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2年,我军一连长在观影时突然大哭,指着屏幕:她是我妻子

0
分享至

1952年的一个平常一天,在福建军区的放映厅里,银幕上映着一部讲述治淮英雄事迹的纪录片。



画面中,一位女子正带领“女子突击队”奋战在泥泞的淮河堤坝上。

突然,观众席中响起一阵压抑的哭声,接着是喃喃自语:“她是我妻子!”

这位情绪失控的连长名叫冯学永,而屏幕上的女子,叫李秀英

究竟是什么将他们夫妻生生拆散? 一场观影,又能否再续前缘?

旧情如梦 六年无音

1946年的一个清晨,李秀英艰难地撑起身子,挺着已然高高隆起的肚子,慢慢走到灶台前。

今日是冯学永回老家干活的日子,她还特意叮嘱他:

“中午一定回来,家里米不多了,还得合计合计。”



冯学永临走时朝她摆摆手,憨笑着说了句“知道啦,赶在你馋酸菜前回来。”

可这一去,便如泥牛入海,半点消息都没了。

午饭时分,李秀英一边喂着年幼的女儿吃饭,一边不停往门外探头张望。

左等右等,却没等来丈夫的身影。

她自我安慰着,也许是耽搁了,也许明早就回来。

可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过去,屋门依旧沉默,李秀英的心里一寸寸地凉了下去。

她挺着肚子,沿着冯学永回老家的那条田埂路一路打听,连夜走进了婆家,可婆母一见她就急了:

“学永早就走了,怎么,他没回家?”



一句话,让李秀英脑袋里嗡地一声炸开,婆婆显然也意识到了不对劲。

当天晚上,两个家庭彻夜未眠,村口小道被来来回回踩得像筛子似的,打听的打听,翻水渠的翻水渠。

可无论他们怎么找,冯学永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他的草鞋没留下痕迹,他的工具还在家里摆着,连他临走时穿的粗布衫也没带走第二件。

风言风语像野草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进李秀英的耳朵。

可她只是对着黑漆漆的村口望了一夜。

她知道哭也没用,她还得活下去,家里还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大女儿,还有卧病在床的养父,以及腹中这个随时可能提前降临的孩子。



日子苦得如嚼黄连,却没人替她喊疼,她没时间崩溃,更没资格倒下。

只有偶尔,在看着窗外某个背影与丈夫相似的那一瞬,眼睛才会忽然湿热。

媒人来提过三次亲,说“一个女人家撑啥家?找个男人过日子吧。”

李秀英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我男人还没死,谁也别再来烦我。”

她想,也许有一天,那个左肩微驼、步伐带风的身影,会从远处缓缓走来,然后笑着对她说:“让你久等了。”

她也知道,这种等法,或许等到白发苍苍都未必等得到结果。

但只要这一天未真正来临,她就不会承认丈夫真的“没了”。



春去秋来,六年流转,她被岁月熬着,变成了一家五口的顶梁柱。

而属于她的传奇,还在续写…

筑堤为民,巾帼不让须眉

1950年盛夏,淮河流域暴雨连绵,洪水如脱缰野马,从上游一头扑下,村庄、农田、道路,顷刻间化为泽国。

李秀英站在村头的堤坝上,望着满目疮痍的土地,眼前浮现的是十四年前那场水患的记忆。

那年她还只是个孩子,却清楚记得洪水裹挟着树木、牛羊甚至人,翻滚着吞噬了一切。

如今,历史重演,她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大人保护的小女孩。



很快,国家下达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毛主席发出了响彻全国的号召: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电文送到阜阳的那天,整个村委会沸腾了,李秀英第一个举手:“我去!”

有人担心她身体太瘦,又是女人,不宜做重体力活,她却笑着说:

“我家就在河边,水一来,庄稼毁了,命都难保,为自己,也为娃儿们的将来,我要去。”

她不只去了,还带着一支由二十多个妇女组成的“女子突击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润河段工地上。

