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赋诗行 朗声颂家国
育新沙河中学朗诵会,让家国情怀生根的德育实践答卷
改革提质年
当校园银杏染金、桂香沁脾,当国庆的荣光与中秋的温婉撞个满怀,育新沙河中学的操场上,一场以“秋韵赋诗行,朗声颂家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正以最动人的方式,为全体师生上了一堂鲜活的“大思政课”。
![]()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学校希望通过诗词的力量、声音的温度,让传统文化扎根心灵,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更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记忆,成为激励学子成长的精神养分。
![]()
以诗为媒:让德育在文化浸润中落地
“从《诗经》的‘蒹葭苍苍’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从李白的‘长风万里’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些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诗句,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在朗诵会现场,师生们以声传情,将千年文脉与当代情怀紧密相连。
初一2班以一曲《我爱你中国》拉开序幕,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祖国的赤诚;
![]()
高一高三教师合诵《七十六载山河颂》,用师者的担当诠释家国大义;
![]()
初二3班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让红色记忆与青春力量同频共振;
![]()
高二1班的《秋声里的中国》,更将秋日景致与时代发展相融,让“文化自信”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听、可感、可悟的情感共鸣。
![]()
为筹备此次活动,各班级在班主任与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作或筛选与“抗日战争胜利”“国庆”“新时代中国”相关的诗歌,每篇500-600字的文稿里,藏着学子们对家国的思考;需要配乐的班级提前提交音频,所需道具早早报备,全员参与的排练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让“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等德育内涵,在实践中自然生长。
![]()
以史为鉴:让红色基因融入成长血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先烈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守护山河;80年后,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回望历史,更需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朗诵会现场,师生们的作品里处处是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致敬。
初二教师朗诵《可爱的中国》,字句铿锵间,重现革命先辈对祖国的深情告白;
![]()
初三1班的《祖国,我心中的赞歌》,将抗战岁月与当下幸福生活对比,让学子懂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
德育、体美、办公室教职工合诵《我的中国》,以“立德树人”的初心,为学生树立爱国榜样。
![]()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始终认为:红色教育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主动接纳。当80年前的先烈呐喊与今天的少年朗诵交织,当纪念馆里的“斑驳遗物”与舞台上的“红色文件夹”呼应,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青春的精神坐标——这正是我们举办此次活动的核心初衷:让红色基因成为学子成长的“精神底色”。
以行践知:让德育成果转化为成长力量
朗诵会的落幕,不是德育工作的终点,而是学生践行家国情怀的起点。经过专业评委(孟雪老师、靳旭宁老师、王春燕老师等)从“思想内容”“精神面貌”“情感表达”等六大维度的公正评审,最终评选出
一等奖:初二(1)班、初一(1)班、初二(2)班
![]()
二等奖:高一(1)班、初二(3)班、初三(2)班、初三(1)班、高二(1)班
![]()
三等奖:初一(2)班、高一(2)班、高二(2)班、初三(3)班
![]()
当曹政校长、李明国副书记为获奖班级颁奖,当德育主任鲍娟、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马玲玲为获奖班级送上鼓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张张奖状,更是学子们眼中闪烁的“向上之光”。
![]()
![]()
正如初三2班在《青春中国,盛世华章》中所诵:“以我青春,荣耀中华”——这既是学子们的誓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让学生带着对文化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对祖国的赤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
秋会年年至,今年意更浓。这场朗诵会,是育新沙河中学“学习与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艺术相结合”德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更多元、更鲜活的形式,让德育走出课堂、走进心灵,引导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自信,在铭记历史中勇担使命,让“家国情怀”真正成为伴随一生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