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笑弯了腰,豆子咧开了嘴,玉米也敞开了圆圆的肚囊——秋收来了!
那久违的,深刻的晒谷景象,不知不觉又浮现在了眼前。
天刚亮,太阳还没有照到对门的山头时,父母便催促了,让赶快把要晾晒的东西搬出去。或稻谷,或玉米,也可能是豆子或要晾晒的其他粮食作物。若是地上有积水,或是地板太潮湿,那还得先找些垫子来,等垫上垫子之后才能铺上晒席。
晒席,多由竹篾编织而成,因此也常叫竹席,是过去农家人用来晾晒谷物的农具。竹席多为四米长六米宽,但我家一床不够,至少得三四床。若院子够大,场地够宽,家里的竹席也够多,那还可以多加几床。不过我家院子不算大,三床也就差不多了,其他的小角落,可以放些垫子,或是布袋,也差不多抵得一床。
等将垫子和竹席铺好,再晒上稻谷或玉米,太阳便已来到了院子里。所以若是动作慢点,或中间又有其他事情耽搁,等阳光照到了,也不一定能完全晒得出去,因此整个早上,都会特别忙碌。
好在过了早上的忙碌,中午是相对清闲的,可以找个凳子,或坐在院墙的角落里,或是屋檐下,看住鸡或鸭,让它们不要到晒谷席上来就好。当然你也得时不时用耙子去翻动一下谷物,使其晾晒得均匀。
当然,如果晒谷的过程中突降大雨,或是其他恶劣的天气,那就是另一幅景象了。它会让你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谷物被大雨淋湿,或被雨水冲走,那滋味,就别提有多难受了。好在那样的天气不多,而且往往看到天气有变化,就会提前收谷子,因此那年月的晒谷人,多是看天气的高手。
等到太阳西倚,阳光弱下来,也就开始收晒谷了。过程和晒出去时差不多,不同的是若要装回袋子,就得找一个人帮忙牵口袋。好在我家装回袋子的不多,多是放在箩筐里,要不然更有得忙,但就算这样,往往也要忙到天黑才能收完。
有时父亲忙完早,也会跟着我一起收晒谷。大人的力气和速度是小孩子不能比的,比如我要把晒谷抬回家,最多半箩,可父亲一箩,还能轻轻松松。当然要是妹妹再来帮忙,便能很快收去大半,然后是收尾。
不过收完了晒谷,一般也是不急着收竹席的,一来是要扫掉竹席上的灰尘,二来也成了我和妹妹的乐园。或追逐一会儿,或盘坐在竹席上看着天边的云彩,在夕阳那金黄又深红的余光照耀下,便很快泛出五彩的斑斓。
当然夕阳照耀不到的地方,也有许多“动物”可看。或是几只羊,或是几只兔子,也可能是匹奔腾的骏马,抑或是头拉车的老牛。看我和妹妹正看得热闹,父亲也会凑过来,像个孩子似的指向远方,说那有条“龙”。龙?我和妹妹赶忙望去,果真是条“龙”,金黄的四爪,嘴里还吐着通红的火球呢!
要不是母亲的声音,我想一时半会也不肯离去,只可惜诱人的菜香味,就像一把钩子,把我和妹妹都勾了回去,也就顺带了父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那晒谷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却越发清晰,而过去的点滴,也成了抹不去的回忆。
作者:熊兴国(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