工地上人头攒动,锄头、铁锹在烈日下反射着寒光,她们的到来起初引来一片窃窃私语。

在那个年代,重体力工程几乎是男人的天下,谁都没见过女人也敢来抢“红旗小组”。



可李秀英却不服输。

她一身旧布衣,戴着斗笠,手脚麻利,肩背坚实。

第一天抬土方,她就挑了满满两担,踏着厚重的泥浆走得又稳又快。

男人抬五百斤,她咬牙也要跟上,很多姐妹最初都跟不上节奏,是她一个个拉着练动作,带着做示范。

“女子突击队”没有一个人叫苦。

她们把围巾裹头,手掌勒上麻绳,肩膀顶住压得弯腰的担子,一次次来回于堤坝与土堆之间。

李秀英的肩头很快就磨出了血泡,每到夜晚就肿得抬不起胳膊。



可她咬牙忍着,夜里悄悄用砖头压自己的伤口,把肿胀“压麻”,第二天继续起早摸黑地干。

为了不耽误工期,她带着姐妹们分早晚两个班轮换,几乎一天只睡四个小时。

为了鼓励士气,她提议举行“夺红旗竞赛”,谁干得多谁就挂红旗在工棚。

可即便如此,治淮的工作也绝非靠意志就能完成。

最辛苦的是淘沙子,工人们要站在齐膝深的河水里,一铲一铲地将带有冰碴的黄沙舀进框里再抬上岸。

一天泡下来,腿上满是青紫红印。

李秀英也去,别人泡水一小时就上来,她硬是在水里站了整整五个小时。



晚上回来,她的腿像是被刀剐一样疼,连床都躺不下,只能半蹲靠墙。

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劳动终于压垮了她。

一次在河堤投石作业中,她忽然眼前发黑,一个趔趄栽进河里。

工友们急忙把她拖上来,她却口吐鲜血,被紧急送进工地医院。

领导来了,亲自批示要她好好休养。李秀英当着众人的面点头应承,转身却趁夜色偷偷溜出病房,摸黑又回到了工地上。

“秀英,你疯啦!你不要命啦!”有姐妹哭着拦她。

她却只说:“不拼命,我们的娃儿们,以后是不是还要死在水里?”



谁也拗不过她,那一晚,她带着女子突击队继续干活,夜风吹过她削瘦的脸庞,额头上的汗珠仿佛在诉说着一代妇女的担当。

1951年7月,润河段工程提前完工,这一消息传遍了全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水利工程提前交付的奇迹。

而在庆功大会上,“女子突击队”的队长李秀英被评为“治淮劳动模范”。

国庆前夕,她受邀赴京参加观礼,还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她没见过那么多高楼,更没想过能与毛主席面对面,主席还为她签下了名字。



可她哪里知道,那段纪录她的影像,也在此刻悄然传播到了全国。

而在遥远的福建军区,一个同样日夜挂念她的男人,正注视着屏幕上的她,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银幕重逢 泪洒军营

1952年,福建军区某部放映厅内,战士们在长凳上坐得整整齐齐,等着即将开始的观影。

墙上挂着“向治淮英雄学习”的横幅,投影机旁的技师正在调试胶片。

军区决定组织这场观影活动,是为了让广大官兵从劳模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战斗意志。

冯学永坐在第三排靠左的位子上,原本只是抱着例行学习的态度来看这部纪录片。

他是连长,身上背着一连几十号兵的责任,也早习惯了纪律、任务、学习“三步走”的军旅生活。

可影片刚放到第五分钟,他的呼吸就开始变得不稳了。



荧幕上,一个身穿粗布衣的女民工,在烈日下与队友们一起抬着土方、肩挑石块。

她的身影不高,但步子稳健,额头上布满汗珠,双手的关节粗硬如老树皮,眼神里却有种不容低估的坚毅。

那一瞬,冯学永像被雷击中般愣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屏幕,屏住呼吸,不敢眨眼,仿佛怕漏掉一个眼神,一个角度。

“李秀英……”冯学永的嘴唇颤抖,手指在膝盖上发抖地抓着,眼眶瞬间湿润。

那是他失联六年的妻子啊!

那是他日日夜夜在战火中念着的名字,是他曾无数次梦回故里时渴望再见的身影。



他曾在逃出国民党抓来的壮丁队伍、加入解放军、奔赴战场的每一个夜晚,都把这个名字默默写在心头。

可他从未想到,在数千公里外的福建,在这样一个放映厅里,自己会突然与她“重逢”。

冯学永的眼泪滑落脸颊,接着是压抑的呜咽声:“她是我妻子!”

一瞬间,所有人都扭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连队的士兵们怔住了,谁也没料到,那声情绪崩溃的喊叫来自他们一贯沉稳、严厉、几乎从不掉泪的连长。

得知妻子的消息,激烈的情绪过后,他反而冷静下来了。

他没有马上请假回家、也没有火急火燎地奔向李秀英所在的地方。



他心中明白,六年的时间太长了,他不确定李秀英是否还在等他,若她已经另嫁他人呢?若她的生活已经重新安稳呢?自己贸然出现,岂不是会扰乱她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先写一封信,寄往家乡的乡政府。

他在信里小心翼翼地写下自己的身份、行踪,讲述了被抓壮丁、被迫参军、后来起义解放军再到朝鲜参战的全部经历。

他最后写道:“我只是想知道,她是否还好?”

