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早前中美双方就TikTok(TT)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只待达成最后协议。媒体评论人言人殊,有意见认为被美国占了上风。笔者综合近期各方面的分析,认为框架共识的核心内容对中国有好处,归纳如下。
![]()
有关股权重组与运营权转移方面,框架共识同意TT的美国业务将由新成立的美国公司接管,股权构成比例为美国投资者占80.1%(包括甲骨文等公司),TT的母公司字节跳动(简称字节)保留19.9%;原字节股东(大股东张一鸣及高层员工)的股权比例虽被稀释,但可通过股权增值获利。新公司需向字节支付算法授权费、使用TT的核心推荐技术;字节保留算法所有权,不作转让。
有关数据主权与技术控制方面,TT的美国用户数据将存储于美国境内,接受美方监管,但算法所有权仍归字节,中方保留对技术出口的审批权。中国政府反对科技问题政治化。协议将不会涉及核心算法转让,仅以授权模式满足美方运营需求。
中美达成对TT的框架共识,象征经贸关系缓和。TT问题解决,被视为中美经贸关系减压的心瓣,双方同意减少投资障碍,但“对等关税”尚未进行调整(特朗普当年强加的对华关税10%仍然保留),“对等关税”问题暂仍冻结待议。
TT的框架共识对中国的经济利益,一方面是股权增值与持续收益。字节通过保留19.9%股权及收取算法授权费,获得长期收入。市场预计新公司估值将大幅提升,原股东获益显著。另方面是技术壁垒维护;算法不转让,确保了中方的核心知识产权优势,避免技术外流。
在政治博弈与战略利益方面,中国取得原则性胜利。中方坚持不拿原则做交易,抵制了美方强制字节出售TT的要求,维护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规矩和权利。这个柜架共识起了对数据主权的示范作用,承认本国对境内数据具管辖权,为未来跨境数据治理提供案例,中方可以要求外国企业在华数据本地化。中国更提升了国际形象与博弈筹码,展示了在科技博弈过程中的韧性,削弱了美方所谓“国家安全威胁”的霸王叙事。稀土出口管制等反制措施,显示了中国的谈判筹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制裁措施以牙还牙。
![]()
部分舆论认为字节仅保留19.9%股权可能削弱其长期控制力。稀釈股权会否让利太多?这是见仁见智。关键是饼要持续做大,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新兴的短视频相关行业的全球市场正不断扩大,将来这家新的中美合资公司的前景大有可为,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官方强调这是市场行为下的互利妥协,此言不虚。在美国,有当地合作方共同发展,可以走更长远的路,赚更多的钱。至于技术安全隐患,算法授权可能面临美方逆向工程风险(被美方偷窃技术),但中方保留审批权,可动态应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所谓“小院高墙”的壁垒政策,其实自欺欺人、故步自封,很难不被“窃取”。
TT框架共识通过“股权重组+技术授权”模式,既保障了TT在美长期持续运营,又维护了中方的核心利益。对中国而言,经济利益与战略原则得到平衡;后续需要警惕技术授权的潜在风险及特朗普于地缘政治博弈的反复无常。
其实更具深层意义的,是中美恢复科技合作交流,潜在领域涵盖既有合作基础的延续和新兴领域的拓展,这才是关键所在。中美关系回暖,用投资市场的术语,“可以做大刁”(big deal)。
中美科技的重点延续合作领域,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已有的合作基础是青海共和干热岩发电项目,还有中美绿色航线协议,已验证了39条跨太平洋航线节能方案。将来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联合研发(光能、风能)和跨国碳排放监测与碳捕捉技术方面可开展合作,更可共同制定全球清洁能源标准。
其次是医疗卫生与生物技术。已有的合作基础是中美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临床试验共享和超分子材料实验室(包括“可吸收心脏支架”的研发)。潜在合作方向包括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伦理设定与临床经验共享。此外还有传染病防控与疫苗快速开发机制(包括mRNA技术共享),以及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医疗技术创新。
![]()
此外还有农业科技。已有的合作基础是杂交水稻技术输出(袁隆平早在1990年已开始和美国合作)和海南抗盐碱水稻基因育稻合作。潜在合作方向包括抗气候变化作物育种,以及精准农业与无人机植保技术联合试验。
以上的中美科技合作较少争议。至于新兴领域,既有合作潜力,也有激烈竞争,包括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航天航空与深空探测,半导体(芯片)与先进制造(自动化)。估计中国早已吃透了这方面的危险与机遇,有高度警惕。合作基础已有,例如阿里云与亚马逊的数据跨境容器研发和智能算法伦理研讨。潜在竞合方向包括联合制定AI治理框架、伦理准则与数据安全标准;量子计算基础研究共享(包括量子纠错代码开发);6G技术提前协调频谱分配与通信协议。中美已有深空通讯兼容机制(北斗与GPS校准)和帕克太阳探测器开发“中美联合仪器”的合作基础。潜在的竞合方向包括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共享,近地轨道商业航天合作(主要是太空垃圾清理)。芯片和自动化高端生产制造方面,已有的合作基础包括半导体协会联推检测手册和工程师互派计划。潜在竞合方向包括成熟制程芯片的供应链互补(“车载芯片”,用于交通工具),材料科学联合攻关(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总而言之,中美科技的竞合方向既深且广,有竞争、又合作。笔者经常警惕美国政客的反华仇中言论,那只是给美国和全球一般民众“一日一茶匙”地消费,并不完全反映事实。究其原因,是美国资本霸权制度使然。因为美国需要制造假想敌,宣传战争(为了军售)以维持其战争机器的运转,80年来已形成强大的动量和动能、难以改变。
中美科技合作面临挑战,在不同领域有合作的可行性,但也有不少障碍。清洁能源存在光伏产业补贴争议,生物技术存在数据主权与知识产权保护分歧,人工智能存在地缘竞争导致技术封锁(AI芯片管制),半导体产业存在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务实的做法是分阶段推进,优先在低敏感领域(农业、气候)扩大合作,逐步向高敏感领域过渡。中美科技合作应鼓励民间力量(企业、院校)主导,成立企业联合实验室(“特斯拉-宁德时代”模式)和院校间的学术联盟。两国政府可建立“安全区”机制,设定技术合作负面清单,明确哪些禁区不准进入(军事相关技术、“军转民”技术转移)。
笔者个人认为,中美科技合作虽然长期面临政治阻力,在民生与全球议题领域仍有广阔的低争议空间。双方以务实态度平衡竞合,定能避免科技“脱钩”,不应过度强调科技合作和军备竞赛的负面关系,更不应被政客忽悠,老是喊打喊杀,导致对全球创新科技生态的破坏和倒退。谁是罪魁祸首?不言自明 : 是美国政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