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在山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位普通大学生用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写下了最质朴的注解。
2
当同龄人趁着国庆长假打卡名山大川、享受都市繁华时,他却一头扎进泥泞的田地里,日复一日地掰着玉米。整整八天假期,他有七天半都在劳作中度过。手臂上被玉米叶划出的道道红痕久久未消,饥肠辘辘时只能啃一口凉透的馒头充饥。
3
起初,网络上的声音多是赞美与敬佩。可随着媒体深入采访,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份看似简单的劳动背后,承载着远超想象的责任与抉择。
4
一句未曾刻意雕琢的话语,揭开了一个年轻人默默扛起的家庭重担。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
大学生国庆掰玉米
6
10月6日正午,孟成随手拍摄了一段自己在田间忙碌的视频,配上一句调侃式的文案:“大学生的假期作业”,顺手上传至社交平台。
7
他压根没料到,这条视频会迅速引爆全网。
8
第二天清晨,手机不断震动,消息接连弹出。有同学打趣问他是不是转型做农产品直播带货了。而他正弯腰在湿滑的地里奋力拔脚,顾不上查看任何评论,只是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继续埋头干活。
![]()
9
从公开的画面看,外界只知道他连续劳作了七天半。但没人亲眼见过那几天的真实艰辛。
10
那段时间,秋雨连绵不断,土地吸饱了水分变得泥泞不堪。每向前迈一步,鞋底都会深陷其中,必须用力抽拔才能前行。一双鞋沾满厚重泥土后,重量几乎接近几公斤。
![]()
11
锋利如刃的玉米叶片随风摆动,在他的手臂和手背上留下密密麻麻的细小伤口。那些红印不仅刺痛,更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瘙痒,可他根本无暇顾及。
12
每天天还未亮,他就扛起农具走向田野,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13
中午饭食简单得令人心酸:母亲匆匆从水果摊赶过来,递来几个冷硬的馒头,他就着一瓶矿泉水囫囵吞下。
![]()
14
傍晚收工后,并不意味着结束。他还得协助父亲将堆积的玉米搬运上车,常常忙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踏上归途。
15
其实早在10月1日开工前,孟成就已默默盘算过这笔账:父母靠摆水果摊每日收入两百余元,远比种地划算;而国庆期间正是销售旺季,若他们分身乏术去收玉米,生意必然受影响。
16
如果雇人收割,每亩需支付三百元人工费,五亩地就是一千五百元开销。
![]()
17
他选择亲自下田,不仅能避免粮食因延误收获而发霉变质,更能确保父母安心守摊,不必像往年那样两头奔波、身心俱疲。
18
更令人动容的是,10月7日下午,同乡好友陈浩宇专程赶来支援。
19
这位发小刚帮自家收完三天玉米,深知这份体力活的沉重与煎熬。
![]()
20
两人一边劳作一边交谈,惊讶发现村里不少返乡大学生都加入了秋收队伍。
21
不止他们这一村,济南章丘、莱芜等地,甚至有村干部组织村民集中抢收,协调机械资源,争分夺秒应对恶劣天气。
![]()
22
孟成掰玉米背后体现的孝
23
这段真实记录田间劳作的视频走红后,网络热议持续发酵。
24
不少人称赞他懂事体贴,认为这才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
25
更有网友感慨:“农村孩子的共情能力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清楚,父母的辛劳藏在一穗穗玉米里,藏在一个个水果摊的吆喝声中。能搭把手的时候,绝不会袖手旁观。”
![]()
26
面对镜头,孟成的父亲眼眶泛红。他说看着儿子从早到晚不停歇地劳作,心里既心疼又欣慰。
27
“以前总觉得孩子还小,现在真的觉得他长大了,家里有事知道主动扛起来了。”
28
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感动之余更应看到背后的结构性困境。
![]()
29
有网友直言:“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本该利用黄金假期积累实习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却把宝贵时间耗费在纯手工收割上。这哪里是孝顺?分明是用青春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买单!”
