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近期德国汽车业正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问题并非出在制造能力下滑,而是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由德国C4D咨询公司应弗里德里希・诺伊曼自由基金会之托开展的国际对比分析指出,欧盟计划实施的燃油车禁售政策,
叠加产业内部缺乏系统性转型动力,或将导致汽车行业近三成岗位面临消失风险,同时削弱企业的技术革新潜力。
对德国而言,这绝非仅是产业调整的小波澜,汽车产业堪称国家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力量”。
![]()
该领域直接支撑着78万人的生计,贡献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每年还为财政带来数十亿欧元的税收与社会保障收入。
一旦这一核心产业出现动摇,德国整体经济结构也将随之震荡。
不仅德国如此,众多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也高度依赖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
以法国的标致雪铁龙集团、意大利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为例,这些企业维系着大量区域就业岗位,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然而如今,这座曾坚不可摧的“工业支柱”正显现出裂痕。
![]()
外部环境压力持续加剧:全球范围内气候中和技术路线加速推进,环保法规逐年收紧。
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迅猛,
地缘局势紧张引发供应链重构,贸易壁垒重新抬头,叠加新兴市场本土车企快速崛起,不断蚕食传统市场份额;
![]()
而欧洲自身也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难题,能源价格长期处于高位,令人望而却步。
行政程序繁琐冗长,企业运营负担沉重,高额税负让投资者踌躇不前。
报告警示称,若现状得不到有效改善,预计到2035年,行业将流失约三分之一的工作机会。
![]()
当全球同行已在积极布局未来时,欧洲车企却仍在纠结于是否禁止燃油车?
就在欧洲企业为燃油车禁令焦头烂额之际,日本、美国和印度早已迈出坚定步伐。
印度采取灵活开放的市场策略,并辅以精准产业扶持,现已跃居全球第四大汽车消费国;
美国则通过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推动汽车转型升级,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动作频频,抢占先机。
![]()
反观欧洲,部分国家仍在就是否推行燃油车禁令、是否加征碳税等问题反复争论,政策迟滞让企业无所适从。
更关键的是,欧洲似乎未能准确把握全球市场的实际需求格局。
尽管电动汽车在发达国家热度上升,但在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主要新兴市场,内燃机车辆依然是绝对主力。
数据显示,印度超过90%的新车销售仍为燃油车,墨西哥达92%,巴西为93%,南非更是高达99%。
倘若欧盟执意全面禁售燃油车,等于主动放弃这些庞大且持续增长的海外市场。
![]()
届时欧洲制造商即便有产能,也将无处可销。
即使在新能源与前沿科技领域,欧洲也并未占据领先地位。
以自动驾驶为例,德国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基础框架,
但在实际操作中,申请大规模道路测试往往面临层层审批,耗时漫长,严重阻碍创新落地。
![]()
相比之下,美国多个州已实现常态化自动驾驶实测运行,企业自然倾向选择政策高效、响应迅速的地区进行投资布局。
C4D咨询公司在其研究中明确强调,政治层面的决策取向将直接决定欧洲汽车产业的命运走向。
如果能源成本、税务负担与监管复杂度无法实质性降低,产业价值链条必将逐步外迁。
![]()
报告提出多项务实建议:推行技术中立型能源战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高端技术人才供给、减轻企业税费压力、推动自由贸易合作,这些措施均具备现实可行性。
汽车产业并非走向终结,而是亟需重塑发展模式。
若因政策滞后或执行僵化,致使百年积累的技术底蕴与制造优势付诸东流,那将是难以挽回的战略失误。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唯有及时应变、主动作为者,方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稳住阵脚、赢得先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