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华人总鼎鼎鼎有名的大富豪,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李嘉诚,他现在身价已经达到了373亿美元,这样的资产是无数普通人,十辈子也攒不下的。
然而还有这样一位大人物,他的身价要远超李嘉诚,达到了434亿美元,比李嘉诚整整多出了61亿美元,这个人就是彭云鹏。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竟然比李嘉诚这位顶级富豪,还要有钱呢?
![]()
20平米木屋里的跳级天才
1944年,彭云鹏出生在印尼的一个贫困华人家庭,他的祖父早年从广东汕尾陆河县东坑镇漂洋过海谋生。
父亲是橡胶园的胶农,为了养活六七个子女,他身兼两职,白天天不亮就去割胶,夜晚还要踩着缝纫机做裁缝贴补家用。
日子虽然苦,但彭云鹏的脑子却格外灵光,虽然他上午跟着父亲去工作,下午才抽出时间去上学。
![]()
就这样一位半工半读的孩子,却成为了学校里的跳级传奇。
他不仅能跟上课程进度,还能以极快的速度掌握新知识,并且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学完了六年的内容。
小学毕业后,他决定帮父母干活,只能选择辍学。
就在彭云鹏以为再也没机会上学时,转机悄悄来了。
![]()
开杂货铺的堂哥看着他总在空闲时翻看旧课本,又想起他上学时的“传奇经历”,实在不忍心让好苗子被埋没。
于是主动提出资助他上学,并送他进了当地的华文学,南华中学读初中。
要知道,1950年代末的印尼华文学校正逐渐减少,能得到系统华文教育的机会格外珍贵。
![]()
彭云鹏格外珍惜这份恩情,在学校里比以前更用功,甚至就用了2年时间读完了3年的内容。
遗憾的是,初中毕业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好转,堂哥也无力再继续资助。
![]()
遇贵人叩开木材行业大门
攥着初中毕业证离开校园后,彭云鹏知道不能再靠家人和堂哥接济,他听说雅加达机会更多,便揣着仅有的积蓄,只身踏上了前往这座陌生城市的谋生路。
初到雅加达的他无依无靠,只能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第一份活就是金铺学徒,但是工资非常微薄,他只能换挣钱多的工作。
![]()
没想到,彭云鹏在25岁的时候偶然间遇到了印尼的“木材大王”黄双安。
这位同样是白手起家的福建籍华商,看中了彭云鹏身上的机敏与韧性,邀请他加入自己的“材源蒂集团”。
彭云鹏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关于木材行业的所有知识。
![]()
他的勤奋和才华很快得到了黄双安的赏识,短短7年时间,他就从普通职员一路晋升,最终坐到了总经理的位置,全面负责集团的财务、销售和对外出口业务。
这七年,不仅为他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管理智慧,更让他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
1977年,苏哈托“新秩序”时期的印尼正值投资热潮,政府出台的投资法大力扶持资源产业,让印尼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木材出口国。
这一年,33岁的彭云鹏觉得时机到了,决定自立门户。
![]()
把全部身家都抵押出去,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木材厂,特意用自己的出生地命名为“巴里托太平洋木材有限公司”,时刻提醒自己来路不易。
刚起步的巴里托没什么名气,彭云鹏决定申请开发芒哥勒岛的森林经营权。
![]()
这座位于马鲁古群岛的小岛,四面环海,雨林密得连阳光都透不进来,既没有公路也没有港口,当地人都叫它“死岛”。
此前已有4家菲律宾公司和1家日本公司兴冲冲赶来,却都被恶劣的环境逼退,连印尼工业部长听说后都直言“他可能疯了”。
面对质疑,彭云鹏反而更坚定。
![]()
他带着详细的勘察报告找到银行,反复强调岛上的森林储量,凭着多年积累的信誉硬是说服对方放款。
资金一到位,他立刻带上万名工人登岛,硬生生在泥泞里修出了公路和码头;紧接着,胶合板厂、工人宿舍、学校、医院陆续拔地而起,就连饮用水净化厂都建了起来。
短短几年时间,曾经的“死岛”真的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工业小城。
![]()
“死岛”上建起木材帝国
到80年代后期,巴里托年产胶合板160万立方米,占到印尼总产量的21%,成了东南亚数一数二的木材巨头。
彭云鹏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木材大王”“胶合板大王”的称号。
![]()
进入90年代初,巴里托集团早已不是只靠一座小岛支撑的企业,从东加里曼丹的原始雨林到苏门答腊的林间腹地,到处都能看到巴里托的伐木场和加工厂。