这一封信,从福建寄出,横跨千里,几经辗转,终于被乡干部送到了李秀英的手中。

当看到“冯学永”三个字出现在抬头那一刻,李秀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抱着信放声痛哭。



那是她等了六年的信啊,等得太久,久到她都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他了。

她什么都没说,连夜赶回家里交待好孩子与父母,隔天便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她要去找他。

火车一路南下,李秀英把那封信看了又看,六年的苦楚、等待、煎熬,似乎都在这一纸信笺上得到了回响。

而远在福建的冯学永,也正一日日焦急等待着回信。

他不知道李秀英是否已婚,也不知道她收到信会作何回应,他只是抱着一个老兵的执拗守着心头的那点希望。

直到军营传来消息,有位女同志前来找他。

那一刻,冯学永冲出军营大门,像年轻时奔跑在田埂上的少年。



他在风中停下脚步,望见那熟悉的身影缓缓从人群中走来。

冯学永站定,轻声唤道:“秀英……”

六年,风霜雨雪,终于在此刻,化为一场泪水交织的重逢。

他们从未再分开,直到1976年,冯学永正式离休,随部队一同转业回安徽。

李秀英也终于卸下多年奔波的行囊,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在印刷厂任职,日子简朴却安稳。

她眼中的光,从未黯淡。

那光,映着千军万马、万众一心,映着汗水、泪水、血水,汇成的大河,也映着一场从银幕开始,跨越岁月、忠贞不渝的深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估吉利,不能再等了

重估吉利,不能再等了

市值Observation
2025-11-14 16:44:25
小海绵和杨颖现身上海!杨颖打扮朴素,小海绵长高了也长胖了!

小海绵和杨颖现身上海!杨颖打扮朴素,小海绵长高了也长胖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1-16 11:33:26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上观新闻
2025-10-23 18:17:07
2025年,5国被踢出发达国家行列,分别都是谁?

2025年,5国被踢出发达国家行列,分别都是谁?

泠泠说史
2025-10-12 17:40:53
二次战役后,志愿军打扫战场,遍地“洋落”,捡回了多少呢?

二次战役后,志愿军打扫战场,遍地“洋落”,捡回了多少呢?

鹤羽说个事
2025-11-15 11:40:07
一个败家子毁全家,57岁李克勤被曝为小舅子还债多年,苦不堪言

一个败家子毁全家,57岁李克勤被曝为小舅子还债多年,苦不堪言

冷紫葉
2025-11-14 20:00:23
如果日本同中国爆发战争,日本将被毁灭

如果日本同中国爆发战争,日本将被毁灭

观察者网
2025-11-16 09:09:19
高市早苗做最坏打算,可她没想到:解放军没出手,最强帮手就来了

高市早苗做最坏打算,可她没想到:解放军没出手,最强帮手就来了

靓仔情感
2025-11-15 12:22:11
张伟丽升重挑战UFC蝇量级冠军失败,张伟丽回应不敌舍甫琴科:没能赢下比赛非常抱歉,我已经尽力了

张伟丽升重挑战UFC蝇量级冠军失败,张伟丽回应不敌舍甫琴科:没能赢下比赛非常抱歉,我已经尽力了

极目新闻
2025-11-16 13:37:28
“战时大老虎”,被查前离境出走了

“战时大老虎”,被查前离境出走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16 09:20:27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雷尼尔效应(让一个人爱你且精神上舍不得离开你,只需记住雷尼尔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雷尼尔效应(让一个人爱你且精神上舍不得离开你,只需记住雷尼尔效应)

壹心理
2025-11-11 11:03:50
多地关店!曾火爆无锡

多地关店!曾火爆无锡

江南晚报
2025-11-15 19:36:33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不顾央视警告顶风作案,与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究竟是谁给的底气

芳芳历史烩
2025-09-24 20:13:19
严查非机动车非法改装违法行为!

严查非机动车非法改装违法行为!

上海交警
2025-11-13 16:19:09
幼儿园老师上传“午睡照”到家长群,妈妈发怒斥责:必须给个说法

幼儿园老师上传“午睡照”到家长群,妈妈发怒斥责:必须给个说法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11-16 10:52:40
刚刚,交易所重拳出击:重点监控!释放什么信号?下周要变天了?

刚刚,交易所重拳出击:重点监控!释放什么信号?下周要变天了?

云鹏叙事
2025-11-16 08:05:02
100万架军机对付中国!南海若交战,结局只有6字,美防长突然下令

100万架军机对付中国!南海若交战,结局只有6字,美防长突然下令

墨兰史书
2025-11-11 19:05:03
莱因克尔:梅西是历史第一人、什么都有!C罗也是个射手!

莱因克尔:梅西是历史第一人、什么都有!C罗也是个射手!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15 16:13:53
熊猫杯:0-1,闪电丢球酿苦果,越南不敌中亚劲旅,无缘2连胜

熊猫杯:0-1,闪电丢球酿苦果,越南不敌中亚劲旅,无缘2连胜

凌空倒钩
2025-11-15 21:37:39
2025-11-16 14:44:49
思雨忆史录 incentive-icons
思雨忆史录
饮木兰之坠露兮,每天更新原创历史作品
473文章数 1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手机
教育
旅游
数码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小米之家重返法国巴黎,首店开启试营业

教育要闻

中国教育部发布赴日留学预警

旅游要闻

雪后初晴 新疆乌孙山现水墨画卷

数码要闻

首家线下旗舰店深圳开业!徕芬的野心远不只是电动牙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