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 3615
“ 妈妈,我要回家,你赶紧订机票让我回去,我在这里崩溃了。”
今年6月,28 名自闭症学生与随行老师一同飞往西班牙,开启了一场特殊的跨国之旅。
可谁也没想到,旅程才到第二天,男孩Tom的母亲Suzie就接到了这通带着哭腔的求助电话。
但面对儿子的突发状况,Suzie却显得很平静,她说 “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份放心的背后,离不开校方行前长达八个月的筹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在这趟特殊的跨国旅游中,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而又是什么样的底气,能让家长安心放手、校方敢于组织,共同促成这场特殊的远行?
文 | Lila
编辑 | Zoey_hmm
图源 | 受访者、AI
![]()
“妈妈,我要回家”
旅程第二天,Suzie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便传来儿子Tom带着哭腔的求助声。
“妈妈,我要回家,你赶紧订机票让我回去,我在这里崩溃了。”
Suzie来自中国东北,目前和15岁的自闭症儿子Tom定居在英国伦敦,Tom在当地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6月15日下午5点40分,Tom与所在学校的27名同学、12位老师,从伦敦飞往西班牙马略卡岛,开启为期6天的游学。
![]()
Tom拍摄的西班牙海边照片
同行的12位老师中,除了任课教师,还包括校长及一名学校接待人员(School Receptionist),为旅程提供全面保障。
谁也没想到,行程开始不久,Suzie便接到儿子的来电。
她连忙追问缘由,原来是当天上午,Tom跟着大家去海边游泳,泳裤沾满了沙子,贴在身上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一心想回房间清洗。
可当Tom赶回房间时,同住的室友正在洗澡,他只好在门外等候。而此时,楼下还有同学不断催促他一起去游泳。
情急之下,Tom试着敲了浴室门,询问室友能否让他进去清洗泳裤。得到室友同意后,Tom快速处理完泳裤便下楼与同学会合。
![]()
但让Tom委屈的是,游玩归来后,室友向老师投诉,称他在洗澡时进入浴室,让自己 “特别不舒服”。
“孩子觉得特别冤枉”,Suzie解释道“他觉得自己已经和对方商量了,地方也答应了,结果却被投诉了。”
听着电话那头孩子的哭声,Suzie既心疼又哭笑不得,她立刻联系学校反馈情况。
很快,老师与校长一同来到Tom房间,与他耐心沟通。
老师和校长首先直接明确告知Tom“这不是大问题,你没有错”,用否定问题严重性的方式切断他的焦虑源头,避免Tom陷入自我批判;
接着引导Tom理解室友的感受,解释“对方没和别人一起住过、可能没预料到自己会不舒服”,帮Tom剥离“被针对”的委屈感,明白矛盾在于双方都不太熟悉,而不是他自己的问题;
最后,他们体贴地跟Tom说“今天游泳累了,又经历这件事,肯定很辛苦”,建议他早点休息,暂时放下纠结,慢慢平复情绪。
“孩子本来心理负担很重,但经过老师和校长的安慰,当晚很早就休息了。”Suzie说,更让她安心的是,行程第三天她接到了老师的通知, “Tom目前状态平稳,已经没有问题了”。
![]()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对15岁的Tom来说,这场西班牙跨国旅行,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过夜。
但妈妈Suzie却格外笃定:“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份安心,来自校方细致的前期准备,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Suzie介绍说,在孩子出行前,学校给家长们发送了一份详细的行程安排:
![]()
校方发送的行程安排
6月15日(周日):抵达马略卡岛帕尔马(Palma de Mallorca),随后前往岛上普拉亚-德帕尔马/埃尔阿雷纳尔(Playa de Palma/El Arenal)的酒店入住;
6月16日(周一):前往拉法·纳达尔学校(Rafa Nadal School);
6月17日(周二):游览德拉赫洞穴(Drach Caves)与帕尔马市区;
6月18日(周三):探访马略卡岛的海湾(Mallorca's coves);
6月19日(周四):游览特拉蒙塔纳山脉(Tramuntana Mountains),瓦尔德莫萨(Valldemossa)与索勒(Sóller);
6月20日(周五):参观帕尔马水族馆(Palma Aquarium),之后前往机场返程。
抵达酒店后,学校按照事先安排为学生们分配住宿,每间房住两到三名同学。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学校也有额外预案:此次行程中,有两位学生家长选择随行。
“父母只是晚上陪孩子住宿,孩子白天还是跟老师同学一起游玩。“Suzie透露,其中一位女同学从未离开父母在外过夜,家长十分担心,所以申请了同行。
除了校方人性化且全面的安排,Suzie还特别提到了英国机场为特殊需要旅客构建的支持体系。
自闭症孩子订机票与普通乘客无异,可直接在网上完成,也无需提前说明特殊情况,如果需要协助,只需在抵达机场后告知工作人员。
机场会提供“向日葵”挂绳,标识存在“隐性障碍(invisible disability)”的人群(佩戴者的外表可能与常人无异,但需要更多理解与帮助)。工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会主动为这些旅客提供便利。
机场还设有特殊人士专属值机(check-in)柜台,陪同人员或特殊人士出行前告知工作人员,即可享受该服务。
![]()
“向日葵”挂绳
Suzie说,这次28位自闭症孩子和12位老师能快速完成值机,正是得益于这个便利措施。
长达八个月的准备
为了这场旅行,学校的准备工作早在去年十月就开始了。
Suzie回忆,接到游学通知后,家长需要联系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医生),详细填报孩子的健康信息与用药情况。
“Tom非常积极,还成了全班第一个交表格的学生。”Suzie说,“老师在学校提到这件事后,他每天都会催我,念叨着‘妈妈,我们要坐飞机去西班牙,我要去看海!’”
