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一位向女士在唯品会买羽绒服的事儿最近引发了不少讨论,花近千元买的自营店衣服,拆开居然藏着个补丁,平台给50元优惠券就想了结,当事人直接拒绝了。
事情得从向女士的购物经历说起,她在唯品会自营的片断旗舰店挑了件黑色羽绒服,官方标价1099元,打折后实付942元。本以为自营店的品控靠谱,结果拆开包裹试穿后,感觉穿上显高显瘦,质量也可以,准备挂衣柜时,一眼就看见衣服上有块爱心形状的补丁,这显然是残次商品。向女士当时就很生气,说自己网购这么多年,从没买到过带补丁的衣服,感觉这次被欺诈了,直接找平台要说法。
![]()
平台倒是没否认问题,承认是品控出了纰漏,提出可以退货,但赔偿只给50元优惠券,向女士肯定不接受,向女士提出了退一赔三的方案,但平台不愿意。之后打了12315投诉,可平台依旧没松口,短信通知还是维持50元优惠券的方案。眼看退货期限快到了,向女士没办法,最后只能先把衣服退了,但这事显然没让人满意。
这事一传开,评论区立马炸了,网友们的吐槽五花八门,全在说平台这操作太离谱。有人直接怼优惠券的事儿:“997块买件残次品,给50块券就想打发了?这券怕不是逼着人再去消费踩坑吧,简直没诚意到极点。” 还有人算得更明白:“50块连件打底衫都买不到,跟衣服价格比零头都算不上,这赔偿方案是认真的吗?”
![]()
吐槽品控的人也不少,毕竟是自营店,大家本来就更信任。有网友说:“自营店不就是图个放心吗?结果连带补丁的衣服都能过检,品控怕不是走个过场?这要是没仔细看穿出去,得多尴尬。” 更有人质疑:“这么明显的补丁,仓库发货的时候看不见?怕不是故意把残次品混着卖吧。”
还有不少人晒出自己类似的经历,看来不是个例。有网友留言:“之前在唯品会买过件芭蒂娜羽绒服,三百多买的,过年穿的时候发现袖子全是针眼,明显是缝错了又拆的,找客服也只给50块券,说我自己弄的,气得我年都没过好。” 另一个人接话:“我买的牛仔裤腰两侧不对称,客服也承认有问题,就给15块补偿,这处理方式简直一模一样。” 还有人说买的皮鞋穿了不到5次就脱胶,手链戴一个月就断,售后要么不管,要么就给点小钱打发 。
![]()
也有懂法律的网友科普:“按消法,要是商家有欺诈行为,得退一赔三,不足五百按五百算。这衣服有补丁还拿出来卖,算不算欺诈?平台光退货给张券,完全没按规定来。” 有人跟着附和:“就是,平台都承认品控有问题了,还舍不得好好赔偿,这是欺负消费者不懂法吗?”
不过也有少数人说:“至少平台给退了,有的地方连退货都不让。” 但这话马上被反驳:“花正价买残次品,退货不是应该的吗?这本来就是平台该做的,怎么还成优点了?”
![]()
其实这事说到底,核心还是平台对质量和消费者的态度问题。消费者花近千元买衣服,图的是自营店的品质和保障,结果收到残次品,本身就够闹心了。平台承认品控失误后,却拿50元优惠券应付,既没解决消费者的不满,也暴露了对质量问题的轻视。
要知道,售后不是简单的退货加小额补偿,而是对消费者信任的弥补。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商品存在欺诈,消费者有权要三倍赔偿,即便只是一般质量问题,也该有更合理的补偿方案,而不是用优惠券捆绑后续消费。唯品会作为知名平台,更该重视品控,遇到问题好好解决,不然消耗的是长期积累的口碑。毕竟消费者的信任很珍贵,一次敷衍的处理,可能就把老顾客推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