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小纲这名字,在中国音乐圈里头,提起就让人想起那些深沉的旋律,总带着点中国味儿的交响。他1955年出生在上海,父亲叶纯之是老一辈作曲家,早年在香港给邵氏那些电影配乐,风头正劲。家里本该是琴声不断,可那年代变故多,叶小纲小时候就得帮着买菜排队,冻手冻脚的。长大后,他从农场到工厂,再到中央音乐学院,一路磕磕绊绊,好不容易站稳脚跟。父母走得早,婚姻也折腾,离婚再婚不说,还痛失幼女,那股子疼搁谁身上都得琢磨半天。可他没停下,音乐成了他的支柱,作品一部接一部,获奖拿到手软。说起来,叶小纲的人生像他写的曲子,起伏大,却总有回响。
![]()
说起叶小纲的根儿,得从父亲叶纯之讲起。叶纯之1926年生在广东南雄,年轻时去香港,表面管酒店,实际帮组织做事,还给《江湖儿女》《嫦娥》那些片子写音乐,影响了好几代人。 1954年一家回上海,住进陕西南路洋房,叶小纲就是那时候落地,1955年9月23日。 母亲是钢琴手,家里四个孩子,叶小纲最小,四岁就跟父亲学琴,手指头在键上戳,叮叮咚咚的。父亲那年头不容易,1958年下乡劳动,锄头砸了右眼,32岁就失明,从此远了音乐,改去工厂干活。
叶纯之后来落实政策,1979年调进上海音乐学院,建音乐美术教研室,当主任,还编《人民音乐》,出书《音乐美学导论》,成了高校教材。 1987年离休去香港,当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妻子跟着过。叶小纲小时候看父亲这样,家里从小康滑到困境,他自己初中毕业1971年下放崇明岛农场,插秧割稻,泥巴糊一身。 1972年回城进造纸厂当钳工,六年学徒,工资低,攒钱买鲁迅全集,天天早出晚归,回家练琴两小时,周末弹八小时,邻居砸玻璃抗议。
![]()
那会儿叶小纲想考文工团,钢琴拉得溜,老师夸天分,可政审过不去,父亲看在眼里愧疚。 1977年高考恢复,他转作曲系,三天赶出曲子,文化课也过,进了中央音乐学院,系里扩招到36人。 跟谭盾、瞿小松、郭文景叫“四大才子”,1981年办个人作品会,拉《岱雪》《弦乐四重奏》,杜鸣心夫妇高评价。 1982年《中国之诗》在美国齐尔品比赛第一,1983年毕业留校,小提琴协奏曲得校奖。 1984年去新西兰亚太艺术节,拉《西江月》,香港唱片公司出专辑。1985年肝炎隔离,写出《地平线》,一炮打响。
![]()
叶小纲的音乐路越走越宽,早年先锋味儿重,90年代转浪漫,融中国元素。 他给《湘女潇潇》《死神老人与少女》《望日莲》配乐,日本舞剧《浩浩荡荡一衣带水》北京东京演,好评潮。 1986年结婚,妻子也搞音乐。1987年靠父亲朋友拿奖学金,去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带上妻子,一万美金起步,租房生活,钱花光去中餐馆刷碗挣小费。 1990年女儿小咕生,开支大,他接香港日本美国舞剧活。书信跟父亲联系,叶纯之叮嘱学成回国。 1995年一家回北京,重返中央音乐学院教书,可没多久妻子提离婚,他一时接受不了,婚姻散了,小咕跟他。 那段低谷,他用工作疗伤,1996年《人约黄昏》音乐得上海台奖,1998年《半生缘》入围香港金像奖提名。
![]()
父母的离去,像两记重锤砸在叶小纲心上。先是父亲,1997年查胰腺癌,在香港玛丽医院手术,癌扩散,缝上腹腔,转上海龙华保守治。家里改客厅成病房,叶小纲和兄姐照顾,9月14日父亲走,享年72岁,遗体火化骨灰回香港歌连臣角山。 母亲撑到2020年1月10日,肺功能衰竭,叶小纲从广州赶香港,母亲一个月没睁眼,他到时她睁开眼,泪流,说“小毛来了”,两分钟后安详离去。骨灰跟父亲合葬。 每年清明,叶小纲去香港扫墓,回家弹《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父母生前最爱。
![]()
再婚后,叶小纲以为日子稳了,2004年跟第二任生女儿,家里添笑声。可2006年小女儿因病夭亡,几个月他苍老许多,住进医院,眼里总泪。 他把痛化音符,写长笛协奏曲《十二月之菊》,乐迷听哭。 大女儿小咕聪明健康,给他慰藉。小咕长大,陪他聊天解闷。 这些家事没挡住他创作,2001年《刮痧》得第21届金鸡奖最佳音乐,2005年《太行山上》第25届。 舞剧《红雪》《深圳故事》轰动,《春天的故事》交响乐在美国首演。 1999年《深圳故事》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音乐奖。
![]()
叶小纲的路越走越广,2002年德国Wergo出激光唱片,《最后的乐园》《冬》《琵琶协奏曲》《地平线》。 委约《西藏之光》,出任中国现代音乐论坛艺术总监,金钟奖评委。 歌剧《咏·别》取霸王别姬,2010年首演。 《大地之歌》融李白诗和马勒风格。 他注重中国根,作品雄浑中带温和。 2015年当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主席,2021年连任第九届。 行政忙,还作曲,办音乐会,北京广州香港纽约巡演。为五万赞助坐一上午,回家熬夜设计海报。
![]()
到2025年,叶小纲70岁,早起跑步,看起来年轻十岁。 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推动教育。 2025年上半年,全国管弦乐配器广州研讨会,他致辞,谈星海音乐学院传统。 5月14日,特聘教授受聘,讲“音乐家与社会责任”。 深圳交响乐团2025/2026季,吴怀世柳爱莎演他《最后的乐园》《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七交响乐英雄》。 这些年,他从钳工逆袭,留学打工,家变故多,可音乐拉他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