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点个关注,不迷路!

如今,有一个词在网上很流行,叫做“适当冒犯”。
就拿这两年很火爆的脱口秀来说,在“冒犯”这件事上就很有发言权。
脱口秀作为一种很“亲民”的语言艺术,往往是通过吐槽身边人、身边事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个吐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冒犯”的体现。
比如车间走出来的脱口秀女王赵晓卉,经常把公司领导当成调侃的对象。
徐志胜有一次吐槽李诞,“还恭喜发财呢,我能不能不发财,你会不知道吗!”
这种冒犯,其实就是恰到好处。
当然,也有看起来反面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让杨笠一战成名的那一句话:
“男人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
![]()
这种冒犯,就感觉好像是一下戳了马蜂窝。
甚至于,如果冒犯超过了必要限度,对他人造成的可能就是困扰和伤害。
比如成都地铁男子被诬陷偷怕事件,在一些人看来,男子执着于道歉与索赔,是反应过度。
但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种被冒犯的后果是不能接受的。
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我们主观感觉到不舒服,哪怕没有任何实质证据,都可以先指控对方再说?
近日,南京地铁也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这件事的起因更让很觉得匪匪夷所思。
李女士发视频称,一家人来南京旅游,地铁内被陌生女子纠缠,还报警阻止他们正常行程。
![]()
这名女子报警的理由,竟然是游客一家聊天时提到了“鸡鸣寺”,她觉得是遭到了暗讽。
一开始,李女士一家都很懵,完全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关键女子态度一直很凶,不仅骂人,还要求李女士一家到地铁站下车。
![]()
事后,李女士才意识到,女子以为“鸡鸣寺”是在骂她。
这就很让人想不通,鸡鸣寺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地铁的一个停靠站点,怎么能跟骂人扯上关系?
公共场所注意自我保护没有错,可没必要小心到“草木皆兵”的程度吧。
如果一句话里都能随意抠出“侮辱性”字眼,这跟古代帝王大搞文字狱也没什么区别。
维权需要证据,成都地铁女子起码还有一个鞋子发光疑似偷拍的理由,南京地铁女子干脆连话都不让说。
一句疑似就能任意给对方定罪,这已经不是在保护自己,而是在侵害他人。
![]()
成都地铁事件,很多人把它跟女权联系在一起。
确实,从成都地铁偷拍,到武大图书馆事件,再到南京地铁“鸡鸣寺”骂人,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无不让人们对女权这个词有了不同看法。
个例虽然很片面,但值得警惕。
李女士称,对方报警后,有民警联系自己收集视频证据,没有要求他们到派出所接受调查,事发至今她没有收到其他回复,也没有人道歉。
而南京市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涉事双方中有一方当时已经报警,警方已处理过此事。
![]()
依然还是那个问题,既然处理过,是如何处理的,能不能向社会公开?
当然,警方有自己的办案流程,处理结果公开与否也有相关规定。
但对于一些社会争议性比较大的新闻事件,既要照顾当事人的意见,也应该考虑到公众的观感。
一些事本来不大,或是误会说开就行。
可越是捂着不说,公众的猎奇心理就越强烈,不断的猜测传播之下,反倒把真相给扭曲了。
有了无数个“知情人”的爆料,到最后,搞不好真相反倒没人关注,大家都在网暴的路上狂欢起来。
![]()
依照互联网的属性,游客和女子,某种程度上,都可能成为这场批判大战的受害者。
我想,这恐怕不是大家所想看到的。
真相有且一定只会有一个,我们能够理解,有时候,当事人和执法部门会担心将处理结果公开,会被恶意解读。
可问题在于,从目前的舆论反馈来看,不公开的负面影响显然更大。
人们只会去瞎猜,女子是否有什么了不起的背景,游客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外界压力不得不妥协?
一件小事,就可能被任意放大成解释不清的社会事件。
这显然对于南京的旅游形象,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是相当不划算的做法。
互联网、短视频、自媒体的繁荣,已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相关部门如果还用传统的模式去应对,是要摔跟头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旨在表达个人观点,提倡大家理性讨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极目新闻:游客称在南京地铁内说“鸡鸣寺”被女子拦住并报警,对方表示感觉被暗讽,警方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