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八天长假,也是银十楼市促销揽客的黄金周,但今年的成交数据却勾勒出一幅复杂的图景。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回落19.0%,这份整体成绩单无疑透露出阵阵凉意。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下沉,却能发现截然不同的故事:一线城市在重重努力下艰难维持了5.2%的正增长;武汉、长沙等地反馈销售面积增长;而合肥,更是在新政加持下,交出了一份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大涨33.08%的亮眼答卷。
NO.1|壹
一线城市表现强复苏
这个假期,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是“以价换量”和“政策托底”。
整体承压,一线城市表现强复苏
从数据上看,市场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同比回落19.0%,跌幅较8月、9月显著扩大。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分化:一线城市同比上涨5.2%,表现相对坚挺;二线城市同比大幅下滑31.9%;三线城市同比下跌24.7%,整体来看二三线城市仍深度调整。
一二三线城市间的巨大落差,清晰地揭示了在市场下行期,人口、产业、资源更为集中的高能级城市,其房产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远胜于低能级城市。
为了激活市场,国庆前后开启了新一轮政策“竞赛”。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已有约200个省市(县)出台政策超470条。而9月以来,约20个市、区直接通过“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来刺激需求。
![]()
合肥楼市航拍图
这些政策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精准补贴,降低门槛:武汉对特定区域首套新房给予商贷利息1%的补贴;义乌宣布2亿元购房补贴池,首置补贴1000元/平方米。
松绑限制,盘活存量:南京、苏州先后取消限售,旨在增强二手房流动性,从而撬动改善型需求。
公积金优化,支持刚改:武汉创新性地提出“卖旧买新”时,正在挂牌出售的住房可不纳入公积金贷款套数认定,这为改善型需求扫清了重要障碍。
各地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政策+活动”的联动模式。深圳的“国庆中秋深圳好房活动”、昆山全市40余楼盘的联合促销,都在试图营造浓厚的市场氛围。
从反馈看,这种联动确实在局部产生了积极效果。湖北全省销售面积在假期前五日同比增长超10%,长沙多个楼盘客流络绎不绝。但这股暖意能否从假期延续到日常,政策的短期刺激效应过后,市场能否依靠内生动力企稳,仍是未知数。
NO.2|贰
合肥假期新房大幅上涨
再来看看合肥市场,假期前夕,合肥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这份及时雨般的政策,体现了当地政府“稳楼市”的决心。细读其十条措施,可以发现其思路非常清晰:
供给侧改革,追求“好房子”:从优化土地供应、完善规划管理,到编制“好房子”设计导则、推进城市更新,合肥着眼于长远,致力于通过提升产品力来吸引需求。
需求侧便利,降低交易成本:优化首套房认定标准、优化组合贷款政策、优化车位销售条件,这些措施直指交易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力求为合理住房需求“扫清障碍”。
营造消费场景,重塑市场信心:开展“乐居合肥”住房消费活动,鼓励房企“收旧售新”,同时严厉打击“自媒体”恶意炒作,旨在修复市场情绪,搭建健康交易平台。
再来看看假期合肥新房市场成交情况,根据第一房研究院AI楼市指数系统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10月8日,合肥新房成交面积17311.83㎡,同比上涨33.08%;成交套数126套,同比上涨27.27%;成交均价24790元/㎡,同比上涨8.57%。
![]()
这份“量价齐升”的成绩单,在全国市场中显得格外醒目。它充分说明,在合肥这样的强二线城市,只要政策精准到位,能够有效激发潜在的购房需求,尤其是在“好房子”理念的引导下,改善型客户愿意为品质买单。
最后再来看看合肥二手房市场,10月1日-10月8日,合肥二手房成交479套房源,同比下跌4.6%,成交均价1.11万/㎡,同比下跌26.4%。
![]()
二手房市场的量价齐跌,揭示了更真实的底层市场逻辑。一方面,大量二手房源在区位、产品力上无法与新房竞争;另一方面,房价的持续下行预期,使得购房者更为谨慎,而房东则面临巨大的资产缩水压力。虽然合肥二手房假期成交量同比下跌,但整体来看二手房成交量依然较为活跃。
NO.3|叁
结语
今年假期,房地产市场表现整体来看不及预期,一线城市及部分强二线城市表现复苏明显外,其他均仍在深度调整,楼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和格局重塑。对于地方管理者而言,如何从“救市”转向“建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更大的考题。
对于每一位市场参与者而言,都需要认识到,那个“买到就是赚到”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一个更加理性、分化、注重品质的房地产“新常态”正在到来。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只有尊重规律、回归本质,才能穿越周期,行稳致远。
第一房智库观点:
1.“政策市”效应递减,城市基本面成为定盘星。未来,普适性的政策刺激效果将越来越有限。市场的复苏将高度依赖于城市自身的经济活力、人口吸附能力和产业前景。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将率先企稳,而广大三四线城市可能面临漫长的寻底过程。
2.新房与二手房“跷跷板”效应凸显。在供应过剩的市场中,新房凭借其产品优势和政策支持,将对二手房形成持续挤压。二手房市场流动性的恢复,是整体市场健康回暖的关键,但这需要时间。
3.“产品力”时代正式来临。合肥新政大力推行“好房子”建设,这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单纯依靠地段溢价的粗放模式已经终结,能够提供更优空间、更好服务、更绿色健康居住体验的房产,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购房逻辑已变,自住属性至上。对于购房者而言,基于投资增值的购房逻辑需要彻底抛弃。未来的决策应纯粹回归居住需求,衡量自身购买力,选择核心地段、有强大开发商背书、产品力过硬的房产,这才是最安全的资产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