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历山镇紧扣“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将特色农业培育作为激活乡村经济的关键抓手。地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诸冯村,借力交通优势发展葡萄产业150余亩,以“订单批发+体验采摘+冷链保鲜”的融合模式,带动周边十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让小葡萄串起乡村产业振兴大链条,成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点燃乡村发展活力的生动实践。
![]()
走进诸冯村葡萄种植基地,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阳光穿透层层枝叶,洒在藤蔓间一串串饱满的果实上,泛着诱人的光泽。基地负责人谭保虎夫妇正和十余名村民忙着采收,大家小心翼翼托起果串,仔细检查品相后剪断藤蔓,轻放进专用果筐,再合力转运到田埂边的货车旁,整个流程紧张有序,满是丰收的忙碌与喜悦。“这一片阳光玫瑰是前年嫁接的,今年头年挂果,你看这串形、果硬度、甜度,客商一来就认可。”谭保虎剪下枝间的果串介绍,“阳光玫瑰因甜、香、脆、耐储存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以前我种了20亩,前年又扩种了20亩。咱这葡萄能有好品质,全靠历山泉水灌溉——这水没一点污染,喝着都香甜,浇出来的水果自然更甜,再加上历山独特的昼夜温差,糖度、香度和脆度都能拉满。”
经过多年培育,诸冯村葡萄种植已形成规模,总面积达150余亩,每亩产量3000余斤,夏黑、阳光玫瑰、摩尔多瓦等品种“错峰上市”,让采摘期从夏末延续到深秋,长达100多天,年销售额可达150余万元。为进一步拓宽收益空间,村里还配套建设了冷库,借助冷链保鲜技术,将原本11月结束的销售季延伸到腊月,甚至春节,大幅提升了产业收益。
![]()
从日常管护、采摘分拣、到包装装车,葡萄产业全链条的用工需求,让周边十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除了稳定的订单批发,基地的“体验式采摘”也成为增收的重要补充。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运城、晋城等周边县市的游客便带着家人朋友赶来,亲手摘下新鲜的葡萄,尝一口枝头的清甜,感受田间劳作的乐趣。
“每年都来这儿买葡萄,孩子放假时还会带他来采摘。”游客杜鹃说,“这儿的葡萄品质好,有自然的果香,吃着放心。每年我都会多买些,给家里老人和朋友送去。”
近年来,历山镇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与地域资源,在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作物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路径。通过打造葡萄采摘园等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田间地头”变成“增收源头”,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让更多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共享这份“甜蜜成果”。
【来源:垣曲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