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维
对宗馥莉来说,这个十月格外漫长。
10月9日,一则关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被“带走”的消息在杭州商界圈不胫而走。
尽管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宗馥莉当日正常上班,但传闻依旧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一周前,宗馥莉的“心腹”、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审查。
严学峰在近190家与娃哈哈有关联的公司中担任监事,是宗馥莉核心圈子的关键人物。
心腹被查,自身陷谣,这些事件并非孤立发生,而是宗馥莉正式执掌娃哈哈20个月以来,所面临的控制权、经营权与继承权三重战争的集中爆发。
01
宗馥莉面对的首要且最复杂的战争,源于娃哈哈独特的股权结构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
在1999年娃哈哈集团改制后,其股权结构形成了经典的 “三足鼎立”之势: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宗馥莉(继承自其父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这一设计在宗庆后时代,凭借其个人威望、对职工持股会的影响力以及一个庞大的“体外娃哈哈帝国”,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然而,对于根基尚浅的宗馥莉而言,这个结构却成了她实现绝对掌控的首要障碍。任何重大决策,包括核心的“娃哈哈”商标使用,都需要全体股东同意,使得她常常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
正当宗馥莉试图在既定框架内破局时,更为凶险的危机从家族内部爆发。2025年7月,一场涉及350亿元人民币的遗产争夺战骤然打响。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原告——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向香港及杭州的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追索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并分割宗庆后生前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4%股权。
这场诉讼直指宗馥莉控制权的根基。一旦原告胜诉,她所持的29.4%股权将被分割,其在娃哈哈集团的话语权将大幅削弱。更值得玩味的是,三位原告的母亲、娃哈哈元老杜建英的动向。
有娃哈哈老员工透露,杜建英已表露接手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所持娃哈哈集团46%国有股份的意向。杜建英被内部称为“影子司令”,通过控股多家投资公司,实际掌控着分布于多地的子公司,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影子权力网”。
遗产争夺战的最新法律裁决对宗馥莉而言形势严峻。
2025年8月1日,香港高等法院作出裁定,禁止宗馥莉在杭州诉讼终结前动用建浩公司汇丰银行账户内的18亿美元资金。宗馥莉对此判决提出上诉,但在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驳回了她的上诉申请。
这意味着宗馥莉在上诉期间仍无法动用这笔巨额资金,削弱了她的财务灵活性和谈判筹码。
法官在判决中指出,信托是否成立需结合三份关键文件综合认定:宗庆后未标注完成日期的《手写指示》、其签署的《委托书》,以及宗馥莉与三子女签署的《协议》。
尽管具体条款尚存争议,香港高等法院认为原告方主张的财产权益已达到 “有严肃议题待审理”的标准。
若杜建英成功获得国资股份,并与在遗产诉讼中获胜的子女们联合,宗馥莉在娃哈哈的地位将岌岌可危。这场控制权战争,已从商业博弈蔓延至家族与法律的复杂战场。
02
在应对控制权挑战的同时,宗馥莉在经营层面推行的一系列激进改革,也引发了剧烈的震荡。
商标,是娃哈哈的灵魂,也成了宗馥莉最难逾越的大山。
2025年1月,宗馥莉试图将387件“娃哈哈”商标从集团转移至其能完全掌控的宏胜系公司,但这一动作被杭州国资紧急叫停。此事彻底暴露了她与最大股东之间的信任裂痕。
由于商标使用需经全体股东同意,陷入僵局的宗馥莉,不得不启动备选方案——打造新品牌“娃小宗”。
企查查App显示,宏胜饮料集团已申请了46个“娃小宗”系列商标,覆盖全部45个类目,计划自2026年起全面启用新品牌。
然而,品牌切换充满未知数,一位合作十年的经销商坦言,其区域销量已下滑20%,客户最关心的是“换牌子后还是原来的品质吗?”
对于娃哈哈这样承载几代中国人情感与记忆的国民品牌,更换商标堪称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娃哈哈”品牌价值约900亿元,这三个字代表着三十多年的市场信誉和消费者情感。
放弃这一品牌,意味着切断了与消费者建立已久的情感连接,可能导致市场认知度归零的风险。
从行业历史看,品牌更名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市场连锁反应。加多宝与王老吉、中泰红牛、南北露露等因商标之争闹到企业分崩离析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
宗馥莉为娃小宗定下了3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相当于现在娃哈哈一年实际销售规模的八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中实现这一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与此同时,宗馥莉在渠道端推动的“渠道大洗牌”更是引发了强烈的地震。
她以年销300万元为门槛清退中小经销商,导致大量经销商陷入纠纷或主动解约。此举旨在提升渠道效率,并为“娃小宗”设定3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但无疑也是一次危险的豪赌,可能动摇娃哈哈深耕多年的销售网络根基。
在这些明面改革的背后,关于娃哈哈“体外帝国”的隐形战争同样关键。
宗庆后时代,为规避早年与达能合资时的限制,通过大量非合资公司(即“体外娃哈哈帝国”)掌控了娃哈哈近半数的产能和大部分利润。
这个“帝国”的股东构成复杂,涉及宗家亲戚、公司元老及地方合作方。宗馥莉上任后,开始将生产订单从部分由杜建英等人持股的“体外”工厂,转移至她自己控制的宏胜系工厂,甚至一度委托今麦郎代工。同期,宏胜集团则在大举投资扩产。
这一系列操作,意在将核心的生产命脉和利润来源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但无疑也触动了原有利益格局,引发了内部更深的博弈。
03
面对重重围困,宗庆后或许早已为宗馥莉留下了一张关键的底牌——宏胜饮料集团。
这家2003年成立的企业,在股权上与娃哈哈集团并无直接关系,由宗馥莉通过海外离岸公司实际控制。长期以来,宏胜集团承载了娃哈哈近三分之一产品的生产,且多为高利润率产品线。
更重要的是,给众多代工厂下达生产订单的公司,正是“宏胜系”的企业,这意味着无论产品由谁生产,大部分利润最终都流向了宗馥莉掌控的宏胜集团。
这张底牌的威力,在去年的“辞任风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宗馥莉一度提出辞职,但仅7天后便回归并顺利继承了父亲的全部股份。市场普遍认为,娃哈哈可以没有宗馥莉,但离不开宏胜集团所掌控的生产体系,这成为她最重要的博弈筹码。
掌权后,宗馥莉迅速推进“宏胜化”改造。将原娃哈哈13个核心部门人员替换为宏胜系,董事会监事会大换血,12省经销商合同主体变更至宏胜系公司。此外,她还关停了多地共18家原娃哈哈体系工厂,同时宏胜集团却在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站在当下的十字路口,娃哈哈的未来大致面临三种可能。
一是家族内部达成和解,形成新的权力平衡,但这需要各方极大的妥协智慧,难度极高。
又或者宗馥莉最终带领宏胜系及“娃小宗”等新品牌另立门户,与老的娃哈哈体系分道扬镳。10月9日,“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注销,或许正是业务梳理与收缩的一个前兆。
怕就怕各方陷入无休止的纠纷与诉讼,导致企业战略摇摆,市场竞争力持续下滑,最终共同沉没。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最坏结局。
商标纠纷、家族遗产、渠道变革,三线作战的宗馥莉站在了父亲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她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挑战,更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在交接班过程中,公司治理、家族关系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爆发的复杂命题。
宗馥莉的改革虽在短期内让娃哈哈业绩有所起色——2024年营收增长53%,2025年上半年利润增速超30%——但这场关乎企业灵魂与未来的战争,远未到结束之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