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聊“娘炮文化”,说日韩那边的男偶像涂脂抹粉、动作柔媚,年轻人跟着学,连征兵时都没了精气神。这事儿听着有点玄,但看看身边,确实有孩子把心思全放打扮上,体育课躲阴凉,搬个书都喊累,这就值得琢磨了。
![]()
其实问题不在“精致”本身。男生修修眉毛、穿得干净,没什么不好;说话温和、懂礼貌,反而是加分项。但要是把“柔弱”当潮流,把“能扛事”当老土,那就跑偏了。就像有人吐槽的,现在荧幕上的男明星,摔一跤能疼哭半小时,反观老一辈演员,吊威亚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爬起来继续拍,这不是“糙”,是敬业,是骨子里的韧劲。
![]()
更该担心的是价值观的错位。有孩子为了给偶像打榜,偷偷花光父母的积蓄;有人觉得“保家卫国”太远,“爱豆发新歌”才重要;甚至觉得“阳刚”是“老古董”,“能卖萌”才叫本事。这就有点危险了——一个民族的年轻人,要是连拎起担子的力气、面对困难的勇气都没了,还谈什么未来?
日韩的教训摆在那儿。日本战后被刻意引导“去雄化”,男团偶像一水的“少女风”,结果征兵时不少青年跑不动、扛不动,连教官都头疼;韩国的偶像工厂批量生产“花美男”,年轻人追着打榜投票,把当兵都当成“耽误追星”的负担。这背后,是资本在推波助澜——精致的偶像好赚钱,粉丝愿意为颜值买单,但长远看,赔进去的是一代人的精气神。
![]()
咱们中国讲究“刚柔并济”。关羽的忠义、岳飞的担当是阳刚,李白的豪放、苏轼的豁达也是阳刚,这种阳刚里有血性,有风骨,不是耍横斗狠。就像吴京说的:“男人该有男人样”,不是说要浑身肌肉、说话粗声粗气,而是要有责任感,敢扛事,遇到事不躲不逃。
现在教育部强调体育课,鼓励孩子学武术、练体能;广电总局整治“娘炮”选秀,多播些军人、科学家的故事,其实就是在纠偏。毕竟,少年强不是指脸长得帅,而是指肩膀能扛事,心里有家国。
说到底,审美可以多元,但底线不能丢。男生可以精致,但不能精致到弱不禁风;可以温柔,但不能温柔到没有担当。就像老辈人说的:“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能扛事的骨头才最金贵。”咱们这代人,可不能让孩子丢了这份“骨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