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的成长轨迹,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一个缩影。成立于2003年,如今已跻身“万亿俱乐部”,成为行业排名第三的巨头,甩开了不少“老十家”基金公司。
![]()
广发基金的成长史,几乎可以被一分为二。
前17年:林传辉,用了17年做出第一个7000亿;
后4年:王凡,用不到4年时间,又造出了第二个7000亿。
两个“7000亿”,两种速度,也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营哲学。
林传辉是广发基金的奠基人。2003年公司成立,他便担任首任总经理,一干就是17年。那是一个靠产品积累、靠业绩赢口碑的时代。到他卸任的2020年底,公司管理规模7478亿元,这是17年稳扎稳打的结果。
![]()
根据公司公告,他任期内为投资者累计分红1018亿元,为股东创造了近88倍的投资回报。这样的成绩,让林传辉成为那个时代最典型的“稳健派代表”。他本人离任后出任控股股东广发证券董事长,仍是集团战略层的核心人物。
而接棒者王凡,则是一位完全不同风格的管理者。
2020年底上任的王凡,履历更“复合型”,曾先后在财政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易方达基金任职,学术背景是经济学博士。
上任不足四年时间,截止去年三季度末,广发基金规模就一路飙升到了14532.76亿元,直接翻倍。
表面上看,这是两任管理人用17年与4年的速度之别,广发基金在王凡的4年里,跑出了“公募界的速度”。
然而,当规模曲线一路上扬时,另一条更关键的曲线“业绩”却在悄然下滑。
“快”的代价:业绩与规模严重背离
王凡的激进策略无疑改变了广发基金的气质。
上任伊始,他主导推出员工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五家合伙企业搭建持股平台,员工合计持股10%。这在业内是罕见的激进举措,旨在激发团队动力,也绑定管理层利益。王凡本人间接持股0.2379%,2020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1539万元。
在业务方向上,王凡的口号很宏大。他提出“向上拓展资产创设,探索REITs等创新领域;向下延伸客户服务,做好投教和养老金融”。广发基金的渠道铺设、产品发行、规模扩张都在这几年迅速提速。
但问题是,这样的“快”,似乎更像一种外延式扩张,而非内生式成长。
截至2024年9月,公司规模虽突破1.45万亿,但同一时期,广发旗下多数基金仍为负收益。
截止目前,广发基金仍有53只产品成立以来依然亏损惨重,其中在2021年发行的产品中,亏损最多的“广发优势成长A”,回报为-48.03%。
![]()
广发的“体量”在变大,但持有人的“体验”却在变差。
更令人警醒的是,在2024—2025年的市场回暖周期中,广发基金的整体规模非但未进一步增长,反而出现回落。数据显示,从2024年9月30日到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规模不增反降,与华夏、易方达的差距从当年的400亿元迅速拉大到近6000亿元。
![]()
当业绩没有托底、规模增长陷入停滞,“快”的代价开始显现。
投研体系的失速:从“顶流陨落”到“体系紊乱”
广发的问题,并非出在规模上,而是出在“投研系统”上。
昔日的广发,是“成长派”代表刘格菘、“价值派”代表王明旭共同撑起的“双子星”机构。但近年来,刘格菘的“顶流神话”黯然落幕,王明旭管理的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广发价值稳进”,截至到目前,业绩跑输基准18.82%,成为同批产品中表现较差的一只。
![]()
这并非个别失误,而是体系性问题的反映。
2024年,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被员工实名举报,指控其“研究储备不足”、“决策随意”、“考核混乱”。举报信曝光后,广发内部投研管理的混乱被彻底摆上台面。
与此同时,公司过度依赖“造星模式”,缺乏系统化的新人培养机制。顶流退场后,接班人难堪重任。2025年初,基金经理张东一、张笑天清仓式卸任,接任的李耀柱业绩同样不佳。三年间,广发已有十多位基金经理离任或调岗,团队稳定性急剧下降。
这套体系的症结在于:投研改革流于形式,制度调整缺乏内核,管理者的“激励”思维压过了“能力建设”。
林传辉的“慢哲学”:稳健是一种能力
王凡的管理理念,是以规模论英雄;而林传辉的时代,更多谈的是“节奏”。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的本质,不是跑马圈地,而是长期陪伴。他曾说过一句如今听来颇具警示意味的话:“慢一点没关系,但不能跌倒。”
这句话后来被广发内部员工反复提及。林传辉时代的广发,重研究、重投研、轻营销。那时公司的口号是“让投资回归理性”,他甚至多次强调:“基金公司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他推崇的平台化投研,讲究体系化决策与团队协作,反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明星文化。他认为,一个健康的基金公司,应该能在任何一位基金经理离开后,依然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如今回头看,这种“慢”反而显得格外珍贵。
从“量的增长”回到“质的提升”
广发基金的问题,不仅是短期的业绩波动,而是发展逻辑的错位。
当规模成为目标,而非结果;当营销驱动取代投研驱动,公司的根基就开始松动。
对于王凡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如何再造一个“7000亿”,而是如何让这万亿的规模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广发基金需要的,不是继续加速,而是重建投研的内功、恢复市场信任。
在资本市场喧嚣的浪潮中,林传辉留下的那句老话,依然值得广发乃至整个行业铭记:
“基金公司要做长久的事,慢一点没有关系,但不能跌倒。”
广发基金的故事,是一场“速度”与“稳度”的较量。王凡的快,让公司更大更亮眼;林传辉的慢,让公司更稳更厚重。
但真正的未来,不属于哪一种速度,而属于能让投资者信任、能让价值持续的那一种节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