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巨婴思维”严重,一点就着,情绪管理能力基本为零。
愤怒、不满这些负面情绪一来,必须立刻发泄出去,方式还特别具有破坏性。
![]()
女子恶意将奶茶倒陌生人头上
10月7号晚上,江苏一家奶茶店内,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女子坐在店内和朋友喝奶茶聊天。
聊着聊着,一位打扮时尚的白衣女子朝着门口走来,打开奶茶店的大门。
![]()
她假意要离开,但是拉着门把想了几秒,又折返回来,直接拿着奶茶走到正在和朋友聊天的鸭舌帽女子面前。
鸭舌帽女子还以为白衣女子有话要说,抬起头看向她。
谁知道白衣女子一大瓶奶茶直接朝着鸭舌帽女孩倒下去。
![]()
那满满一大瓶液体,吓得被泼女孩当场尖叫。
正常奶茶要么有盖子要么封口插根吸管,白衣女子明显就是故意把奶茶口打开,才能这么直接哗啦啦倒下去。
泼外奶茶后,白衣女子还挑衅说了句“拜拜”,然后迅速打开门逃跑出去。
![]()
这时候鸭舌帽女子的异性朋友当即追出去,把这个恶意惹事的白衣女子抓住。
两人并没有对白衣女子动手,反而是白衣女子骂骂咧咧,情绪激动。
他们只能直接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
被泼女生发声
事后,被泼女孩发声,表示自己完全不认识这个白衣女子,在此事发生之前两人完全没有任何争执。
他们在警局得知这个女生刚从日本留学归来一个星期。
![]()
白衣女子解释泼奶茶的原因是认为鸭舌帽女子在聊天的时候,瞥了她一眼,咬定两人的聊天内容是在说她。
可是鸭舌帽女孩很无语,自己根本没有说到关于这个陌生人的任何语句。
平时我们无意间抬头,有时候就会瞥见某个人的眼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竟然被这个白衣女孩自己过度解读了。
![]()
闹到派出所了,白衣女孩假意道歉,提出既然她泼了一杯奶茶,那就让鸭舌帽女子泼一杯回去好了。
可是鸭舌帽女孩不接受这样的协商,必须要白衣女子赔偿。
“你是成年人,你需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任。”
一听需要赔偿,白衣女子就耍赖了,没有要赔偿的意思。
警方只能通知家属,叫白衣女子的母亲过来处理此事,协商赔偿,才算了事。
![]()
“巨婴”人群太可怕
这个过程的监控视频真是让人看的血压飙升。
这不只是一杯奶茶的事,简直是把“巨婴”两个大字泼在了所有人面前。
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全世界都得围着我转”的巨婴思维。
她泼的时候,脑子里可能只装着一件事:“你惹我不爽了,我就要立刻报复!”
![]()
至于对方的感受?
周围人的目光?
这么干会有什么后果?
统统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这种做事完全不计后果的行为模式,跟一个没得到玩具就撒泼打滚的三岁孩子有什么区别?
这就跟10月4号发生在南京地铁3号线的“鸡鸣寺暗讽事件”是同一个逻辑。
![]()
南京“鸡鸣寺暗讽”事件
李女士和家人国庆到南京旅游,一家人在地铁上讨论要去鸡鸣寺游玩。
结果一个穿粉色衣服的女子突然情绪激动,大声警告李女士一家人谁都不要走,她要报警。
她认为李女士丈夫在说鸡鸣寺,就是在暗讽她。
![]()
她强行将“鸡鸣寺”的“鸡”字与不雅的隐语绑在了一起,认定“鸡鸣寺”这三个字是在含沙射影地辱骂她。
李女士丈夫多次解释“鸡鸣寺”仅为景点名称,何况南京3号线就有“鸡鸣寺站”呢!
“地铁每日播报站名,是否在辱骂所有乘客?”
![]()
李女士一家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完全不认识这女的,是她自己胡乱联想。
粉衣女子还是不依不饶,不仅用脏话辱骂李女士全家,甚至拿手机拍摄威胁。
后来粉衣女子下车,也没真的去警察局。
只不过这么一闹,南京文旅头都大了,搞得全国都知道了。
![]()
管住情绪,别让自己“社死”
不管是倒奶茶的白衣女子还是鸡鸣寺事件的粉衣女子,都是同一种“巨婴”。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最基本的自我反思能力。
事情搞砸了,永远是别人的原因,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
这可不是道个歉就能完事的。
往轻了说,这是侮辱他人,涉嫌寻衅滋事。
往重了说,如果造成对方伤害或引发更大冲突,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
在人人都有手机的今天,这种出格行为分分钟让你“社死”。
视频一上网,工作单位、亲朋好友全看到,个人形象、职业前途都可能受影响。
毕竟谁会愿意和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人做朋友、共事?
一次冲动,可能就让你身边的人对你敬而远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