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军迷圈子里那些流传的段子,总有那么几条让人哭笑不得,尤其是牵扯到自家先进装备的。这次流传的所谓“歼20被日本F35红外锁定,飞行员还一无所知”的消息,一开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好多人看到那张所谓证据图,都直呼不可思议。
毕竟歼20作为咱们的五代机,隐身性能和作战能力摆在那,谁都不信它会这么轻易被盯上。结果呢,一挖到底,原来这事儿从头到尾就是个乌龙,根源在于一张被恶意截取的医疗影像。
![]()
医疗影像变身“锁定证据”的闹剧
大家都知道,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但也容易被断章取义。这条谣言的起点,得追溯到2023年6月28日。那天在广西南宁,一个4岁的小男孩小明,在家里玩金属歼20模型玩具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直接把这3厘米长的家伙吞进了肚子里。
家长发现不对劲,赶紧开车送他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生一看情况,模型卡在胃部位置,体积不大,但材质是金属,得尽快处理。
医院团队先安排拍了腹部X光片,影像上清晰显示模型的轮廓,就跟一架微缩版歼20停在肠道里似的。主治医生评估后,决定不急着手术,因为小孩子的肠胃太娇嫩,贸然干预容易出问题。
相反,他们选择了保守治疗:让男孩多喝流质食物,口服石蜡油润滑肠道,促进自然排出。整个过程持续了48小时,期间医生安排了多次复查X光,确保模型位置逐步下移。7月7日左右,模型终于顺利排出体外,小明也没留下啥后遗症。
![]()
这事儿本来就是个温馨的医疗小案例,医院还把过程整理成报道,发给了当地媒体《柳州晚报》。报道里配了X光片,目的是宣传儿科团队的细致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风险。谁成想,这张片子被有心人截取下来,裁剪锐化后,硬生生P成“红外锁定图”。
他们声称这是2022年8月围堵台湾地区军演时,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35用EOTS光电系统捕捉到的歼20影像,飞行员居然没察觉。结果,2023年年中,这“证据”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冒头,很快传回国内,军迷们炸锅了。
说实话,这谣言一戳就破。专业影像医生一看就知道,X光是透射人体组织的,背景有骨骼重叠,而红外成像是大气环境下的光学信号,两者光学特性天差地别。更别提模型长度才5厘米左右,放大后细节模糊,怎么可能对应一架全尺寸战机。
![]()
网友们没费多大力气,就从报道溯源,确认了原图出处。医院后来也澄清,报道纯属医疗科普,没想到被用来编故事。这事儿闹大后,平台删了不少帖,但也提醒大家,辨别信息时得多长个心眼,尤其是军事话题,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从这起事件看,谣言的危害不小。它不光误导公众,还间接贬低了歼20的性能。歼20从2017年服役以来,隐身设计和传感器融合都是国际领先,日本F35的红外系统想在复杂空域锁定它,还得看运气和距离。
更何况,真实对抗中,歼20的主动探测能力远超对手,这谣言纯属自嗨。咱们空军装备的进步,是靠实打实的测试和实战积累,不是靠一张假图就能抹黑的。
![]()
东海空域里歼20的隐身锋芒
抛开那些子虚乌有的故事,聊聊歼20在真实环境下的表现。2022年3月,东海上空发生的一次近距离遭遇,就让美军高层直呼意外。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在那年3月16日的一次线上论坛上,亲口承认,他们的F35战斗机在巡逻时,和中国歼20来了次“亲密接触”。具体来说,F35雷达屏幕上啥都没显示,直到飞行员肉眼瞥见歼20从侧后方掠过,才反应过来。
这事儿背景是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军F35执行例行任务,歼20则从基地起飞拦截。美方报告显示,歼20利用优异隐身涂层和低可观测性设计,悄无声息地逼近到不足3公里距离。
F35的AN/APG-81雷达本该是王牌,但面对歼20的鸭翼布局和DSI进气道,信号反射太弱,根本捕捉不到。飞行员只好紧急投放干扰弹,拉起机头脱离接触。威尔斯巴赫评价说,这次遭遇“专业性很高”,暗示歼20的操作手艺不一般。
