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网约车司机还要跟 “穿越时空的罚单” 较劲?法律上连犯罪都有明确的追诉期,可到了网约车平台这儿,司机的违规追责竟能 “过期不候” 变 “过期才候”,怎么看都透着荒唐。
今年 8 月就有位司机栽了跟头:突然收到平台通知,说他 6 月份的订单存在 “语言冲突”,二话不说扣了 10 块违约金。
![]()
俩月过去,别说司机早记不清订单细节,连 “有没有冲突” 都存疑 —— 平台既没给证据,也没提前核实,就凭一句 “违规” 扣钱,换谁都得憋一肚子火。
![]()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5 月份有位司机接到客服电话,上来就问他 2024 年 6 月的一笔订单,是不是存在 “未乘车收费”。要知道,司机一年接成千上万单,时隔一年再翻旧账,别说细节记不清,连订单号可能都查不着。
![]()
退一步说,就算真有问题,乘客和平台当时为啥不处理?隔了一年才追责,核实起来难度翻倍,难不成真要 “乘客说啥是啥,平台说罚就罚”?
前几天又出了个更魔幻的事儿:一位顺风车车主收到短信,平台说他 2023 年 7 月的一笔订单违规,不仅要处理,还把 27.4 元车费退给了乘客。
![]()
要知道,发通知的时候已经是 2025 年 10 月,整整过去两年多!先不说乘客能不能记清两年前的细节,连司机端都查不到当年的接单记录了,平台却能 “精准核实” 违规?
![]()
要是平台真有这 “穿越时空查违规” 的本事,当年订单刚结束时为啥不查?非要等两年后突然冒出来追责?难不成是 “乘客反馈就照单全收”,根本不管证据和时效?
好在车主把这荒唐事捅出来后,平台很快道了歉,说是 “工作失误”。可这种失误哪是 “道歉” 就能翻篇的?且不说司机平白遭了一顿惊吓,更让人担心的是:平台连两年前的旧账都能随便翻,今天能误判两年前的订单,明天会不会误判昨天的?司机的权益到底谁来保障?
法律讲 “时效”,是为了保证公平和效率;可网约车平台倒好,把 “时效” 当摆设,翻旧账翻得随心所欲。别说是司机,换谁看了都得犯嘀咕:今天是扣 27 块,明天要是翻出更久的订单要大额罚款,又该找谁说理?这种 “想罚就罚、想翻就翻” 的操作,再不改改,早晚得让司机寒了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