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最近把台岛政坛搅得不小。郑丽文靠着八位重量级人物的集体力挺,一下子成了这场选举的焦点人物。马英九、连战、卢秀燕前、季麟连这些人,哪个不是党内说得上话的人物。
现在都不约而同站到她这边来,说明党内真的急了。
![]()
2025 年台湾地区 “立法机构” 次级团体选举进入关键阶段,国民党籍 “立法委员” 郑丽文的竞选阵营近期迎来重要突破。在 10 月 18 日举行的党内核心成员协调会上,郑丽文以 8 票赞成、1 票反对、2 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获得国民党内 8 位重量级人物的公开支持,这些被外界视为 “强援” 的支持者涵盖党内不同派系,包括前 “立法院长” 王金平、“中常委” 连胜文、台北市议员徐巧芯等,标志着其竞选团队核心力量全部到齐。
这一结果引发台湾政坛广泛关注,而亲民党籍 “立法委员” 张亚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国民党现在是输怕了,才会急于整合力量巩固基本盘”,这番言论将国民党内部的选举策略与过往选举失利的阴影再次推向台前。
![]()
郑丽文此次争取的 “立法机构” 次级团体 “内政及民族委员会” 召集人职位,虽非党内最高权力岗位,却对国民党在 “立法机构” 的议程主导权至关重要。
该委员会负责审议内政、民政、民族事务等领域的法案,在台湾地区 “地方制度”“公共安全” 等议题上拥有重要话语权。
2024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虽在 “立法机构” 维持第一大党地位,但在多个关键法案审议中因内部意见分歧未能形成有效制衡,此次次级团体选举被视为国民党重塑 “立法” 影响力的重要契机。
郑丽文作为国民党内兼具媒体背景与选举经验的资深 “立委”,2020 年、2024 年连续当选,曾多次在 “立法机构” 质询中展现强硬风格,其竞选主张聚焦 “强化两岸交流监督”“推动地方财政改革”,与国民党当前的主流路线高度契合,这成为她吸引多方支持的重要基础。
此次公开支持郑丽文的 8 位强援,代表了国民党内不同派系的力量整合,这种跨派系支持在近年国民党内部并不常见。
前 “立法院长” 王金平的表态尤为关键,作为党内 “本土派” 代表人物,王金平虽已淡出一线,但在南部选区仍有深厚人脉,他在协调会上明确表示 “郑丽文具备协调各方的能力,能带领委员会推动务实法案”,其支持为郑丽文争取南部 “立委” 的认同提供助力。
“中常委” 连胜文则代表党内 “中生代” 力量,他不仅公开为郑丽文站台,还协调党内青年组织为其竞选团队注入新鲜血液,组织 200 余名青年党员开展街头宣传活动。
![]()
台北市议员徐巧芯作为 “少壮派” 代表,擅长社交媒体运营,她的加入让郑丽文的竞选宣传更贴近年轻群体,仅 10 月 19 日一天,两人共同录制的竞选短视频在台湾社交平台播放量就突破 50 万次。
此外,前 “行政院副院长” 朱立伦、新北市议员蒋根煌等 5 人也先后通过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等渠道表达对郑丽文的支持,形成覆盖老、中、青三代,横跨不同派系的支持阵营。
这些强援的集结背后,是国民党对过往选举失利的反思与应对。2020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因内部派系纷争、候选人提名争议等问题,最终以较大差距失利。
![]()
2024 年选举虽在 “立法机构” 席位上有所挽回,但在关键选区仍暴露出 “整合能力不足” 的短板。此次郑丽文能获得跨派系支持,与国民党 “中央” 近期推动的 “派系协调机制” 密切相关。
国民党 “主席” 朱立伦在 9 月底召开的党内高层会议上明确提出 “选举优先,搁置分歧” 的原则,要求各派系在次级团体选举中支持最具胜选可能的候选人,避免内耗。
![]()
据国民党内部人士透露,为促成此次支持,“中央” 层面多次组织协调会议,甚至邀请前领导人马英九出面斡旋,最终才说服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派系人物公开表态。
