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菜市场,看到一位阿姨拿着瓶装蜂蜜翻来覆去地看,还时不时对着光晃一晃,我好奇凑过去问她在干啥。阿姨说这是在挑真蜂蜜,现在市面上假蜂蜜太多,一不小心就买错。我这才想起自己之前总被 “土蜂蜜”“野生蜜” 的噱头忽悠,花大价钱买的蜂蜜,冲开水后要么没香味,要么甜得发腻,现在想想全是交了智商税!
今天就把阿姨教的和我查资料总结的 5 个辨蜂蜜方法分享给大家,学会了再也不怕被坑。
方法一:看标签认 “身份”
![]()
买蜂蜜第一步,先看瓶身标签,这里藏着关键信息。首先找 “产品标准号”,真正的纯蜂蜜会标注GB 14963,这是国家专门针对蜂蜜制定的标准,只要有这个号,基本能排除大部分假蜂蜜。
要是看到标签上写着 “蜂蜜膏”“蜂蜜露”“复合蜂蜜”,或者配料表除了 “蜂蜜” 还有 “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 这些,直接放下别买,这些都是掺了假的,根本不是纯蜂蜜。
还有一个小细节,看 “等级”。蜂蜜分一级和二级,一级蜂蜜的波美度(衡量蜂蜜浓度的指标)要≥42°,二级≥41°,波美度越高,蜂蜜越浓稠,水分少,不容易变质,口感也更好。要是标签上没写波美度,或者低于 41°,要么是水分太多的劣质蜜,要么就是假蜜。
方法二:倒置看流动速度
![]()
这个方法超简单,不管是瓶装还是罐装蜂蜜,买的时候直接倒过来放几秒,再正过来观察蜂蜜的流动情况。纯蜂蜜因为浓稠,倒过来后流动特别慢,甚至会挂在瓶壁上,往下淌的时候像细线一样,不会一下子 “哗啦啦” 流到底;要是假蜂蜜,里面掺了水或者糖浆,流动性就特别好,倒过来后 “嗖” 一下就流走了,瓶壁上也留不下多少。
我上次在超市试了这个方法,同一排货架上,有瓶写着 “农家土蜂蜜” 的,倒过来后蜂蜜一下就流到瓶底,而旁边另一瓶标注 GB 14963 的,蜂蜜慢慢往下滑,还挂了一层在瓶壁上,后来买了那瓶挂壁的,回家冲了喝,果然有淡淡的花香味,比之前买的假蜜好多了。
方法三:筷子拉丝不断头
![]()
要是能打开瓶盖试,这个方法一定要用。拿一根干净的筷子,伸进蜂蜜里搅一搅,然后慢慢提起来。纯蜂蜜会拉出细细的丝,而且丝断了之后,会像水珠一样滴回瓶子里,不会散成一团;假蜂蜜因为粘度不够,要么拉不出丝,要么拉出的丝很粗,一断就散在瓶口,甚至会顺着筷子往下滴,根本挂不住。
我闺蜜之前买了瓶 “洋槐蜜”,用筷子试的时候,不仅没拉出丝,蜂蜜还顺着筷子流得满手都是,后来用其他方法测,发现里面掺了不少果葡糖浆。现在她每次买蜂蜜,都先让老板打开瓶盖,用筷子拉个丝再决定买不买。
方法四:纸巾测渗透速度
![]()
这个方法在家就能用,不管是刚买的蜂蜜,还是家里存了一段时间的,都能测。找一张普通的卫生纸,平铺在桌上,用勺子取一点点蜂蜜,滴在纸巾中间。纯蜂蜜因为浓度高,水分少,滴在纸巾上后,扩散速度特别慢,只会在中间形成一个小鼓包,周围不会有明显的湿痕;要是假蜂蜜,水分多或者掺了其他东西,滴上去后会快速向周围扩散,很快就能看到纸巾湿一大片,甚至会渗到纸巾背面。
我之前把家里剩下的半瓶 “蜂蜜” 拿来试,滴在纸巾上不到 10 秒,就扩散出一个硬币大的湿圈,背面也湿了,那时候才确定买的是假的,直接扔了再也没敢喝。
方法五:冷藏看结晶状态
![]()
很多人以为蜂蜜结晶就是假的,其实刚好相反,大部分纯蜂蜜在低温下都会结晶,这是正常现象。把蜂蜜放进冰箱冷藏层(0-10℃),放 1-2 天再拿出来看。纯蜂蜜结晶后,质地会变得像猪油或者冰淇淋一样,细腻又均匀,用勺子挖的时候能感觉到有韧性,不会一挖就散;假蜂蜜要么不结晶,要么结晶后质地粗糙,像沙子一样,一捏就碎,甚至会出现分层,下面是结晶,上面是清水一样的液体。
我去年冬天买的一瓶椴树蜜,放进冰箱后结了晶,挖一勺涂在面包上,细腻又香甜,而之前买的假蜜,放冰箱里半个月都没结晶,还是稀稀的液体,味道也甜得发苦。
其实分辨蜂蜜真假一点都不难,记住这 5 个方法,不管是在菜市场、超市还是网上买,都能避开坑。现在市面上很多商家用 “野生”“土法” 当噱头,卖的却是掺假蜜,咱们别被这些名头忽悠,只认方法、认标准,才能买到真正的好蜂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