更惊人的是,集团手里攥着550万公顷热带雨林的采伐权,这个面积相当于7个新加坡那么大,彭云鹏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热带雨林大王”。
![]()
而且产能也跟着“一路狂奔”,旗下工厂每年能生产220万立方米三夹板、20万立方米锯木,稳稳霸占着“全球最大三夹板生产商及出口商”的宝座,连欧洲、美洲的建材商提起“巴里托”都得竖大拇指。
![]()
不仅如此,巴里托还成了印尼乡村地区的“就业靠山”。
企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无论是伐木工人、工厂技工,还是运输司机、后勤人员,很多偏远乡村的家庭都靠着巴里托的工资过活。
可以说,它不只是木材巨头,更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动机”。
![]()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彭云鹏会继续扩大采伐规模时,他却在苏门答腊巨港附近开辟人造雨林,一出手就是50万公顷,面积相当于10个新加坡那么大。
1997年印尼盾暴跌,木业板块市值从50亿美元缩水至300万美元,债主堵门催债。
雪上加霜的是,因早年与苏哈托政权有合作往来,1998年苏哈托倒台后,巴里托立刻遭到牵连。
![]()
债主们像潮水般涌上门,但彭云鹏没有慌,他挨个约见债主,摊开账本坦诚披露产业现状,更拿出人造林、胶合板海外订单等实打实的资产证明。
这份诚意和实业底气最终打动了所有人,所有债主都同意将还款期限延长至15-20年。
危机过后,彭云鹏立刻启动新战略进行自救。
![]()
他首先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砸重金提升石化、造纸板块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不仅如此,他还严格控制对外贷款,着力增强自有资本运营,彻底摆脱“债务依赖症”;更关键的是,将业务重心从周期性强的木材转向抗风险更强的石化与造纸领域。
这三步转型精准切中要害,成功稳住了集团根基。
![]()
除此之外,他还将目光放到了清洁能源上,他发现印尼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地热能源,而地热能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前景无限广阔。
2017年,他旗下的星能源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雪佛龙集团在印尼和菲律宾的地热发电站,使巴里托太平洋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地热发电公司之一。
![]()
并在2023年上市后,股价暴涨8倍,市值突破5000亿,成为印尼市值最高的企业。
正是这次成功的转型,让彭云鹏在2023年实现了全年净增479亿美元(约3400亿人民币)的财富神话,平均日赚9.3亿,每秒进账1.08万元,一举超越李嘉诚,成为新的华人首富。
![]()
对祖籍国的牵挂
尽管生在印尼,长在印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彭云鹏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印尼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一祖国,中国则是我祖辈生存的祖籍国,我热爱印尼,也深爱着中国。”
这份深厚的情感,化作了对祖籍国实实在在的贡献。
![]()
2003年非典疫情,他捐出300万元人民币;2008年汶川地震,又拿出300万元支援救灾;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120万美元捐款很快到位,其中20万美元还特意定向捐给祖籍地广东陆河县。
不仅如此,他还是北京奥运会“水立方”的大额捐资人之一,看着场馆拔地而起时,他说“能为祖籍国的盛事出份力,比赚大钱还开心”。
![]()
在广东陆河县,他出资修起了一座座中小学,还以父亲名字设立“彭瑞安归侨子女奖学金”,帮归侨孩子圆读书梦。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发起“中印青年创业基金”,专门搭建两国青年交流平台,把对“根”的眷恋,变成了促进两地合作的纽带。
![]()
在印尼,他也积极帮助当地华人融入社会,为众多无国籍华人争取到了合法身份,让他们能享受正常的教育、医疗和工作权益。他的善举,赢得了中印尼两国人民的广泛尊敬。
如今,年近八旬的彭云鹏依然雄心不减,奋斗在商业第一线。
![]()
在爪哇岛建成3座大型地热电站,计划2030年助力印尼登顶全球地热第一国;与比亚迪洽谈在印尼建电动车电池厂,瞄准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亲赴AI峰会推动木材采伐精准测算、石化工厂智能调度。
相信在未来彭云鹏,一定会为两国合作架起更多桥梁,创造更大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