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他们三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迥异,个人喜好也完全不同。
![]()
毛主席喜欢梅花,并且专门作诗歌颂,朱德钟情兰花,曾经亲手栽种六千盆,周恩来酷爱海棠花,曾在自己的家中种满了满院的海棠。
![]()
但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他们三人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完美的组合在了一起,并且成功的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
毛主席:建立独立自主的革命之路
在上世纪初,革命的理论其实已经出现了很久,在欧洲甚至已经有不少的革命理论家乃至革命组织在活动。
甚至欧洲都已经真的发生了共产主义革命,比如巴黎公社运动,可惜的是这场理想主义的革命最终失败了。
![]()
而从二十世纪开始到一战结束,全世界唯一成功的革命只有一场,那便是俄罗斯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成果名叫苏俄。
可是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却不可避免的面对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对内,沙皇给自己的继承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
城市经济崩溃,农民保守孤立,白军嚣张横行,党内派系林立。
对外,全世界的白色政权都在敌视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他们扶持白军,他们策动波兰,他们甚至直接入侵了新生的红色俄罗斯。
![]()
于是,共产国际成立了,这个组织致力于发动全球革命,“解放全人类”,但是事实上,共产国际的最大使命是策动帝国主义内部的革命,以让其无暇顾及苏俄。
也就是说,这个组织实际上是为苏俄以及后来的苏联的利益所服务的。
![]()
而在当时,作为唯一成功的革命,俄罗斯的革命也成为了全球所有革命者学习的路线,包括新生的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一直要求中国走俄罗斯的革命路线,而陈独秀是第一个敢于对共产国际说“不”的人。
![]()
陈独秀不希望我党成为共产国际的“分部”,他曾说:“我们党尚在幼年,一切工作也都未正式展开。我认为没有必要戴上共产国际这个大帽子。中国革命运动有中国的情况,这些怕是共产国际和外人难以了解的,假如不了解,如何谈领导和指挥呢?”
![]()
这话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当年的问题在于,我党建立并无经费,只能依赖共产国际。
其实当时陈独秀一度宁可去当名誉编辑赚外快当党费,也不肯接受共产国际的资助,可是1921年陈独秀被法租界当局逮捕。
![]()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为了营救陈独秀,请了律师,花了很多钱,打通了个中关节,最后陈独秀便被无罪释放了,陈独秀很重感情,从此改变了对马林和共产国际的看法。
可是拿了人家的钱,自然要听人家的话,最后也就发生了四一二的悲剧。
![]()
第二个对共产国际持不同意见的人是李立三,中原大战爆发后,他认定蒋氏政权即将崩溃,所以要求苏联武装在远东的十万中国工人。
甚至要求苏联出兵中国支援中国革命,毫无疑问,李立三主张的出发点是将中国视为革命的中心,这就犯了苏联的大忌,所以李立三最终的结果也很不好。
![]()
毛主席是党内第三位敢于反抗共产国际的角色,而他也是真正带领中国革命走出“中国道路”的伟人。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毛主席的难能可贵,别人都走不通的路,毛主席偏偏能够走通,毛主席在政治上帮助我党实现了独立,在军事上探索出了自己的革命路线,在经济上也实现了自主。
![]()
其实后者才是至关重要的,毛主席的“打土豪分田地”为我党的经济独立奠定了基础,可是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毛主席对根据地的经营,对根据地商业活动的扶持。
正是这些行为,才得以让根据地能够可持续的的发展,可以说毛主席为革命胜利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
而他出色的军事造诣以及政治理论能力,更是为我党日后的革命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足够多的枪杆子”的基础之上。
朱德,恰恰为毛主席带来了枪杆子。
![]()
朱德:力挽狂澜带来革命火种
朱德是朱毛周三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参加革命之前,朱德就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军事履历了,入党前就是准将旅长。
当年朱德想要入党,可是陈独秀却认定他是旧军阀,无奈之下朱德竟然抛下了自己的高位,直接前往法国入党,后来又追到了德国,这才得以入党。
![]()
在南昌起义时,朱德拉来的队伍只有五百多人,这五百多人都是拖家带口之人,战斗打响后跑了个精光,他直接当了光杆司令。
陈毅后来说,朱德在南昌起义中并未发挥关键作用,周恩来也说朱德在南昌起义中是个很好的向导。
![]()
可是在南昌起义后,朱德的作用却是关键的,三河坝会议后,起义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南下建立根据地,另外三千人由朱德指挥,留在当地阻击敌军。
朱德率部钉住了敌人三天三夜,正是这三天确定了朱德后来一辈子的地位,当朱德完成阻击任务后,主力部队已是全军覆没,他手里仅剩的两千人成为了最后的火种。
![]()
朱德带着这支部队走南闯北,走到井冈山时,已经只剩下了八百人,可是恰恰就是这八百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秋收起义的队伍是工人,学生,农民组成的,唯独没有多少职业军人,但是南昌起义的队伍,很多人都是黄埔军校毕业,越是留到最后的人越是精华。
![]()
正是因为朱德的到来,才确定了红军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
周恩来:关键时刻确定毛主席的地位
朱毛会师后,两人并非没有矛盾,当时两人一个主张党政军集权,一个主张党政军分权,毛主席甚至一度被迫离开军队。
是身在上海中央的周恩来力挽狂澜,要求请回的毛主席,而这也是周恩来第一次帮助毛主席确定自己的地位。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主席给博古写信想要留在瑞金,留下那必然是九死一生,又是周恩来连夜赶来和毛主席彻夜长谈。
那一夜没有人知道他们两人谈了什么,但是谈完后,毛主席就同意跟着队伍一起走了。
![]()
遵义会议后,会议要求博古交出权力,但是博古不愿意,言明需要共产国际同意,程序上博古确实有理,又是周恩来与其长谈,劝他交了权。
可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日后那个纵横披靡的毛主席。
![]()
中国革命最大的幸运,也恰恰在于朱毛周三人的和谐,他们就是中国革命的“最佳合伙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