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东风下的市场异动
10月10日这天,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上证指数下跌0.51%,创业板指更是大跌3.4%。但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兴通讯却逆市大涨5.88%,盘中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量化数据的投资者,我深知这种"反常"现象背后必有蹊跷。
![]()
同日发布的另一则消息更值得玩味: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等实施出口管制。这份清单比8月15日公布的版本范围更广,从技术设备扩展到了终端材料和制品。中信证券的分析师们认为,这将显著影响国内外产业链。
有趣的是,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相当积极。四方达大涨12.29%,黄河旋风涨停,惠丰钻石等多股涨幅超过2%。作为一名量化投资者,我深知这种政策驱动型行情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与风险。
![]()
二、牛市中的认知陷阱
这些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行情好的时候,多数人总觉得"早涨晚涨都是涨",甚至觉得"赚多赚少无所谓"。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即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仍有大量投资者无法实现盈利。
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看不懂市场的真实动向;二是抓不住真正的机会。大多数人所谓的"赚钱",不过是纸上富贵罢了——赚过又都吐出来了,到头来白忙一场。
这种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处置效应",即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过久持有亏损股票。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普通投资者无法看清市场的真实交易行为,导致操作与机构资金完全相反——要么赚个蝇头小利就出局,要么长期持有沦为陪跑。
三、量化视角下的市场真相
什么是好股票?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但在我看来,"好"的标准不仅要看基本面和技术面,更要看是否适合自己。比如溢价定增的个股固然好,但普通投资者有这个信息渠道吗?程序化网格交易看似安全,但如果资金规模不够大,交易费用可能比收益还高。
换个角度想,一只股票要能持续走强,最关键的是不能被跟风盘和套牢盘阻碍。主力资金在拉升过程中会不断诱导这些资金提前出局——一方面防止集中抛盘,另一方面趁机拿到便宜筹码。
![]()
这种现象我见过太多:投资者兴冲冲进场,没涨两天就开始调整;急吼吼出局后股价又涨了;再跟进去又开始调整…最后得出结论"我和这只股票没缘分"。等你彻底死心时,股价却开始正式起飞。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机构震仓行为。通过量化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
上图展示了我使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中的两组关键数据:
- "主导动能"数据(红黄蓝绿四色柱体):反映做多、回吐、做空和回补四种交易行为;
- "机构库存"数据(橙色柱体):反映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
当交易行为呈现蓝色"回补"且橙色"库存"活跃时,往往意味着机构在进行震仓洗盘——这正是趋势改变的重要标志。相反如果没有机构参与的单纯回补行为,大概率只是散户在博反弹而已。
四、实战案例解析
让我们来看几个典型案例:
![]()
![]()
这两只个股的共同特点是涨势喜人但过程曲折。传统技术分析可能会让投资者在半路下车,而通过量化数据却能清晰看到机构的真实意图。
回到开篇提到的超硬材料概念股和中兴通讯的异动。通过类似的量化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发现:
- 中兴通讯近期获得融资净买入14.49亿元创历史新高;
- AI产品评测全球第一的消息引发机构关注;
- "主导动能"数据显示持续的做多力量;
- "机构库存"保持活跃状态…
这些量化信号都在告诉我们:这不是简单的消息炒作而是有实质性资金支持的行情。
五、给投资者的建议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看得懂、抓得住"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我建议投资者:
- 关注政策导向:如超硬材料这类国家战略物资的政策变化往往带来中长期机会;
- 重视量化数据:它能帮你穿透表象看清机构的真实行为;
- 克服心理障碍:避免被短期波动影响判断;
- 建立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策略。
最后我想说:市场中永远有机会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发现和把握的能力。与其盲目追逐热点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市场的本质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整理而成仅供交流参考之用。部分内容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以便处理。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也不提供任何操作建议谨防不法分子冒用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特此声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