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人一天吃几顿饭?原来改变从宋朝人吃宵夜开始!

0
分享至

现在,我们习惯一日三餐,很多人对于三餐中哪餐最重要争论不休,但是却不知道,大多数古人一天是只吃两顿饭的。



那么,古人的每日餐食都是怎样的?从一日两餐到一日三餐,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晨昏两食:先秦秦汉的朴素生活

在先秦和秦汉时期,普通平民的生活被归纳为简单的六个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当时百姓的餐食也与劳作相匹配,那就是一日两餐制。

每天的第一餐叫“朝食”或“饔”,时间大约在辰时(早上7点到9点之间),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天劳作之前。



第二餐叫“餔食”或“飧”,时间大约在申时(下午3点到5点之间),劳作结束,吃完饭就可以休息了。

事实上,第二餐往往只是把第一餐剩下的饭菜热一热再吃。



孔子曾经说过“不时不食”,这不仅仅是饮食礼仪,更是当时社会普遍两餐制的写照。

对平民而言,一天能吃上三顿饭,这就已经是奢望了。在汉朝,皇帝甚至可以一日四餐,对应四季;诸侯则一日三餐;而平民只能两餐。饮食次数,已经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三餐初现:权贵特权的悄然转变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从战国到汉朝,上层社会开始出现一日三餐的现象。



《战国策》中记载士人“三食不得餍”,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一天吃三顿饭的做法。

《庄子》里“三餐而反”的描述,也印证了这一点。



汉朝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淮南王刘安被贬时,朝廷特别下令“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道命令恰恰说明,当时一日三餐已被视为一种特权待遇。



到了唐朝,国力鼎盛,城市商业繁荣,士人阶层中开始普遍出现午餐的概念。



白居易诗中写到的“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贾岛的“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都生动记录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饮食习惯。



不过,这一时期的午餐还常被称为“点心”,更像是一顿加餐,还没有形成严格的三餐制。



饮食革命:宋朝夜市与三餐定型

宋朝,才是一日三餐制度真正确立和普及的时期。



宋朝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尤其是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让粮食产量显著增加,这就为人们多吃一餐提供了物质基础。



更关键的是,宋朝取消了实行千年的宵禁制度,城市里出现了通宵达旦的夜市。



《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汴京和临安等大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人流如织。



夜晚活动的增加,自然催生了百姓对晚餐的需求。人们不再“日入而息”,而是有了丰富的夜生活,一顿正式的晚餐成为必要。



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汴京夜市上各种美食:王楼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薛家羊饭、梅家鹅鸭……令人垂涎欲滴的菜品,反映了当时晚餐的丰富程度。



从此时起,一日三餐才真正从特权阶层走向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饮食习惯,并延续至今。



三餐之后的饮食差异

尽管从宋朝开始,一日三餐成为主流,但地区与阶层差异依然存在。



元明清时期,农村或贫困地区仍常见一日两餐,尤其是在战乱、灾荒年代更为普遍。



而皇室则保持一日四餐传统,象征“四时四方”之尊。



这种差异直到近现代依然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部分农村地区仍保留一日两餐的习惯。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一日三餐才真正成为全民共识。



一餐一饭,皆是历史

从一日两餐到三餐的演变,不仅是中国饮食史的缩影,更是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镜子。



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文明的繁荣、商业活动的活跃,以及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在的我们,烦恼的是早午晚餐吃什么,关注的是夜宵的健康问题,中间可能还有下午茶和各种零食穿插。



在古人把每日餐食作为生存之需奔波忙碌时,我们的餐桌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多的期许。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上午立冬,冻死牛;下午立冬,暖烘烘”,2025年立冬是几点?

阿龙美食记
2025-10-30 09:52:04
一场4-3,苏超大结局,奖金分配:第8名仅4万,网友:苏大强呢

一场4-3,苏超大结局,奖金分配:第8名仅4万,网友:苏大强呢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1 23:18:21
俄罗斯做梦也没料到,红军城破之日,就是乌克兰胜利之时

俄罗斯做梦也没料到,红军城破之日,就是乌克兰胜利之时

策略述
2025-11-01 13:34:59
小米粥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喝小米粥,或有8大改变

小米粥再次被关注,研究发现:高血糖患者喝小米粥,或有8大改变

周哥一影视
2025-11-01 09:05:09
英首相:就算中国施压,也不会批准这件事,但中方得答应一个要求

英首相:就算中国施压,也不会批准这件事,但中方得答应一个要求

策略述
2025-11-01 15:17:41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特朗普,她拿56万爱马仕包,看到特朗普笑得很甜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特朗普,她拿56万爱马仕包,看到特朗普笑得很甜

牛锅巴小钒
2025-11-02 02:04:19
善恶终有报,54岁不婚不育的杨钰莹,早为当年的荒唐付出了代价

善恶终有报,54岁不婚不育的杨钰莹,早为当年的荒唐付出了代价

君笙的拂兮
2025-11-01 04:49:00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绿帽合法,苦主活该”?前清华“姚班”高材生奇书,撕开现代婚姻遮羞布(6)

“绿帽合法,苦主活该”?前清华“姚班”高材生奇书,撕开现代婚姻遮羞布(6)

我读我在
2025-11-01 13:45:04
中方刚买4船美豆,特朗普又变脸,美方通告全球,下架大批中国货

中方刚买4船美豆,特朗普又变脸,美方通告全球,下架大批中国货

比利
2025-11-01 12:58:33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井普椿的独白
2025-10-31 21:25:25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你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网友:在公园亲了一小时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11 00:20:03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上观新闻
2025-11-01 15:41:09
马伟明颠覆技术,75C锂电池支持8万吨航母行10年,可电磁弹射导弹

马伟明颠覆技术,75C锂电池支持8万吨航母行10年,可电磁弹射导弹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0-30 23:56:55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莫斯科大规模停电,地铁停运、交通瘫痪

桂系007
2025-11-01 21:30:11
陈涛:很遗憾没从自己手中保级,但结局还好不辱使命

陈涛:很遗憾没从自己手中保级,但结局还好不辱使命

懂球帝
2025-11-01 22:25:12
赖清德当局会逮捕郑丽文吗?吴子嘉:郑丽文有可能被台当局抓起来

赖清德当局会逮捕郑丽文吗?吴子嘉:郑丽文有可能被台当局抓起来

达文西看世界
2025-11-01 18:33:15
WTT冠军赛!2大世界亚军被淘汰,日本新星强势爆发,男单4强出炉

WTT冠军赛!2大世界亚军被淘汰,日本新星强势爆发,男单4强出炉

知轩体育
2025-11-02 00:54:08
姆巴佩连续8场西甲破门,皇马队史仅次于C罗

姆巴佩连续8场西甲破门,皇马队史仅次于C罗

懂球帝
2025-11-02 04:38:10
江苏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为“苏超”冠亚军颁奖

江苏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为“苏超”冠亚军颁奖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1 22:31:25
2025-11-02 06:15:00
食色那些事 incentive-icons
食色那些事
关于美食的一些冷热知识
965文章数 27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头条要闻

美国防长国务卿受威胁 躲进军事基地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亲子
旅游
数码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亲子要闻

子宫写真火遍法国!不去医院就可看性别,还能给胎儿“打印”一张脸

旅游要闻

运河明珠,千年守望:杭州拱宸桥的前世今生与文化密码!

数码要闻

预热 2026 FIFA 足球世界杯,闪迪推出多款授权设计存储产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