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九月二十五号踏上逾期这条路,眨眼已经十多天了。最开始那几天,只要是催收电话我都接,到现在慢慢调整成偶尔接几个 —— 这份转变,花了我小半个月去适应。
其实接不接电话,对我来说不只是应付,更算一份待人的基本体面。毕竟是自己欠了钱,人家打电话来提醒、督促还款,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们干的就是催收这行,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没什么好苛责的。要是电话那头态度平和,我就多跟人家说两句,讲讲自己目前的难处;要是遇上语气冲、说话带刺的,也犯不着跟人吵,直接挂掉电话就好。没必要恶语相向,更不用冷嘲热讽 —— 说到底,谁也不比谁高人一等。我现在负债累累,顿顿啃馒头都得算计着来;可电话那头的人,说不定也在出租屋里嗦着没加蛋的泡面,琢磨着这个月的房租,得从哪个欠款人的账单里催出来才够。大家都是为了生活,何必互相为难。
现在每天只接三五个电话,实在是没法全接 —— 催收的密度太吓人了。我欠的那几家平台,倒像极了铜锣湾里掌事的,打逾期第一天起,就跟呼朋引伴似的,把几百号催收的兄弟从全国各地调过来。深圳、东莞的电话刚挂,福州、长沙的就打进来;前一秒还是重庆、北京的区号,后一秒大连、昌图的号码又跳出来,连阜阳、吴忠这种以前在地理课本上都没太留意的小城,如今也因为一通通催收电话,在我心里有了具体的位置。说来也讽刺,这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反倒靠负债补上了当年义务教育时没学好的地理课;更没想到,就我这点欠款,能让全国这么多城市的人 “惦记” 着,这份 “关注度”,简直让我又惶恐又惭愧 —— 我何德何能,能惊动这么多人?
有时候看着这阵仗,我总忍不住想:这几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那些平台确实有底气,跟铜锣湾的杠把子似的,招兵买马一呼百应。可他们忘了,催收再凶、人再多,也得看地盘上的人有没有能力还。要是店里的生意做不下去,就算把铺子掀了,人家也交不出 “保护费”;要是连基本生计都成了问题,就算把人逼到绝境,也榨不出半分油水。这么耗下去,那些平台的 “余粮” 还能撑多久?他们的地盘,又能风光几年?
我不是个爱矫情的人,也从没想过为自己的负债找借口。说到底,这债落到头上,还是怪自己当初自己傻 —— 要是不把钱借出去,不仅不会欠这么多,手里还能剩点余钱。可世上哪有回头的 “如果”?如今所有后果,自然得我自己扛。唯一庆幸的是,终于咬着牙决定停止还款 —— 倒不是故意赖账,是真的没能力还了。
没逾期的时候,我总在夜里辗转反侧:怕停了还款会被催收逼到死角,怕收到法院传票,怕征信报告上满是黑记录,更怕最后成了别人嘴里的 “老赖”。可真到了不得不面对的那天,心里反倒突然亮堂了 —— 催收电话来了就接,大不了就是通讯录被爆,让亲戚朋友知道自己欠债的事。都已经欠着一屁股债了,所谓的 “面子” 早不值钱了;真要被起诉,那就去应诉,现在连明天的饭钱都得算计,就算真有什么后果,说不定反倒是种解脱。
至于征信,现在想想也觉得可笑 —— 当初随手点下网贷的那一刻,就像不小心闯进了一个圈,早有好几双眼睛盯着,哪还有什么 “完好” 可言?至于 “老赖” 的名头,如今别说高消费,就连超过五十块的饭局,对我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十块的烟都不舍得买,改抽旱烟了,不是戒不掉,是只有这么一个可以缓解压力的爱好了。
有人说我是想躺平赖账?其实我从来没打算欠着不还。我原本还抱着一丝希望,想着再撑撑,总能找到挣钱还债的出路。可那些平台偏不给机会 —— 催收的人天天电话跟着,该有的路也被堵死,连想靠打工攒钱的力气都使不出来。到最后,也只能逼着自己躺平。
这大概就是命吧。或许这样,日子还能过得松快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