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抢面包你听说过吗?
最近
“新中式养生”在社交平台上火了
带有“药食同源”标签的中式药膳面包
开始受到年轻人追捧
不少人把中式面包门店
当作新的网红打卡点
 ![]()
“药膳面包”走红
八珍司康、甘麦大枣包、七宝美髯包……
单是名字
就已经足够让不少人的DNA动了
各种医院饭堂、药店推出的中式药膳面包走红
吸引不少年轻人购买
今年上半年
扬州市中医院的“药膳面包”刚 推出
就成了本地爆款
 上市首日,数千个面包在1小时内售罄
据了解,“药膳粽子”“祛湿绿豆糕”
也已经在开发的路上了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食堂”
推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
“折耳根面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
也有一家烘焙店卖中式面包
据养生爱好者小九(化名)介绍
她先后买过
荷叶消暑包、黄芪养生包、麦冬吐司等
“馅料很丰满
味道和市面上的普通面包确实不太一样
但整体是好吃的”
 ![]()
北京同仁堂也推出了多款中式面包
在相关门店可看见
柜台里有枸杞原浆牛角包、陈皮肉桂苹果酥、
蜂蜜黄芪胡萝卜吐司、五红丹麦卷等
多款中式面包
价格在16-36元之间
李新(化名)买过几次同仁堂的中式面包
据她形容
金瓜枸杞软欧包、枸杞原浆牛角包吃起来
没有明显的中药味
是一种不太腻的甜味
医生提醒:应理性购买
近几年,“中式”成了消费领域新的流行元素,中式药膳面包也应运而生。专家指出,这些产品不仅是食品,还承载着提醒消费者关注健康、实践养生理念的功能,从而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对此,北京三甲医院中医科医生表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不一样,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
因此,面对冠着“中医药”名头的食品,消费者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不用特别期待它真的能“对症”解决健康问题。毕竟,一些药膳面包和中药奶茶中的中药含量或许可以忽略不计,它更多的是为了营造仪式感。
 ![]()
 ![]()
网友评论
此前,《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文《养生面包走红,新中式烘焙香在哪里?》。其中提到:
中医药的“跨界”从来不是简单混搭。在“中药+食品”的探索中,需要精准拿捏风味与功效之间的平衡——过分强调功效容易劝退味蕾,一味追求口感又会失去养生本意。正如那句话“良药不必苦口”,新中式烘焙正用现代食品工艺解答这道古老命题:既要留住有效成分,又要创造美味体验。这种平衡的艺术,恰是中医药与时俱进的生动注脚。要让“中医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更多创新探索。
养生面包的走红表明,中药经典古方绝非束之高阁的历史遗产,而是活生生的、仍在发挥作用的瑰宝,如何让更多中药经典古方焕发新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怎样在产品研发上精益求精,让“中医药+餐饮”实现安全有效又好吃?怎样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养生食品”名副其实?如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中医药餐饮创新产品的养生功效,别被过分夸大或不实信息误导?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让“中医药+”产业走得更稳更远。
你有尝过“新中式美食”吗?
对于类似的面包
大家怎么看?
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 让 更多人看到
来源: 央视网、新闻坊、中国新闻周刊、光明日报、 中国经济网、 广州日报
编辑:雷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