这些看似繁琐的手续,背后是学校对每个自闭症孩子的深度关注。
Suzie坦言,老师对Tom的生活习性、脾气秉性、学习状况都了如指掌,“学校里每个孩子的情况,老师都会备注清楚”。
这次出行中,有一位女同学对声音敏感,学校提前准备了耳机,确保她在嘈杂环境中能够保持舒适。
![]()
校方给学生做的出行社交故事
行前,学校还专门召开了准备会议。
“从行李准备、日用品携带、现金与卡的使用,到孩子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每一项都讲得非常清晰。”Suzie感慨,“学校真的非常贴心,让家长完全放心。”
另外,航空公司对行李规格有着严格限制。为让家长和学生直观理解这一要求,在行前介绍会上,一位老师特意携带行李箱和随身背包到场演示。
直观告诉大家 “多大尺寸的行李箱会超出航司规定”、 “什么样的行李箱符合登机标准”以及“多大的背包可以带上飞机”,避免出行当天出现问题。
Suzie笑着说:“我带孩子出行好像都没这么细致。”
![]()
校方提供的行李箱尺寸建议
此外,为了筹集出行经费,校方还在去年年底组织了一场义卖会。
“家长把东西带到学校,老师们摆上很长、很大的桌子,就像个小购物市场一样售卖。”
Suzie包了100来个饺子,定价五个一镑(约10元人民币),全部售空。“其他家长也带来了不少东西,有衬衫、鞋子、羽毛球拍,咖喱饺这类小吃。”
学校还邀请了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亲友,现场大概有100多人。
最后,通过线下义卖、线上筹款以及政府资助,共筹集了约三十万元人民币。
![]()
大米和小米此前已报道过不少自闭症孩子走出家门的故事,卢莹的儿子森森独自乘坐地铁旅行、单亲母亲带着孩子自驾远行等...
但像这次,近三十位自闭症孩子结伴登上飞机、共同完成跨国游学,仍然十分罕见。
这样的事件我们看得并不少:
有的妈妈只是想带孩子坐飞机外出,却在登机口被航空公司以“可能影响其他旅客”为由婉拒;
有的家庭在高铁上,仅仅因为孩子发出了些声音,就招来周围乘客厌烦的白眼甚至高声咒骂。
这些故事,和英国机场主动提供“向日葵挂绳”、开设专属柜台的景象放在一起,对比太过鲜明。
一边是小心翼翼仍可能被拒绝,另一边是全社会为你铺路搭桥。这差距,不止在设施,更在人心。
说实话,看到这些,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们的孩子不缺勇气,家长也拼尽了全力,但他们走出家门的路,依然很难。
我们需要的,真的不多。
不是特权,只是一份被允许不一样的空间。
希望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能多一分理解,在遇到特殊孩子时,想的不是“拒绝了最省事”,而是“我们该怎么帮”;希望身边的乘客,在听到孩子可能发出的异样声音时,能多一份耐心,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眼神,而不是一句伤人的斥责。
期盼着某一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安心地走出家门,而他们的家庭,无需为此提心吊胆。
这份期盼,需要更多人的理解来托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Suzie、Tom为化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