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邀原创作者:王金林
马龙区马鸣乡水涧河人,2014年从部队转业,现供职于张安屯街道办事处。
水涧河风雨桥印记之三:
掌纹里的乡野时光
![]()
学校的铃声,总像长了翅膀似的,在黄昏时分悠悠穿过河流,越过田埂,钻进村里每一个角落。那时我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却总爱蹲在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教室的窗台下,静静聆听他们上课的声音。
教室里,大田老师、小田老师、刘老师他们的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沙沙”的轻响,那声音和着窗外下面潺潺的河水声,一并飘了过来,混在空气里,酿成一种独特的、属于校园与乡野交融的氛围。而大哥哥大姐姐们朗读的声音,在虫鸣鸟叫和犬吠声中,依然格外清晰,那声音甚至可以顺着老龙湾的河床,漫向风雨桥。当他们念到“床前明月光”时,也会跟着老师们的讲解,思绪立刻就飞到了风雨桥下的龙潭边。龙潭里的月亮,圆滚滚的,清辉洒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像一块浸在水里的白玉,温润又透亮,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那冰凉的玉质。待他们念到“锄禾日当午”时,眼前便会浮现出父亲在门前田里弯腰劳作和取土基(方言,那时农村建房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的身影,以及母亲在地里给玉米除草,在田里跪着薅谷子的情形,他们的汗水大颗大颗地从额头滚落,滴在脚下的泥土里,砸出小小的湿印,像一颗颗透明的珍珠,在日光下闪着微光,那是辛劳与岁月的结晶。
好不容易盼到哥哥他们拿着帆布书包走出校门,我们便一同踏上回家的路。到家后,顾不上歇息,抓起冷饭,或是囫囵咬一口,或是抓一把塞进嘴里,就匆匆背起背篓,生怕他会把你甩在家里。那时候,要去背柴或者找猪草的小朋友,总会提前约好,然后会不约而同的在龙潭边或是风雨桥上集合。等各路人员到齐,大家便像一群撒欢的小鹿,分头行动起来。山林间,砍刀砍在松枝上,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清脆得能传很远;田埂上、菜园子里找猪草的你追我打,笑声和喊叫声不绝于耳;远处,黄牛慢悠悠地哞叫、马匹的偶尔嘶鸣、羊群找帮的咩咩声,与砍刀声和追逐打闹声相互应和,奏响了乡村山野的劳动乐章。
![]()
背柴的路,要从风雨桥头那边名为密集山或是叫老龙头的地方往上走。顺着蜿蜒曲折的小路,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松林里,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一脚踩上去,松针便软软地陷下去,像踩在蓬松的软毯上,还会发出细微的“簌簌”声,那是松针与大地的私语。哥哥们总是比着谁背的柴更多,柴捆得更高。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努力把柴捆得高高的,可柴总是不听话,没走多远就散落在地。我只好蹲下来,一根一根地捡起来,重新捆扎。
记得有一次,我的柴捆散在了松明子堆旁,镰刀也不小心卡在了树桩上。我急得蹲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哥哥背着自己的柴,走了好一段路,发现我没跟上来,便回头来找我。看到我哭鼻子的模样,他没说什么责备的话,只是默默蹲下身,帮我把散落的柴重新捆好,捆得紧实又整齐。末了,还把他背篓里的松明子分了一些给我。回家的路上,他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听他说:“等你长大了,就不会捆不来了。”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只是觉得,哥哥的背影,比身旁的松树还要高大挺拔,仿佛能为我遮风挡雨。
![]()
找猪草的背篓,总是带着一股泥土的腥气,那是乡野大地的味道。我们在田埂上、菜园子边上穿梭,眼睛像扫描仪一样,仔细搜寻着猪爱吃的各种野菜:水芹菜,嫩生生的,在水边摇曳;车前草,叶片宽大,贴着地面生长;蒲公英,顶着毛茸茸的小伞;还有带着清晨露珠的马齿苋,饱满多汁。
