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心理咨询分享假期和抑郁孩子相处,父母务必记住这三件事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蜷缩在床上一言不发,或者情绪崩溃,无法控制自己。门外的父母,内心痛苦,充满恐惧和焦虑,感到无能为力。他们试过讲道理、发脾气、苦苦哀求,甚至妥协让步,但情况却越来越糟。在我们的工作中,这是最让人心疼的场景。这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去修理那个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我们要看到,孩子的状态往往反映了整个家庭系统正在承受的巨大压力。孩子是最敏感的一环,他们用症状发出警报——这个家需要一些调整了。
假期不仅是休息的时间,更是彼此靠近的契机。以下三项,是我们建议父母最先做,也最重要的事。当你开始改变,孩子和这个家,也会慢慢好起来。
停止加压:进行战略性沉默
家庭系统中一个经典的陷阱就是恶性循环:父母越焦虑,就越催促孩子“要好起来”;孩子压力更大,更崩溃;父母因此更焦虑。这个循环不打破,任何专业帮助都会事倍功半。战略性沉默目的就是切断这条有害的压力链,给孩子腾出呼吸的空间。具体怎么做,其实记住这三点就可以:
主动按下暂停键选一个孩子情绪相对平静的时机,郑重且平静地对孩子说:“今天咱们先不聊上学、成绩和未来的事。这些都不重要,你的快乐和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这句话的核心,是让孩子明确感受到:父母爱的是他这个人,不是他能上学、能考高分的功能。
管理非语言的压力父母的叹气、紧锁的眉头、失望的眼神,都是无形的压力。如果感觉自己快要被焦虑淹没,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现在有点情绪,需要先处理一下,一会儿再来陪你。”然后暂时离开现场,先稳住自己的状态。
避开常见误区千万别把沉默变成冷战。如果孩子主动问“你怎么不说话了”,可以坦诚回应:“我怕说多了让你有压力,所以想陪你安静待一会儿。”明确传递“沉默是关心,不是冷漠”。我们曾接触过一个家庭:之前父母每天早上都会追问孩子“今天能去学校吗”,孩子每次要么沉默,要么发脾气。后来父母改变方式,说:“今天阳光挺好,我打算出去走走,你想一起吗?不想去也没关系。”听到这句话时,孩子愣了一下,然后紧绷的肩膀第一次放松下来。其实关系的破冰往往很简单,就从父母不再提要求开始。
自我稳定: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那家长要怎么去回应孩子呢?咱们家长在面对孩子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不要惊慌失措的,更不能一味的去又指责和批评这个孩子。我们要知道孩子这个时候正父母要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能接住孩子的崩溃、绝望和愤怒。但如果这个容器本身满是裂痕,就根本无法承载孩子的情绪,反而可能和孩子一起陷入混乱。所以父母先稳住自己,才能真正帮孩子稳住。这里也有三个要点:
找到你的“泄压阀”父母的焦虑需要出口,但这个出口绝不能是孩子。你可以找伴侣、信任的朋友,也可以是咨询师,坦诚地说出你的感受:“我现在快撑不住了,我很怕孩子一直这样。”把恐惧说出来,本身就是消解恐惧。
学会紧急稳定技巧如果感觉情绪即将失控,试试“五感接地法则”:看五个东西(比如灯、水杯、手指)摸四样东西(比如衣服材质、桌面温度)听三种声音(比如空调声、车声、呼吸声)闻两种气味(比如咖啡香、书本味)尝一种味道(比如喝一口水)这个练习能快速把你的注意力从焦虑中拉回现实。
接受自己偶尔做不好不用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某天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冷静后可以轻轻说:“刚才我有点着急,说了不好听的话,对不起。”这份愿意道歉的真诚,比从不犯错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在我们接触到的众多案例中,几乎总是父母先有微小但坚定的改变,孩子才会开始快速好转。孩子能感受到:“我的爸妈能扛住事了,这个家不会散”,他就不需要再用“生病”的方式来保护家庭了。
![]()
改变回应方式:把纠正换成连接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对错,而是为了建立情感上的连接。当孩子说出“我想死”或者“我是废物”时,他们不是在找麻烦,而是在表达内心的痛苦,希望有人能看见他们的难受,确认自己仍然被爱着。这时候父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纠正他们的想法,而是先接纳他们的情绪。几种抑郁孩子常见情绪具体回应方式当孩子说“我想死”时不要立即否定:“别胡说!”可以试着说:“谢谢你愿意告诉我,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心里是不是特别难受?”当孩子情绪崩溃大哭时不要命令:“冷静一点!”只需要说:“我在这里陪着你。”或者问:“需要我给你倒杯水吗?”当孩子说“我是废物”时不要立即反驳:“你不是!”可以回应:“听你这么说我心里很难过,在妈妈心里你不是这样的。你一定是遇到了特别困难的事情对不对。”当孩子拒绝沟通时不要对抗:“我不管你谁管你!”可以说:“好,我尊重你的空间。我会在客厅,需要时随时叫我。”当孩子拒绝吃饭时不要强迫:“必须吃!”可以回应:“我知道你现在没胃口。饭在厨房,想吃了告诉我,我再热给你。”这些语言上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父母姿态的变化: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与孩子并肩作战的盟友。不需要追求每句话都完美无缺,只要方向正确,孩子就能感受到你的改变。
结语
我们上面说的三件事目标不是立即治好孩子,而是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自愈能力能够慢慢恢复。这个过程肯定很艰难,请不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为自己寻求支持,这本身就是帮助孩子的重要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