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找借口,让自己在生命中劳累不堪地追逐那些不必要的东西。
——傅佩荣
人有理智与自由,因此可能自作聪明,为自己增加各种人间的价值,结果反而本末倒置,失去本性。
什么叫失去本性?就是丧失了性命的真实状况。
关于这一点,庄子讲过一则寓言故事。
1
谁的羊丢了?
《庄子·骈拇》篇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仆人跟一个小孩去牧羊,结果两人的羊都走失了。
问他们羊为什么不见了?
仆人说他手持竹简在读书,小孩说他在掷骰子玩游戏。
这两个人,所做的事情不同,但是失去羊却是一样的。
两人都在放羊,最后羊都丢了。
所以,不管他们在做什么,都无法减轻丢失羊的责任,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羊”代表什么?
代表人生命中真实的需要。
羊不见了,意思就是你把自己的本性弄丢了,这样一来,不管你做什么事,结果都是一样的。
2
天下人都在害自己
在庄子看来,人活在世间,最珍贵的是不损伤本性与生命。
然而,世间人的表现,却往往背离了这一点。
所以庄子才会说:
“自从虞舜标举仁义来带动天下,天下的人无不为了仁义而拚命奔走;
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的人无不为了外物而改变本性。
老百姓为了利益而牺牲生命,士人为了名誉而牺牲生命,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生命,圣人为了天下而牺牲生命。
这几种人,所做的事情不同,获得的名声也有别,但是他们在损伤本性、牺牲生命方面,却是一样的。”
外在目的有“利、名、家、天下”等等,“百姓、士、大夫、圣人”所追求不同,但都陷于同样的困境。他们都为了外在目的,而忽略生命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价值。
庄子这段话是在提醒我们:
不要找借口,让自己在生命中劳累不堪地追逐那些不必要的东西,那些外在的目标。
3
何必分君子小人?
进而,庄子甚至说:
“伯夷为了名而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利而死在东陵山上;
这两个人,赴死的理由不同,但是残害生命、损伤本性却是一样的。
何必要认为伯夷是对的,而盗跖是错的呢?
如果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看来,则盗跖和伯夷一样,又如何在他们之间区分君子与小人呢!”
庄子将盗跖与伯夷相比较,其实是在强调:
要超越对善恶的判断,不要以为求利就比求名差,而须以平常心看待。
4
如何自适其适?
我们固然不必执着于君子、小人这类名称,但是若要做到“活着,却不为任何外在目的而牺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的困难正在于此:如何分辨所追求的目标是否必要呢?
要把握庄子的意思,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人的本性也许正包含了“可以自由选择目的”的能力;并且,牺牲也未必不能“适可而止”。
天生万物,各有其性,也各有其命。
真正的善,不是仁义,而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亦即保存性命的原貌,不为任何外在的目的而有所牺牲,进而可以自适其适。
读《庄子》就是如此,很少有人可以避开庄子的批评。读着读着,忽然觉得惭愧,好像自己在挨骂一样。
但庄子不是在批评你,而是想带领你进入另一种境界,让你知道:
要放弃这一边,才能通往值得向往的那一边。
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与更多朋友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