天。
![]()
部分癌症风险下降。
美国《肿瘤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称,每周饮用酸奶4次以上人群,长期随访中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平均下降19%。日本数据也显示,食管癌、胃癌风险轻度下降,但统计学意义略弱于结直肠癌。
减少“炎性内环境”。
医学实验证明,酸奶可强力抑制炎症因子(如CRP、IL-6)升高,慢性炎症水平降低,间接减少病变发生土壤。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收获上述好处。医生特别强调:“高糖高脂型、果粒型酸奶热量过高,反而可能增加肥胖及相关癌症风险。”很多人吃酸奶,只把它当零食或‘饭后甜点’,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尤其是第3个细节:喝酸奶也要选时间,餐后1小时内饮用,益生菌活性维持最佳,易被胃酸杀灭,别忽视了!
![]()
喝酸奶“抗癌”,记住这3点,效果才靠谱
既然酸奶这么好,怎么喝才真正健康?专家给出了“喝酸奶三大关键”。
选择活性、无糖型酸奶
市面上仅标注“风味酸奶”“乳饮品”那类,多数添加糖或乳粉,活菌含量低。优先选择标注“保留活性益生菌”的无糖酸奶(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0^6 CFU/ml)。
把握每日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日酸奶摄入量150-250ml,老年人不宜超过300ml。喝多反而可能腹泻,尤其乳糖不耐受人群须适度。
避开空腹和饭后马上饮用。
空腹胃酸浓,易杀死益生菌;最好在早餐后或晚饭后1小时内食用,提高益生菌存活率,让“抗癌之路”更有效。
![]()
如果已经存在乳糖不耐受、胀气或有特殊肠胃疾病,喝酸奶前建议先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增加摄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