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观钱塘江涨潮的人群 图源:视觉中国
假期结束,激情未已。就在今天,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迎来最高潮 —— 这场被天文与地理合力雕琢的年度盛景,正携着 “双潮叠加” 的罕见势能,在杭州湾江面铺展开震撼画卷,为未尽的假日热忱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的钱塘江畔,早已是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而我们,将在线上围观一场雄伟壮观的视觉盛宴。
钱塘海潮长啥样
钱塘海潮堪称世界上最壮观的海潮。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钱塘潮独占鳌头,为声名最著者。张舆《江潮》诗云“罗刹江(即钱塘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六鳌倒卷银河阔,万马横奔雪嶂高”,描绘极为形象。
历来观潮胜地,以海宁盐官最佳。老家海宁的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岩,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
![]()
浙江海宁盐官,壮观的一线潮。摄影:视觉中国
金庸笔下写的是指“一线潮”。事实上,钱塘潮水有“一潮三看”之说,即所谓的人字潮(也叫“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
初起之时,但见两股潮水卷起浪花,由远而近奔腾而至,如同一个渐渐缩小的“人”字,潮头相互拍击,白沫飞溅,蹿起两三米高的浪花,伴随着巨响,撼人心魄。这是观潮第一景“人字潮”。随着潮水越来越近,“人”字越来越小,慢慢地就变成了齐头并进的一堵高大的水墙,形成了“银链锁江”的壮美景象,怒涛拍岸,流珠飞沫,声若雷霆。这是观潮第二景“一线潮”。之后潮水从盐官逆流而上,到达下一个观潮点老盐仓。老盐仓河道上建有一道长达600余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阻碍后折返,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般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观潮第三景“回头潮”。
都是月亮惹的祸
为什么会发生钱塘潮呢?古代科学落后,人们无法解释这种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遂有“海鳅之出入”“神龙之变化”的推测。春秋战国之后,又因伍子胥被吴王屈杀,民间衍生出“潮神”之说,认为钱塘潮涌是因伍子胥忠而见疑,魂魄不散,故怨恨化作汹涌怒涛。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中即有“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之语。
但古人也曾对钱塘潮细作观察,如宋代大诗人范仲淹在《和运使舍人观潮》(其二)诗中,即发出了“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的疑问,并作出了“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的分析,可以说已无限接近正确答案了。
事实上,每年中秋前后,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接近直线相连,日月之力带来巨大的潮汐力,引得钱塘潮水大涨。而通常农历八月十八日,日月引力最大,所以潮水最盛。但钱塘江潮何以成为奇观,除了天时,还有地利。
![]()
潮汐与日月位置关系示意图 供图/视觉中国
钱塘江入海口称杭州湾,形似喇叭,内窄外宽,入海口江面最宽处达100公里,到澉浦时江面宽度骤缩至20公里左右,最狭窄处的海宁盐官附近江面只有3公里宽。潮水涌来之时,一路往上,江面越来越狭窄,潮头越积越高,好似直立的水墙在不断向西推进。同时,因潮流带来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水下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如同门槛一样的沙坎。当潮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之时,被沙坎挡住了潮头,迫使潮头陡立,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汹涌澎湃,惊险万状的奇观。
钱塘江流域及入海口示意图 制图:Hleeow
请横屏观看
![]()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任 红
美编:王芳丽
校对:段海英
审核:王旭辉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0年第10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