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春,长春息园名人苑。
哀乐未起,《茉莉花》的旋律在灵堂里轻轻流淌。73岁的李玉琴躺在那里,面容安详。这是她生前特意交代的:不要哀乐,要这首江南小调。
参加追悼会的人不多,大多是她的家人和同事。但了解她故事的人都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老太太,曾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福贵人",她的一生,比任何电视剧都要曲折传奇。
![]()
李玉琴的儿子黄焕新站在母亲的遗像前,眼眶湿润。他的手中,紧紧攥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母亲临终前交给他的,里面记录着她从15岁入宫到73岁离世的点点滴滴。
"经年砥砺芳百世,一生沧桑琴断音。"墓碑上的这两行字,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总结。
从长春韩家沟子屯走出的少女
1928年7月15日,李玉琴出生在长春郊区韩家沟子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六个孩子,她排行老六。父亲李万才在城里的小饭馆当厨师,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
小玉琴从小就很懂事,不仅要帮家里干家务,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长得清秀可人,一双大眼睛特别有神。1943年,15岁的李玉琴正在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国民学校读六年级,命运却在这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人在伪满洲国搞"选妃",说是要给"皇帝"溥仪挑个中国女孩。李玉琴因为品学兼优、长相清秀被选中。一个多月后,她被册封为"福贵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进了"皇宫"。
"我那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离开家了。"晚年的李玉琴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轻轻摇头,"哪知道这一进宫,就是十四年的苦日子。"
![]()
同德殿里的金丝雀
李玉琴住进了伪满皇宫的同德殿,成了溥仪的第四位妻子。表面上看,她是"皇妃",享受荣华富贵,实际上却如同被关在金丝笼里的小鸟。
溥仪比她大22岁,两人年龄差距巨大。更糟糕的是,溥仪有生理问题,他们的婚姻有名无实。李玉琴后来回忆说:"我和他结婚十四年,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夫妻生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满洲国覆灭。李玉琴跟着溥仪开始了逃亡生涯。17岁的她,从"福贵人"变成了流离失所的逃难者。在逃亡途中,她和皇后婉容一起被东北抗日联军俘获。
军队要求李玉琴写下与溥仪的离婚声明,她照做了。家人把她接回长春,但没人能带走毒瘾严重的婉容。婉容最终死于毒瘾发作,李玉琴每每想起,都唏嘘不已。
![]()
天津五年:比监狱还可怕的"家"
1946年,李玉琴被家人送到天津溥仪的族兄溥修家里。这一住,就是五年。
溥修是个顽固的清室遗老,思想守旧到了极点。他把李玉琴当囚犯一样禁锢着,让她做饭洗衣,如同奴仆。李玉琴常常挨饿,连手纸都不给。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生火做饭,溥修家的规矩多如牛毛:不许随便出门,不许和外人说话,连买菜都要经过批准。
天津解放后,李玉琴要求出去工作,溥修却搬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教条来教训她。李玉琴气得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靠织毛衣度日。
"那段日子,比监狱还可怕。"李玉琴晚年提起溥修,仍忍不住皱眉,"身体上的苦还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难受的。"
![]()
寻找溥仪:一个女人的执着
1953年,李玉琴终于回到长春娘家。此时的她,已经25岁,青春年华在等待和煎熬中悄然流逝。但她没有放弃寻找溥仪的下落。
整整十年时间,她先后去了北京、天津、长春,四处打听溥仪的消息。一个年轻女子,拖着行李箱,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一个"皇帝",这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每到一个地方,李玉琴都先找最便宜的旅馆住下,然后四处打听。有时她会在政府部门门口等上一整天,就为了问一句话。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执着,只有李玉琴自己知道,她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一个答案,一个关于自己青春和过去的答案。
"我只是想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李玉琴后来对朋友说,"毕竟,我为他浪费了最好的年华。"
![]()
五次探监:从希望到绝望
1955年夏天,李玉琴终于收到了溥仪的信。信中,溥仪表达了对她的思念和愧疚:"亲爱的玉琴,我很想念你,你一切都好吗?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深刻的反思自己的罪行,我不仅对不起自己的祖国,更加对不起你。"
十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李玉琴立刻动身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溥仪。她带去了亲手缝制的布鞋、溥仪爱吃的糖果,还有学习用品。那双布鞋,她缝了整整三个晚上。
两人见面时,都哭了。溥仪瘦了很多,头发也白了不少。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今成了阶下囚。李玉琴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
从1955年到1957年,李玉琴一共探监五次。每次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从长春到抚顺。这段路,她走了无数遍。
![]()
第一次探监时,李玉琴还幻想着溥仪出来后两人重新开始。第二次,她开始怀疑这种可能性。第三次、第四次,疑虑越来越重。到了第五次,她已经下定决心:必须离婚。
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察觉到了李玉琴的变化,他们很担忧。溥仪作为重点战犯,他的婚姻状况对改造工作很重要。为了挽救这段婚姻,管理所做出了一个破例的决定。
