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岁的大爷最近总觉得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尤其早上起床时,眼前好像飘着一层雾。
起初他以为是老花眼加重,就去配了副新眼镜,但几天后情况非但没改善,反而出现短暂的“视线断片”,看东西时一阵模糊、头晕,几秒后又恢复。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看着他的眼底影像沉默了几秒,说:“您这是眼底血管堵塞的征兆,可能已经有血栓形成。”那一刻,大爷才意识到,原来眼睛早已在为身体敲响警钟。
![]()
出现在心脑血不少人以为血栓只会管里,与眼睛无关。其实,若想了解全身血管是否健康,眼睛便是一个可借助的 “窗口”,能直观反映其状态。
医学上有句行话:“血管的病,眼睛先知道。”因为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能被直接看到的微血管系统,任何血流异常、血管堵塞、炎症反应,都会在眼睛里留下痕迹。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指出,约65%的血栓患者在确诊前,眼睛就已出现明显异常。
![]()
首先是短暂性视力模糊或“黑朦”现象。很多人经历过眼前突然一黑,几秒钟后又恢复的情况,这种被称为“短暂性黑蒙”,其实是视网膜供血短暂中断造成的。
它常常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小血栓有关,是脑卒中的“哨兵信号”。《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报道,约18%的短暂性黑蒙患者在3个月内出现脑卒中。
因此,如果你出现反复短暂性视线模糊或黑暗感,尤其是一只眼睛反复发生,一定要尽快做颈动脉彩超和眼底血管检查。
![]()
眼白上突然出现不规则的红点、红斑,且不痛不痒。很多人以为是“上火”或“揉眼睛弄破了血管”,其实这可能是眼结膜下微血管破裂。
一旦血管的脆性有所上升、血液变得黏稠,即便只是发生轻微的摩擦,也很容易出现出血情况。这类微小出血往往是血液流动异常、血小板活性增强的信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研究指出,结膜下出血患者中,有超过40%伴有血脂异常或高凝状态。尤其是反复出血或两眼交替出现红斑,更应引起重视。
![]()
第三种表现是眼睑浮肿或下眼袋突然加重。当血液循环无法顺畅运行,静脉回流就会受到影响而难以正常推进,最终使得局部部位出现水肿。
早晨起床时眼睛浮肿明显、按压后恢复慢,可能提示血液循环滞缓或静脉压力升高。若伴随面色发暗、唇色紫绀、手脚冰凉等现象,就要考虑全身性血液黏稠或血栓倾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发现,血液黏度升高与眼睑水肿呈显著正相关(r=0.63),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更易出现这种隐性信号。
![]()
第四个常被忽视的信号是眼底出血或视网膜动脉阻塞。眼底血管极其细小,一旦被微血栓堵住,便会导致局部缺血坏死。
患者的症状主要体现为单眼突然出现视物模糊,或是部分视野缺失,若情况严重,还可能面临永久性失明的风险。这种情况被称为“眼中风”,与脑中风原理相似,只是发生在眼部。
《中华眼科杂志》曾开展过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中,大约有 20% 会在一年内出现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情况。这意味着,眼底血管问题往往是全身血栓形成的“前哨”。
![]()
除了这4种典型表现,血栓风险高的人群往往还伴随一系列“隐形征兆”:比如视疲劳明显、看灯光时出现光晕、眼皮跳频繁、眼压升高、眼周毛细血管扩张等。
它们虽不一定直接意味着血栓,但若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或长期久坐史,就需要格外警惕。
![]()
那眼睛发出这些信号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医生的建议是:立即就医排查 + 改善生活方式。
要做系统检查。包括眼底照相、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颈动脉彩超、血脂、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等项目。
这些指标能帮助医生判断血管是否狭窄或血液黏稠度是否升高。早期发现的小血栓往往通过药物和生活干预就能逆转。
![]()
要控制血脂、稀释血液,可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硒和维生素E的坚果、蔬果中的抗氧化物(如蓝莓、菠菜、胡萝卜)。
同时应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食物摄入。研究表明,连续8周的低脂高纤饮食可使血液黏度下降约12.5%,血小板聚集率降低15%。
![]()
保持规律运动。久坐是现代人最常见的血栓诱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让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行、游泳等,让血液“动”起来。哪怕只是饭后散步十分钟,也能起到促进循环的作用。
![]()
同时,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液更容易凝结。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吸烟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以上。
定期监测眼睛与血管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眼部血管异常,不仅能防盲,还能在无声中挽救心脑血管。
![]()
眼睛不只是心灵的窗户,更是血管的镜子。很多血栓在脑子里出事前,已经在眼底留下‘警示信号’。只要学会识别,就能提前防范。
健康的血管,是长寿的基石。若眼睛频频“报警”,请别轻描淡写地认为只是疲劳或年纪大,那可能是身体在拼命告诉你:血流出了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血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