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前言·】——》
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将相的抉择往往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公元前206年,当刘邦率军攻入秦都咸阳,面对秦始皇留下的万余嫔妃和无尽财宝时,内心的欲望几乎冲昏了他的头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部下樊哙却站出来坚决阻止:"将军,千万别碰这些女人!"那樊哙,为何会说出如此惊人的话呢?
![]()
刘邦差点被美色“诱惑“
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年轻时曾做过亭长的小吏,为人豁达不拘小节。
在起兵反秦前,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也没有经历过太多荣华富贵。当他率军攻入咸阳城,面对秦宫中积累的无尽奢华,内心难免震撼。
咸阳宫中收藏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搜罗的各种珍宝,黄金玉器堆积如山,美酒佳肴应有尽有。
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宫中的万余嫔妃,这些都是秦始皇和历代秦王从全国各地选来的绝色美女。
![]()
她们肤若凝脂,容貌各异,有的歌喉婉转,有的舞姿曼妙,个个都是难得一见的尤物。
面对这些平日难以想象的美色,刘邦心神大动,想要全部收入帐下,日日笙歌享乐。
他对身边的将士说:"这就是做天子的滋味啊!"说着就准备住进秦始皇的宫殿,开始享用这些嫔妃和奢侈品。
刘邦的这种心态并不难理解。从一个小吏到一下子成为拥有万千美女和无尽财富的人,这种巨大的转变足以让任何人迷失。
![]()
他的许多将士也都眼红不已,希望分得一杯羹。
在那个时刻,如果没有人及时制止,刘邦很可能就会沉迷于酒色之中,失去争夺天下的最佳时机。
樊哙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忙找到了张良商量对策。张良作为刘邦的智囊,深知主公的性格特点。
他告诉樊哙:"将军若沉迷女色,必失天下。必须立即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樊哙点头表示同意,主动请缨前去劝谏。
![]()
张良樊哙明智救主
张良虽然身材瘦弱,却足智多谋,被称为"谋圣"。
他了解刘邦的性格,知道单凭自己直接劝说可能效果有限,必须借助樊哙的威望和勇猛来震慑刘邦。
于是,张良详细教导樊哙应该如何劝谏,甚至把樊哙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都一一交代清楚。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猛将,力大无穷,曾在鸿门宴上手持盾牌护主,被刘邦称赞为"壮士"。
![]()
他与刘邦感情深厚,在军中威望极高。樊哙按照张良的指点,带着十几个士兵直闯秦宫,气势汹汹地来到刘邦面前。
樊哙生气地对刘邦说:
"将军,您怎么能这样呢!我们千辛万苦打到咸阳,不是为了让您享乐的。这些秦朝的嫔妃,都是亡国之人,不能要啊!您若贪图这些,跟秦始皇有什么区别?项羽一旦得知,必定大怒,我们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刘邦看到平日里对自己恭敬有加的樊哙如此激动,也感到十分意外。他反问道:"我打下天下,难道不能享受一下吗?"
