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焱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2岁男孩凯凯(化名)因语言发育明显迟缓,被父母带到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狭颅症”。
10月9日,记者从四川泰康医院获悉,医生已成功为凯凯实施了“颅缝再造”手术。医生表示,“手术解除了物理上的压迫,也为大脑,尤其是语言功能相关脑区的发育扫清了障碍。”
因多颅缝早闭,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9月1日,2岁的凯凯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四川泰康医院神经外科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苑玉清介绍,凯凯头围50厘米,头颅外观呈现特征性的前后径较长,前额部隆起,触诊可及矢状缝、冠状缝及颞鳞缝区域骨质硬化,失去了正常婴儿颅缝应有的弹性与间隙。结合外院头颅CT三维重建结果——清晰显示冠状缝、矢状缝、颞鳞缝过早闭合,并伴有额骨前突。因此明确诊断为“多颅缝早闭”,也就是狭颅症。
“狭颅症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给正在飞速发育的大脑戴上了一个‘过紧的头盔’。婴儿期大脑生长迅速,需要颅骨随之扩展。由于多条颅缝过早融合,会严重限制颅腔容积,压迫并阻碍大脑的正常发育,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凯凯的语言发育迟缓和易激惹状态,正是颅腔限制影响脑功能的具体表现。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对未来的认知、行为造成更深远的影响。”他解释说。
多学科护航,量身定制精准手术方案
面对这一挑战,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神经外科、儿科、麻醉科、手术室及ICU专家共同会诊,一致认为手术是解除颅腔限制、为大脑发育“松绑”的唯一有效途径。
医生团队为凯凯量身定制了“颅缝再造术”方案。苑玉清主任强调,“患儿年龄小,组织娇嫩,手术精度要求极高,必须在解除束缚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脑组织,确保手术安全。”
为此,麻醉科团队制定了精细的婴幼儿麻醉管理方案,确保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室护理团队准备了专用的显微器械;ICU则做好了术后接收与监护的万全准备。9月3日,在神经导航和术中监护技术的辅助下完成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如精密“颅骨雕塑”,未对脑组织造成损伤,成功实现了颅腔扩容。
术后,凯凯转入ICU密切监护,平稳度过危险期。目前,凯凯已康复出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