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一项名为“京临共长”的深度亲子研学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成功举办。来自北京的家庭与临夏当地的孩子们携手,开启了一段为期六天、融合文化探秘、自然教育与同伴共学的独特旅程。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新时期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城市孩子去乡村”的研学模式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样本。
![]()
活动紧密围绕“农文旅融合”与“多民族融合”的时代命题进行设计。组织者深刻认识到,临夏州作为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多民族共生共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独特,是开展沉浸式国情教育的绝佳场域。此次研学,旨在让城市家庭跳出惯常生活圈,在真实的乡村场景和多民族文化氛围中,增进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
行程设计巧妙串联了从黄河文化、农耕文明到藏地风情的多元体验。孩子们在永靖县探究刘家峡水电站的科技伟力,在炳灵寺石窟感受千年艺术瑰宝,在和政县揭开古动物化石的奥秘,在太子山徒步中领略地质奇观。这一系列安排,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科学探究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文旅+”与“教育+”的跨界融合效应。
活动的一大亮点,是突破了传统“单向施予”的帮扶模式,构建了基于“平等对话”与“共学共长”的城乡儿童互动机制。北京的孩子与临夏的孩子结成学习伙伴,共同参与农事劳动、栽种“友谊树”、体验非遗制作、在草原上协作游戏。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孩子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视野,而乡村孩子则展现出惊人的自然智慧、生活技能以及乐观坚韧的品质。他们带领城市伙伴认识农作物、学习传统技艺,成为了乡村文化的“讲解员”和“小老师”。这种双向的促进,不仅让城市孩子懂得了“生活即教育”,珍惜当下所有,更让乡村孩子在互动中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活动尾声,双方家庭互结对子,并许下了未来在北京重逢的约定,架起了一座持续沟通的友谊桥梁。
临夏州是多民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研学营精心安排了在夏河拉卜楞寺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庄严肃穆,在临夏八坊十三巷体验伊斯兰建筑美学与商业传统,并通过与当地各族儿童的共同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直观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在寺院禅修、草原牧歌、彩陶制作等体验中,家长们也得以暂时脱离城市喧嚣,在与孩子共同学习、分享感悟的过程中,实现了高质量陪伴,并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这种基于文化尊重与情感共鸣的深度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灵相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鲜活的民间力量。
此次研学活动,也是展示临夏州乡村振兴成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窗口。活动带领参与者走进农家、品尝在地美食、购买高原藜麦等特色农产品,直接将消费留在当地,促进了农户增收。通过对旅游大通道、特色民宿、非遗产业的深度体验,向外界集中展示了临夏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京临共长”研学营的成功举办证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将教育、文化、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它为临夏乃至更多类似地区探索出了一条通过高质量研学旅行讲好本地故事、吸引外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展现了乡村作为广阔天地,所能提供的无限教育与成长可能。这场跨越千里的相遇,播下了友谊、知识与希望的种子,必将在这片热土上持续生长,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