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
饭渣宝宝
在门诊,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不爱吃饭来就诊。“医生,我家孩子不爱吃饭该怎么办?”“医生,我家孩子总是不饿,什么也不爱吃,该如何调理?”“医生,我家孩子一到吃饭就跑,需要追着喂,是有积食吗?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孩子厌食给家长带来了极大困扰,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厌食是指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外,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食欲缺乏、食量减少为主要特征。原因包括脾胃功能弱、喂养不当、心理压力、环境等。长期厌食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发育迟缓及心理问题。
对于小儿厌食症,家长和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调养呢?
积极排除原发病
![]()
要积极排除身体疾病特别是胃肠道疾病,及时就医,祛除病因,以防延误病情。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原发病并及时就医。
1.消化系统异常如腹痛、呕吐、便秘或腹泻,可能提示胃炎、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皮肤或全身症状黄疸、皮肤瘙痒,需要排查肝胆疾病;低热、盗汗,可能为结核感染。
3.发育迟缓身高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或伴贫血、反复感染,需要考虑慢性病。
4.体重快速下降若1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体重指数(BMI)<17.5kg/m2,可能是严重疾病(如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信号。
科学喂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
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注意荤素搭配,食物不要过于精细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配比,合理搭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还要注意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使食物多样化。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按顿在餐桌上进食,吃饭时不看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培养2岁以上孩子独立吃饭的好习惯,不要追着喂饭;平时尽量不给孩子吃零食,包括各种饼干、面包、膨化食品、饮料等;可以给孩子在两餐之间加餐,如水果,但要适量。
可按照以下方法培养孩子规律饮食的好习惯。
1.建立固定时间表
①早餐在7:00—7:30,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②午餐在12:00—12:30,主荤+半荤+蔬菜。
③晚餐在18:00—18:30,给予易消化的菜品。
2.建立进食规则
①每餐限时20 ~ 30分钟。
②必须独立入座,使用儿童专用座椅。
③禁止边吃边玩电子设备,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
3.进行进食训练
①1岁起学习使用餐具。
②2岁尝试自主进食。
③3岁前建立“餐前洗手-安静入座”仪式。
正确的心理引导
![]()
1.提供舒适、干净的就餐环境给孩子选用合适的餐具和座椅,关掉电视等,避免分散注意力,创造良好的吃饭气氛,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餐桌上的食物,提高进食的兴趣,使孩子对吃饭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
2.耐心沟通,不恐吓、强迫进食,多鼓励家长不要在吃饭时训斥或指责孩子,不要在孩子不肯吃饭时恐吓或强制喂食,家长可以耐心引导,如大家围坐一桌吃饭,大人可以先吃一个菜,然后和孩子分享,孩子仍不肯吃饭时,也不要焦虑,可等大家都吃完饭,再次询问,确定孩子不吃时,收拾好餐桌,但告知他,在下顿饭之前是没有任何零食可以吃的,并且要全家人一起坚持原则,下顿饭孩子饿了自然会吃的。
3.不过度焦虑,不误导孩子一件事说3次,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暗示。多人多次语言的重复,加之家长的焦虑情绪,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更影响了孩子的食欲。还要注意,不要以买玩具、看电视、玩手机、去游乐场玩等作为交换条件哄劝孩子吃饭,避免孩子将吃饭看成是达成自己某种目的的砝码。
4.家长做好榜样如果家长挑食或偏食,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念。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家长可以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孩子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要过分勉强。
适当加强体育运动
![]()
适当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和吸收。
选择孩子喜欢且适宜的运动或玩耍方式,尽量保证孩子每日户外运动至少1小时。
家长可以选择如下方式带孩子运动。
1.晨间活动每天7:00—8:00跳绳或拍球30分钟。
2.户外游戏每天15:00—16:00玩滑梯或追逐跑40分钟。
3.晚间散步晚餐后全家共同散步20分钟。
4.其他运动每周2次游泳或骑自行车30分钟。
小儿推拿
![]()
推拿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脏腑功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而增强免疫力。
家长在家里可以清补脾经、揉板门穴、掐揉四横纹、摩腹及捏脊。这些手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安全。
1.清补脾经
【定位】小儿拇指桡侧面。
【手法】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相反方向为清,可来回推,操作100~300次。
【功效】能健运脾胃,培补后天之本,增强“脾主运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利于气血生成,濡养全身。补脾经又能扶助正气,增强小儿的防病、抗病能力。
2.揉板门穴
【定位】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手法】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按揉板门穴100次。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3.掐揉四横纹
【定位】在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端掐揉四横纹穴,掐1次揉3次,操作1~2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50~100次。
【功效】调理脏腑,疏通气机,调中行气,消胀散结,清脏腑之热。
4.摩腹
【定位】脐周腹部。
【手法】以肚脐为中心,一般以顺时针为佳,用掌摩法作用于腹部,以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饭后1小时,摩腹100~300次。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
5. 捏脊
【定位】背部的脊柱正中线,从尾骨部起到第七颈椎部。
【手法】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做捏物状手形,自尾椎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一般捏6遍,后三遍捏捻三下向上提一下,到大椎为止;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功效】扶正祛邪,强腰脊,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显著。
【推拿的注意事项】
①推拿时要使用润肤油作为推拿介质。
②饭后1小时再推拿,特别是摩腹。
③要保证环境的舒适,注意保暖。
④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勿使其哭闹。
⑤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等时,局部不宜推拿。
预防厌食症复发的策略
![]()
1.制订生活管理计划每月调整食谱及运动方式,让孩子保持新鲜感和快乐感。
2.家庭支持全家统一进餐时间,分工合作,定期记录孩子的生长曲线,每半年评估体格发育曲线。
![]()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厌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调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以上几点能够帮助家长们,也希望孩子们都可以快乐吃饭,健康成长。
本文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 耿珊珊
本文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生活与健康》杂志、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康晓杰
校审 | 孙茜
策划 | 王菲菲 崔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