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怀孕32周的小丽刚坐起身,一阵剧烈的眩晕猛地袭来!
天花板在眼前旋转倾斜,她本能地抓住床沿,冷汗瞬间浸湿后背。强忍恶心试图下床,双脚却像踩进漩涡,胃里翻江倒海。
“别动!”看到此情此景,一旁的丈夫抓起手机,按下了120。
急诊室里,血压计数值稳定,血糖检测无异常,颈椎扫描未见损伤……
当所有常规检查排除危险后,医生结合报告单给出诊断:妊娠合并耳石症。
歌手戴佩妮在记者会上称自己患上耳石脱落症,这种病会引发眩晕,导致她不敢做太大的动作,无法在后续的演唱会上跳舞。
那么,这个让健康孕妇措手不及的『眩晕』病症,究竟从何而来?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医学全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内耳前庭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正常情况下,耳石(碳酸钙结晶)像“螺丝钉”一样牢牢附着在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膜上,帮助人体感知头部运动和维持平衡。
但当耳石因某些原因脱落,进入半规管(内耳中感知旋转的管道)后,就会像“滚石”一样随体位变化刺激半规管内的毛细胞,引发剧烈眩晕。
典型症状:
眩晕:头部位置改变时(如翻身、起床、低头)突发强烈旋转感,持续数秒至1分钟,停止动作后迅速缓解。
眼震:眩晕时眼球不自主颤动,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恶心呕吐:因前庭系统与自主神经关联,眩晕常伴随胃肠道反应。
平衡失调:行走不稳,有漂浮感或头重脚轻感,增加跌倒风险。
孕期为何成为耳石症“重灾区”?
数据显示,妊娠期耳石症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2倍,尤其在孕晚期更常见。
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激素波动:孕期雌激素水平飙升,可能导致内耳淋巴液成分改变,影响耳石稳定性。
钙代谢变化:胎儿骨骼发育需要大量钙,若孕妇钙摄入不足,可能引发耳石钙化异常,增加脱落风险。
体位改变:孕晚期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脑部短暂供血不足,叠加体位变化时易诱发眩晕。
睡眠姿势受限:为缓解腰背痛,孕妇常被迫保持侧卧或固定睡姿,长期压迫可能影响内耳微循环。
焦虑与疲劳:孕期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会降低前庭系统耐受性,使眩晕更易发作。
妊娠合并耳石症的三大风险
跌倒风险
眩晕发作时,孕妇可能因失去平衡而摔倒,危及母婴安全。
营养摄入不足
频繁呕吐导致进食困难,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影响胎儿发育。
心理压力
长期眩晕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可以治疗吗?
耳石症属于自愈性疾病,如果症状较轻,部分孕妇的耳石症会随着时间自行缓解,但所需时间长短不一。
若影响日常生活,需由专业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手法复位操作,避免自行复位导致耳石移位至其他半规管。
孕妇患有耳石症时,起床和翻身时要先侧身再缓慢坐起,身体和头部一起转动,不要突然低头,转头。
补充钙和维生素D(每日钙摄入1000-1200mg),多晒太阳,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预防耳石钙化异常。
预防:从日常细节守护母婴健康
定期产检:监测血压、血糖及钙代谢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豆腐、绿叶菜),避免高盐饮食导致内耳淋巴液渗透压改变。
适度运动:孕妇瑜伽或散步可增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心理调适: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焦虑,避免情绪波动诱发眩晕。
避免诱因:减少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避免突然弯腰或快速转头。
注意看+1
注意看1
注意看+1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眩晕持续超过1分钟或反复发作。
●伴随头痛、视力模糊、肢体麻木(警惕脑血管意外)。
●复位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
●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
妊娠合并耳石症虽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治疗和日常预防,绝大多数孕妇可安全度过孕期。
各位孕妈妈们无需过度恐慌,但需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症状并寻求专业帮助。
愿每一位孕妈都能远离眩晕困扰,平稳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来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