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始终强调我们应当与人为善,因为这不仅是慈悲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深厚的人生智慧。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财富、权力和美貌,而在于你与周围人的相处之道。”古人亦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一个人若能践行君子之善,宽厚待人,他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和谐融洽、充满温情,也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从而获得更多通往幸福的机会。
有一个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小伙子,他的故事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那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夜,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迎来了一对年迈的客人。然而,不巧的是,这家小旅店早已客满。
“这已经是我们寻找的第十六家旅店了,这鬼天气,到处都客满,我们该怎么办呢?”老夫妻忧心忡忡地说道。
店里的小伙计见状,于心不忍,便提议道:“如果你们不介意,今晚就睡在我的床铺吧,我可以在店堂里打个地铺。”
老夫妻感动不已,第二天便打算按照旅店的价格支付房费,但小伙计坚决拒绝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并不值得特别感谢。
![]()
临行前,老夫妻打趣道:“以你经营旅店的才能,完全可以胜任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小伙计闻言哈哈大笑,随口回应:“那真是太棒了!至少收入会更高,这样我就能让母亲的生活更加宽裕。”
两年后的某一天,小伙计意外收到一封来自纽约的信,信中夹带着一张飞往纽约的机票,邀请他前往拜访当年曾借宿他床铺的那对老夫妻。小伙计如约来到繁华的纽约,老夫妻将他引领至第五大道与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那里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座专门为你量身打造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担任总经理。”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经理乔治·波非特与他的“恩人”威廉夫妇的真实故事。与人为善,即是为自己铺路。乔治·波非特凭借自己的善良,抓住了命运赐予的机会,一步踏上了最繁华的舞台。或许有人会认为他只是侥幸捡了个大便宜,但不妨深思,威廉夫妇此前询问的那十五家旅店的伙计为何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如今又在做什么?或许依旧只是旅店的普通伙计吧。
![]()
佛门中也有类似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名乞丐来到寺院,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家中妻儿已经多日未能进食,眼看着就要饿死,不得已前来请求禅师的救助。
荣西禅师听完乞丐的诉说,心中涌起强烈的同情,慈悲之心油然而生。然而,他发现自己身边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不禁左右为难。环顾四周,他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荣西禅师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给你的妻儿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后,一直站在荣西禅师旁边的弟子忍不住埋怨道:“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众弟子解释道:“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们依然愤愤不平:“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这又怎能算是敬重之心呢?”
荣西禅师正色道:“平日里你们诵读的经文、修习的佛法都到哪里去了?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几年之后,荣西禅师所在的寺庙因香火稀少而面临关闭的命运。此时,一位富商慷慨捐助了许多银子,使得寺庙得以保存。而这位富商,正是当年的那位乞丐。
![]()
其实,更多时候,行善并不需要像荣西禅师那样献出装饰佛像的金箔。哪怕我们只是诚心布施一粒米,也会有一寸天地作为回报。
有个人在聆听佛陀宣讲后,对佛陀说:“等我以后有了钱,一定多多供养寺庙,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佛陀微笑着回应:“等你有钱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也不会布施。”
那人感到困惑:“为什么呢?”
佛陀答道:“因为富有源于布施!”
“可是,”这人面露难色,“佛陀,我非常贫穷,连饭都吃不饱,该如何布施呢?”
佛陀从那人碗里拿起一粒米,语重心长地说:“以一颗真诚恭敬的心去爱人,从一粒米的布施开始!”
一粒米,改变的并非他人的命运,而是我们自身的观念。而这观念,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这正是佛陀所言“行善从一粒米开始”的深意。与人为善,即是为自己立足。所谓立足,不仅是一个保身的庇护、一个成功的机会,更是一份让我们踏实行走于人间的安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