有一回,我在草丛深处,惊喜地发现了一个鸟窝。鸟窝里,四只刚出壳的小鸟挤在一起,它们的眼睛还没睁开,小小的身体缩成一团,绒毛湿漉漉的,像几团粉嘟嘟的小肉球,可爱极了。我满心欢喜,想着把它们带回家养着。可哥哥却拉住我,认真地说鸟妈妈会来找它们的,硬把我从鸟窝旁拉走了。第二天,我又跑去看,鸟窝空了,心里很是不高兴。哥哥告诉我,因为被发现了,鸟妈妈把它们叼走了。我这才没那么难过,只是蹲在地上,望着空空的鸟窝看了好久,脑海里想象着小鸟们在妈妈温暖的翅膀下,一摇一晃的可爱样子。后来想想,可能是别人把它们拿走了,或是被其他的动物吃了。
![]()
夏天的风雨桥下面,是我们天然的浴场。哥哥们放学后,就像脱缰的野马,带上自制的“吸水枪”(攒竹做成的)和“小皮枪”(弹弓)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河边。“扑通、扑通”一个个跳进水里,溅起的水花四处飞溅,水枪吸满水到处乱喷,惊得岸边的青蛙“呱呱”叫着,慌慌张张地跳进草丛里躲了起来。会游泳的哥哥们,像灵活的鱼儿一样在水里穿梭,时而潜入水底,时而浮出水面,畅快极了;不会游泳的,就在浅水区里使劲扑腾,溅起的水花甚至比人还高,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我玩得太投入,不小心被水流冲到了深水区。脚够不着底,冰冷的河水瞬间包围了我,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上心头,我吓得大喊救命。就在这时,哥哥像箭一样游了过来,一把抓住我的胳膊,用力把我拉到了岸边。他的手紧紧抓着我,掌心的温度烫得我心里发慌,那是紧张,也是安心。从那以后,只要我在水边,哥哥总在不远处看着我,直到我学会游泳。当我终于能像他一样,在水里自如地换气时,他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以后可以挨我一起去下边河里摸鱼了。”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成就感和对未来摸鱼时光的期待。
![]()
风雨桥一到晚上,就变得热闹起来。有在桥上纳凉的老人,桥上两边坐不下了,他们就会搬来小板凳,坐在桥栏旁,你一言我一语的讲着那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故事里,有古老的传说,有村里先辈的事迹,也有和邻村相互交往的点滴,还有对岁月的感慨。男老人烟杆在手里有节奏地敲着,那烟杆里冒出的烟雾,袅袅娜娜地升向夜空,仿佛也承载着故事里的悲欢离合。
有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他们会找一处僻静的角落,低声说着悄悄话。话语里,藏着对彼此的爱慕,对未来美好日子的憧憬。晚风轻轻拂过,把他们的低语吹得若有若无,却又带着一种甜蜜的气息,在桥上沿着河床弥漫开来。
还有我们这些跑来跑去的孩童,像一群撒欢的小猴子,在桥上追逐,嬉笑打闹。笑声清脆响亮,像银铃般在桥上回荡,总能驱赶夏夜的沉闷,唤起晚风里沉睡的诗意。我们有时会比赛谁跑得更快,有时会蹲在桥边,看月亮在水里的倒影被波纹揉碎,再慢慢聚成圆。还会点着手电筒或是松明子火把,拿上自己自制的“杀鱼枪”,三五成群的在河岸边来回寻找目标,却也从不空手而归。
![]()
那时的月光,总是很干净,像被清水洗过的银箔。银白的月光瀑布般洒在桥栏上,给这一片热闹镀上了一层朦胧又温柔的光阴。老人的故事、恋人的低语、孩子的笑声,像无数条丝线,交织在一起,拧成一首悠扬的夜曲,一首专属风雨桥的、饱含人间烟火气的夜曲。我常常坐在桥边的石阶上,望着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河面,听着这一切,感觉时光都变得黏糊糊、温柔柔的,仿佛伸出手,就能触摸到这满是温情的岁月,指尖会染上月光的凉和人间的暖。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龙潭的月亮依旧圆得像玉盘,田埂的野菜依旧嫩得能掐出水,风雨桥的夜晚依旧热闹得像场永不散场的戏。那些和哥哥一起背柴、找猪草、游泳、听故事的时光,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被记忆的丝线细细串起,挂成了我童年项链上最璀璨的那一串。
掌心触摸过的时光,温暖而真切,带着松针的刺痒、河水的清凉、月光的柔滑,即便岁月的河流滚滚向前,也依旧在记忆的宝匣里闪闪发光,那是独属于我,独属于那块乡村土地的最珍贵、也最无法替代的宝藏。
▍原创作者:王金林
▍综合编辑:马龙生活网(转载请注明)
注: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