这种 “自上而下” 的整合,被台湾《联合报》解读为 “国民党试图通过集中力量赢得局部选举,重建选民信心”。
张亚中对 “国民党输怕了” 的断言,并非毫无依据。作为亲民党籍 “立委”,张亚中长期关注国民党内部动态,曾多次批评国民党 “选举策略保守,缺乏改革魄力”。
![]()
台湾 “中国时报” 专栏中,张亚中写道:“国民党近几次选举失利后,变得不敢冒险,凡事以‘稳’为先,此次集中力量支持郑丽文,看似整合成功,实则是对选举失利的过度反应,本质上是‘输怕了’的表现。”
他进一步分析,国民党此次强援全部到齐,表面上是展现团结,实则暴露了对 “失去次级团体主导权” 的焦虑 —— 若郑丽文竞选失败,国民党在 “内政及民族委员会” 的话语权将被民进党削弱,进而影响后续法案审议,这种对 “失败的恐惧” 促使国民党不得不全力一搏。
![]()
张亚中的观点在台湾政坛引发讨论,部分中立派 “立委” 表示,国民党近年来确实在选举中显得 “畏首畏尾”,此次整合虽看似成功,但能否真正扭转选民对其 “派系林立、决策迟缓” 的印象,仍需观察。
郑丽文的竞选团队对张亚中的言论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将重心放在巩固支持、扩大宣传上。郑丽文与 8 位支持者共同举办 “民生法案推动座谈会”,邀请台湾工商团体、基层民众代表参与,就 “租金管制”“社区养老” 等议题听取意见,并承诺若当选召集人,将优先推动相关法案审议。
![]()
座谈会现场,王金平、连胜文等人分别从不同角度为郑丽文背书,王金平强调 “跨派系合作是推动法案的关键”,连胜文则聚焦青年议题,表示 “将推动青年住房补贴法案纳入委员会优先议程”。
这种 “政策 + 人脉” 的组合宣传,旨在向选民传递 “郑丽文有能力推动务实改革” 的信号,也试图消解张亚中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民党内部对此次支持郑丽文的举动也存在不同声音。少数 “本土派” 成员私下表示,此次整合虽表面上覆盖多派系,但核心决策仍由党内高层主导,基层意见未得到充分尊重。
![]()
部分青年党员则担忧,过度依赖资深政治人物的支持,可能让郑丽文的竞选形象显得 “保守”,难以吸引年轻选民。
这些潜在分歧虽未公开爆发,但为后续选举埋下不确定性 —— 若郑丽文最终当选,如何平衡党内不同派系的利益诉求,推动法案顺利审议,将是她面临的重要挑战;若竞选失利,此次整合失败可能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
从台湾地区整体政治格局来看,郑丽文此次获得强援支持,既是国民党内部权力调整的体现,也与当前台湾地区 “立法机构” 的政党力量对比密切相关。
![]()
2024 年选举后,民进党在 “立法机构” 拥有 42 席,国民党 38 席,亲民党 5 席,“时代力量” 3 席,国民党若想在关键法案审议中形成制衡,必须争取亲民党、无党籍 “立委” 的支持,而此次整合内部力量支持郑丽文,也被视为国民党向其他政党释放 “合作信号” 的重要举措。
张亚中的 “输怕了” 断言,某种程度上点出了国民党当前的困境 —— 在多次选举失利后,如何在坚守自身立场与争取中间选民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党内整合与外部合作中突破僵局,仍是国民党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
目前,距离台湾地区 “立法机构” 次级团体选举投票还有 10 天时间,郑丽文的竞选团队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除持续举办政策座谈会外,还计划在台湾北、中、南三地开展巡回宣传,进一步巩固支持基础。
而国民党内部也在密切关注此次选举结果,将其视为检验党内整合成效、预判后续选举走势的重要指标。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此次 “8 人支持、强援集结” 的事件,都已成为观察国民党内部动态与台湾政坛格局的重要窗口。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