![]()
这时,张良也适时出现,进一步分析利害:
"将军,您想想,我们进入关中之前,楚怀王与诸侯有约,先入关者为王。现在您已经占据了咸阳,项羽肯定心存不满。如果再听说您占有了秦宫的美女和财宝,必定会认为您贪图享乐,忘却盟约,更加怒不可遏。到那时,项羽率四十万大军压境,我们必将处于劣势。"
张良接着说:
"更重要的是,您若能放弃眼前享乐,封存宫室珍宝,约法三章安抚百姓,天下人必将称颂您志在安定天下,而非贪图富贵。这样做不仅能缓和与项羽的矛盾,更能赢得民心,为将来争夺天下奠定基础。"
刘邦听了这番话后,逐渐冷静下来。
![]()
他思考着张良的分析,意识到确实有道理。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刘邦最终决定听从劝告,放弃享乐。
他立即下令将秦宫封印,把所有财物造册登记,并将军队移师到灞上驻扎,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承诺不扰民。
这一决定表明刘邦能够在关键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接受正确的建议。
![]()
刘邦差点小命不保
公元前206年,天下大势已定,秦王朝风雨飘摇。各路诸侯纷纷揭竿而起,其中以西楚霸王项羽和沛公刘邦最为瞩目。
当时,楚怀王曾与各路诸侯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在这个承诺驱使下,刘邦和项羽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咸阳进发。
刘邦本来走的是北上的路线,准备从函谷关入关。这时,他的谋士张良却建议改走武关小道。
张良说武关驻军较少,防守薄弱,还向刘邦详细分析了地形优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果然一举攻破了武关。
![]()
随后在蓝田之战中,刘邦军大败秦军,直捣咸阳城下。面对强大的汉军,秦王子婴举城投降,奉上玉玺,刘邦就这样轻易地占领了秦朝的都城。
刘邦入咸阳后,项羽还在攻打秦军主力。当他听说刘邦已经先入咸阳时,顿时火冒三丈。
按照之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本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没想到被刘邦抢了先。
更让项羽愤怒的是,有人向他报告说刘邦进城后立即占有了秦宫的美女和财宝,完全没有分给其他诸侯的意思。
![]()
项羽大怒之下,率兵四十万急速西进,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安营扎寨,准备对刘邦兵发。
项羽召开宴会,邀请刘邦赴宴,实则是想趁机杀掉这个抢了他功劳的对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当刘邦赴宴时,项庄舞剑,暗中想要刺杀刘邦。
![]()
千钧一发之际,樊哙手持盾牌冲入宴会,保护刘邦并据理力争:
"刘邦进入咸阳后并未贪图享乐,而是封存宫室,按军法处置,并已移师灞上,与百姓约法三章。这表明他志在天下,而非财色!"
项羽听后,脸色稍缓。再加上项伯从中斡旋,最终刘邦得以脱身。这次危机虽然化解,但楚汉之间的矛盾已经埋下。
若不是刘邦当初听从了樊哙和张良的劝告,放弃享用秦宫美女和财宝,恐怕在“鸿门宴”上早已命丧黄泉。
![]()
楚汉争雄定乾坤
当项羽得知刘邦并未贪图秦宫的美女和财宝,而是封存宫室,移师灞上时,对刘邦的看法有所改变。
在“鸿门宴”上,项羽本想杀死刘邦,但在樊哙的辩解和项伯的劝说下,最终决定放过刘邦。
事实上,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差异从这时就已经显现出来。
项羽入关后,烧毁秦宫,杀害秦降卒,掘开秦始皇陵墓,这些暴虐行为引起了关中百姓的不满。
相比之下,刘邦的约法三章、不扰民的政策赢得了民心。这种民心向背的差异,为后来的楚汉战争埋下伏笔。
![]()
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封地为巴蜀一带(今四川一带)。刘邦表面接受封赏,内心却不甘心就此罢休。
因为他知道自己先入关中,本应封为关中王。在前往汉中的路上,刘邦就开始谋划反击项羽的计划。
第二年,刘邦借口征伐异姓王,发兵东出,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虽然初期刘邦屡战屡败,甚至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长达一年之久,但刘邦凭借优秀的政治手腕和用人策略,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
![]()
项羽虽然勇猛,但政治上的失误导致四面楚歌,最终自刎于乌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刘邦在咸阳城中的那个决定,是他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抉择之一。
如果当时他沉迷于秦宫的享乐,不仅会给项羽以口实,更可能在鸿门宴上丧命。即使侥幸逃过一劫,失去民心的刘邦也难以在楚汉争霸中获胜。
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关键时刻的明智决断,也离不开张良、樊哙等谋臣猛将的辅佐。
特别是张良的远见卓识,预见到了政治上的得失,为刘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而樊哙的忠心耿耿和直言不讳,也是刘邦能够听从劝告的重要因素。
![]()
《——【·结语·】——》
刘邦在咸阳的这一抉择,看似简单,实则影响深远。他放弃眼前享乐,赢得民心和政治优势的做法,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刘邦的经历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在诱惑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听从良言,往往能够赢得更大的成功!
资料来源:《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西汉政治制度研究》、《秦汉史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