30
对此,孟成坦然回应:他明白实习的重要性,但眼前的玉米若不及时抢收就会霉变,父母又要被迫中断生意来回奔波,劳累加倍。眼前的事,必须优先解决。
![]()
31
还有人算了一笔现实的账:山东农村五亩玉米耕种半年,总收入尚不及城市白领一个月薪资。
32
一旦遭遇连续降雨,大型农机无法进地作业,只能依赖人力完成抢收任务。
33
许多人因此质疑:媒体热衷于歌颂孩子的孝心,为何不去追问——为何进入21世纪多年,部分乡村地区仍面临机械化失灵、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
![]()
34
然而,孟成没有多余精力思考这些宏观议题。他的整个假期被切割成了两个部分:白天属于土地,夜晚属于家庭。
35
黎明破晓便奔赴田间,在泥水中连续劳作七天半,就连吃凉馒头的片刻间隙,脑子里还在反复计算:“我多干一天,爸妈就能多守半天摊位。”
36
夜晚协助装车直至深夜,返校前仍牵挂家中农事,担忧下次农忙能否及时赶回。
![]()
37
在他的日程表里,不存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减轻父母负担的时间”。
38
相比之下,一些同龄人的假期生活显得格外刺眼。
39
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到中午,母亲喊吃饭还嫌啰嗦打扰;
![]()
40
父母顶着烈日挥汗如雨,他却嫌弃泥土脏乱不愿靠近,转身还要索要新款球鞋,伸手要生活费毫不迟疑;
41
更有甚者,假期打工挣了钱,第一时间换新手机,连给父母买一箱牛奶都觉得奢侈。
42
他们的假期,只装得下“个人欲望”,看不见“父母付出”。
![]()
43
同样是“假期”,孟成的每一分钟都在为父母减负,成为家庭的支撑力量;而不愿承担者,则让原本辛苦的父母额外承受精神压力。
44
一个把“父母的艰难”记在心头,一个把“自我的满足”摆在首位。
![]()
45
藏在玉米地背后的问题
46
但我们不应止步于对孝心的单一赞扬。当这股热度逐渐冷却,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亟待正视。
47
孟成在泥地中一次次弯腰,掰下的真的是玉米吗?显然不止。
48
每一次俯身,既是子女对父母的体谅,也映射出农村学子成长路径中的结构性难题,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断层。
![]()
49
先来看孟成的个人选择。
50
他所说的“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受一点苦”温暖人心,却也引发讨论:一名大学生,究竟该把假期用于专业发展,还是回归家庭责任?
51
这不是苛责,而是许多农村学子共同面临的两难。
![]()
52
每年寒暑假,他们都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原本可用于实习、考证、科研的机会,统统被现实生计挤占。
53
就像孟成蹲在泥地里掰玉米时,脑海中或许也曾闪过用编程知识开发助农小程序的想法,但“玉米再不收就要烂在地里”的紧迫感,让他只能暂时搁置长远规划。
![]()
54
这正是无数农村青年的真实处境:生存需求压倒发展可能,短期危机压制长期愿景。
55
更重要的是,感动不能替代改变。
56
他的视频获得超过十万点赞,可这些点赞无法变成一台能在泥地中通行的履带式收割机,也无法缩小城乡之间的资源鸿沟。
![]()
57
10月8日他踏上返校列车时,城里的同学或许已在规划下一阶段的实习项目,而他仍在思索:明年麦收时节,能不能再请假回来帮忙?
58
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本质:“我们不再需要一遍遍歌颂‘弯腰掰玉米’的懂事,我们更需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农村孩子不必弯腰,也能昂首追逐梦想。”
![]()
59
无论是推动小型农机普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还是为农村籍学生提供更多带薪实习机会、弹性学制支持,都需要政策层面的切实投入与社会关注。
60
毕竟,短暂的情感共鸣再动人,也不如制度性变革来得持久有力。
![]()
61
结语
62
这种“多弯一次腰,父母少受一点苦”的朴素信念,比任何朋友圈晒出的旅行美照都更具力量。它不张扬,却深沉厚重。愿每一个如孟成般的少年,未来都不必以牺牲自我成长为代价去履行孝道。愿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在故乡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愿孝心不再需要用身体的疲惫去衡量,愿所有努力最终都能通向更加宽广的人生舞台。
![]()
63
参考文献:1.《山东一大学生国庆8天假掰了7天半玉米,本人称“自己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大道新闻 2025-10-8 2.《山东一大学生国庆8天假掰了7天半玉米,本人称“自己多弯一次腰父母就少吃一点苦”》极目新闻 2025-10-8
![]()
64
![]()
6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