一夜夫妻: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1957年春天,抚顺战犯管理所向公安部提交了一份特殊的请示:允许溥仪与李玉琴在所内同房。公安部长罗瑞卿很快批复同意。
管理所特意腾出一间办公室,装饰一番,放上大红大绿的被褥。家具都是从附近旅社借来的,连床单都是新买的,还专门放了几朵假花装饰。这是一次破例的安排,房间外面都没有配备看守。
![]()
1957年春节期间,李玉琴和溥仪在这个临时"新房"里度过了一夜。这是他们结婚14年来第一次同房,也是最后一次。
然而,这一夜并没有让李玉琴回心转意,反而成了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想要个孩子,但溥仪的生理问题没有治愈。"李玉琴后来坦言,"更重要的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要的是什么。不是一个名义上的丈夫,不是一段维持面子的婚姻,我要的是真正的夫妻生活,是做母亲的权利。"
第二天一早,李玉琴就坚定地向法院提出了离婚申请。
重生:从"福贵人"到图书馆馆员
1957年5月,李玉琴与溥仪正式离婚。走出法院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重生了。
"新社会了,我想当回李玉琴!"她剪去长发,脱下旧旗袍,穿上列宁装,彻底告别"皇妃"身份。
![]()
离婚后的李玉琴,很快被安排到长春市图书馆工作。1956年8月,她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被分配到参考部,参与整理"满洲国"留下的大批日文参考资料。
"这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李玉琴回忆起在图书馆的日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作,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周围的同事们都把我当成普通人看待,而不是那个身份尴尬的'前皇妃'。"
在图书馆工作期间,李玉琴参加了扫盲班,开始接触新思想。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吉林省委书记吴德和省长周光还曾到图书馆亲切接见她,鼓励她好好工作,重新开始新生活。
遇见爱情: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1958年5月,李玉琴在长春图书馆工作一年后,结识了吉林省广播电台工程师黄毓庚。
![]()
黄毓庚是个幽默风趣、善良正直的男人。他知道李玉琴的过去,但从不介意。第一次约会时,黄毓庚就坦诚地说:"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看重的是现在的你。"
两人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彩礼,没有排场,只有同事们凑钱买的搪瓷杯和暖壶。但李玉琴觉得,这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和黄毓庚在一起,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正常的夫妻生活。"李玉琴晚年谈起丈夫,总是满脸幸福,"他从不因为我的过去而介意什么,对我体贴入微,呵护备至。"
1962年7月,李玉琴生下了儿子黄焕新。抱着新生的婴儿,李玉琴泪流满面。34年来,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完整的。
"我终于成为一个母亲了。"她亲吻着儿子的小脸,喃喃自语,"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参政议政:平凡中的不平凡
1962年,政协组织邀请李玉琴参加文史资料的撰写工作。在这里,她再次见到了已经被特赦的溥仪。
![]()
此时的溥仪已经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两人见面,相视一笑,往事如烟。
"你过得好吗?"溥仪问。
"很好,我有了儿子,丈夫对我也很好。"李玉琴笑着回答。
溥仪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不知是羡慕还是欣慰。
此后,李玉琴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1982年,她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83年被推选为长春市政协委员,1993年又被推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
作为两级政协委员,李玉琴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她提出的提案很接地气:公共汽车加夜班车、图书馆给环卫工人留热水。有人嫌她提的提案太小,她却认真地说:"大政策我够不着,先把小日子捂热乎。"
她还出任物价检查员,义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希望工程、长春体育馆建设工程以及长江水灾灾民捐款。晚年时,她把保存多年的珍贵宫廷文物捐献给伪满皇宫博物院,包括一套珍贵的宫廷服饰和几件瓷器。
![]()
"这些东西我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李玉琴说。
晚年时光:平凡中的精彩
晚年的李玉琴生活充实而幸福。她在吉林省交通学校担任名誉教授,教授历史课。她喜欢去长春胜利公园跳慢三,舞曲一响,她把手搭在老舞伴肩上,步子稳,不抢拍。
"现在我才觉得,自己是个有福之人!"李玉琴常常感慨。在溥仪的五位妻子中,她是唯一摆脱封建阴影、拥抱新生的女性,也是唯一活到21世纪的。
2001年4月24日,李玉琴在长春病逝,享年73岁。临终前,她把自己的笔记本交给儿子黄焕新,里面记录着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妈妈常说,'福贵人'的'福',不在皇宫,而在平凡人间。"黄焕新摩挲着笔记本,眼中含泪,"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一点。"
![]()
结语:一个女性的觉醒与重生
李玉琴的一生,是从封建牢笼到自由天空的飞翔,是从依附到独立的转变。她15岁入宫,29岁离婚,30岁再婚,73岁离世。在那个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年代,她敢于为自己做选择,敢于追求真正的幸福。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前半生多么坎坷,后半生都可以重新来过;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正如她所言:"幸福不在皇宫,而在平凡人间。"
在长春息园名人苑,李玉琴的墓碑静静矗立。每当《茉莉花》的旋律响起,仿佛能看见一位白发老人,面带微笑,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那是一个真正懂得幸福真谛的女性,在向我们诉说她传奇而平凡的一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