![]()
从技术角度拆解,歼20的雷达截面积(RCS)在正面不到0.1平方米,远低于F35的0.05,但侧面和后方歼20的优化更到位,尤其在高机动时。美军内部通报还提到,歼20搭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超200公里,早早就锁定了F35,但没开火,只是伴飞警告。
这次事件后,美媒如《飞行国际》跟进报道,承认中美五代机空战时代正式开启,F35的传感器融合虽强,但面对歼20的体系对抗,显得被动。
2022年下半年,东海类似拦截频发。歼20不光单打独斗,还和空警-500预警机联动。空警-500先发现F35的微弱信号,引导歼20从盲区切入。
美军报告显示,这种“天地网”模式让F35的隐身优势大打折扣。威尔斯巴赫甚至在采访中说,歼20的出现让他们重新审视太平洋部署。说白了,歼20不是纸上谈兵的家伙,它已经在实战中证明,隐身不等于无敌,关键看怎么用。
空军实力不是比谁的飞机更闪,而是看整体作战链条。歼20服役7年,产量已超200架,远超F35的预期产能。美方智库报告承认,歼20的航电系统虽有差距,但超视距打击能力已追平甚至局部领先。东海这出戏,歼20用行动告诉对手,别总盯着谣言,真实空域见真章。
![]()
歼16越级打隐身机的实战教科书
如果说歼20是隐身王牌,那歼16就是多面手,在对抗中常常出奇制胜。2024年夏季,西部战区空军飞行员李超在沿海驻训时,驾驶歼16拒止驱离了两架外军隐身战机。这事儿直到2025年10月3日央视军事节目《必胜》才公开,李超亲口讲述细节,瞬间刷屏。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那天巡逻中,雷达显示两架隐身机直奔领海线,意图挑衅。李超升空后,第一时间用有源相控阵雷达锁定长机,距离拉近到交叉点。
他执行高难度机动,包括桶滚倒转,抢占上方10-15米位置,同时分波束锁定僚机。对方投放箔条干扰,但歼16的电子战系统稳稳压制。整个对峙15分钟左右,外机仓促转向外海,从此没再靠近中国近海。
![]()
李超是空军老将,飞行时长超3000小时,专攻歼16的多用途任务。这次行动,歼16虽是四代半机型,却靠先进雷达和导弹吊舱,越级对抗五代隐身对手。
央视显示,座舱视角下,双目标图标叠加锁定,证明歼16的火控系统响应快,抗干扰强。外媒跟进,猜测对手是F35或F22,但不管哪种,歼16的机动性和挂载都让它们吃瘪。
从数据看,歼16的最大速度马赫2,作战半径1500公里,远超F35的航程限制。它能携12枚导弹,火力密度碾压单机F35。
更关键的是,李超的操作体现了飞行员素质:在2对2局面下,不慌不乱,抢位压制。这不光是装备牛,训练体系更牛。空军从2015年阅兵梯队开始,就强调实战化,李超这样的骨干,积累了高原到沿海的全谱经验。
这事儿也戳破了“五代机无敌”的神话。美军报告显示,F35在近距格斗中机动性一般,迎角超50度,但面对歼16的矢量推力和桶滚,优势荡然无存。2024年后,中国近海巡逻常态化,外机活动锐减,歼16功不可没。它不用隐身,就能靠体系和技巧赢,成本低效率高。
![]()
聊到这儿,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歼20没那么“差”,相反,它和歼16这样的伙伴,正合力筑牢空天防线。回看这些年,空军从歼10到歼20的迭代,产量和质量双飞。
歼20已小批量生产超250架,2024年美媒《新闻周刊》报道,产能是F35的4倍。实战数据摆着:东海遭遇中,歼20的RCS控制让F35雷达失灵。
再者,体系对抗是关键。空警500的发现引导,加上歼16的火力覆盖,形成闭环。美军智库韩国国防安全论坛分析,歼20的航电虽落后F35一代,但超远程导弹弥补了短板。
歼16的角色更实用,它的多传感器融合,让四代机打五代不落下风。李超的经历,就是活教材:飞行员的判断和操作,往往决定胜负。
![]()
当然,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空军从2011年歼20首飞,到2022年东海亮剑,中间砸了多少研发和训练资源。谣言虽闹心,但也反衬出装备的可靠。未来,随着WS-15发动机上舰,歼20的推重比将超1.2,机动更猛。F35虽多,但维护成本高,美军自己都头疼。
说到底,空军自信来自实干。那些想用假图抹黑的,终究站不住脚。歼20和兄弟机型,会继续守护蓝天,让挑衅者知难而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