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张飞和马超三次单挑,表面上都是“不分胜负,各自回营”,但胜负其实早就在暗处分晓:彼时的张飞和马超,武功根本不在同一档次。
最开始,马超主动挑衅,张飞却被刘备按住。直到日上三竿,刘备才准张飞上场。两人你来我往,大概一百回合,竟拉不出明显差距。可当时刘备却担心张飞吃亏,率先鸣金收兵,张飞这才回阵。你能说这是平手吗?恰恰相反,刘备率先收兵,计算的是张飞吃亏的可能。张飞落于下风,他自己又急得直跺脚:“我还能再战!”于是他脱掉头盔,第二次出战,仍旧拼了整整一百回合,也没击败马超。刘备再一次鸣金收兵,张飞只能无奈回阵。
![]()
第三次,夜幕降临,烽火闪烁灯影,张飞和马超又打起来。这次大战大约二十回合,马超先撤马佯败,结果回身一袭击,张飞轻巧闪过,他还想反扑,又被马超灵敏避过。你我来回三番五次,你追我赶,最终两人同时撤退。夜战的平手,掺杂了诈败、迷惑战术,满场你来我往,好似拉平了比分。可真要分胜负,明眼人都知道,张飞根本招架不上马超。
![]()
很多人不服:张飞不是猛虎下山,一身武艺惊人吗?再看下面三个细节——诸葛亮的担心、刘备的阻拦、马超的傲慢——答案就出来了。
![]()
第一个细节,是诸葛亮的看法。早在张飞出战之前,诸葛亮就对刘备说:“要用言语刺激一下张飞,这样才能让他发挥极限,否则打不赢马超。”听见这话,你就明白诸葛亮心里没底。诸葛亮连刺激张飞都下这么大力气,还让刘备亲自压阵,“而且要等赵云来了再具体商议”,明显他不信张飞能把马超打服。果不其然,张飞出马后,诸葛亮赶到战场,却拦下了他:“张飞,休要再战了,胜负已分,你去休息吧。”诸葛亮得出结论:张飞打不赢马超,要想击败马超,只能智取!于是他转而派出说客,用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把桀骜的马超拉进了蜀汉阵营。
![]()
第二个细节,是刘备的动作。三番四次的响金角,都不是张飞“不够拼”,而是刘备亲自替张飞“收尾”。碰到马超挑衅时,刘备说:“飞兄且莫急,再等片刻。”张飞像只被拴住的猛虎,忍不住直跺脚;战到关键时刻,刘备连鸣两次金角,让张飞收剑回营;夜战之前,张飞嚷嚷着再上,刘备又亲自冲到营门口:“都休要动起来!”更有意思的是,张飞马超各自撤回各自阵营时,刘备又跑到马超营前叫话,让马超退兵,哪怕不是直接拦张飞,骨子里也是不想他跟马超硬碰硬。因为刘备心里清楚:此时的张飞已经过了当年“猛虎下山”的高峰,而马超还正值风华。
![]()
第三个细节,是马超自己的态度。原先马超看张飞,只算是“村野匹夫”,嚣张跋扈;可投奔刘备后,他仍旧把张飞当成对手,一边称呼张飞“敢于与我抗衡,倒也雄风犹存”,一边暗中认定自己占上风。有一回到绵竹城,马超亲眼见到赵云劲敌似神,顿时就改口“倍加敬重”,对张飞的评价则越发平淡。你想想,马超一人横行西凉多年,见过无数豪强,到头来不把张飞当回事,却对赵云另眼相看,这差距就显出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张飞和马超打了三次,都没分出胜负,为何胜负早明?因为从始至终,主动权都在马超手里。第一次他主动叫板,张飞被动出战;第二次他不慌不忙,张飞却因脱掉头盔而落虚;第三次他先诈败再反击,让张飞又招架不住。张飞跟马超打,根本就不是同一频率,更像是青铜在跟黄金较量。
有人可能质疑:那张飞战绩不比马超差?可你仔细想想,张飞带兵一向凭一腔蛮劲,一声吼就能乱军阵;打马超这种出身西凉、精通军道武艺的对手,蛮劲根本不够看。马超从少年杀敌,练得用刀如手,身法灵动;张飞虽有“丈八蛇矛”加身,却更多是喝酒后以气势压人。论武艺层次,根本就不是一个高度!
再说回诸葛亮、刘备、马超三人的表现:诸葛亮不放心张飞,刘备不让张飞打,马超不把张飞当真。三大主角都这么看,难道就没人看出张飞到底有没有胜算?可见当时的局面,马超无疑更强。张飞单挑马超,只能是打得热闹,算不得过招精深。
所以,从葭萌关的这三场单挑和背后的三大细节来看,张飞压根不是马超的对手。若非诸葛亮智取告捷,马超早就逼得张飞萎靡不振。张飞的猛劲固然可畏,可要论真正的武艺高下,马超才是那个不容小觑的猛将。信息来源:三国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