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当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便悄然登场。
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后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北方开始出现初霜,南方也褪去暑气显凉意。
此时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若不及时调整养生节奏,感冒、关节痛、秋燥等问题容易找上门。
掌握寒露养生的核心逻辑,才能安稳度过这一“阴阳转换”的关键期。
饮食:“润”字当头,避开3个误区
寒露饮食的核心是“滋阴润燥、补而不燥”,但很多人容易陷入误区:
误区一:“贴秋膘=多吃肉”。
![]()
其实寒露进补更宜“清补”,而非大量吃肥肉。
推荐选择鸭肉、鲫鱼、鲈鱼等性平的肉类,搭配萝卜、冬瓜等蔬菜,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身体负担。
比如用萝卜炖鸭肉,萝卜能解腻、鸭肉能补阴,是寒露的经典搭配。
误区二:“喝奶茶防秋燥”。
![]()
市售奶茶含糖量高、添加剂多,不仅不能润燥,还会加重口干。
真正的润燥饮品是“淡茶水”和“杂粮粥”——绿茶、菊花茶能清热,小米粥、银耳莲子粥能滋阴,每天喝1-2杯,秋燥症状会明显缓解。
误区三:“水果越凉越润燥”。
![]()
秋天的寒露后脾胃功能减弱,过量吃西瓜、香蕉等寒凉水果,容易刺激肠胃。
建议选择苹果、梨、橙子等性平的水果,梨可以蒸熟吃,既能保留润燥功效,又能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
✦ +
陕西疾控温馨提示
寒露虽有“凉”意,但只要顺着节气调整饮食、起居、运动,就能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好基础。
养生从不是复杂的事,把这些细节融入日常生活,就是对身体最好的呵护。/健康科普
(注: 文中配图已购买所在图库版权,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
稿件来源:健康教育与促进所
审核:杨天庆
责编:周体操
编辑:陈 艳
公众号ID:sxcdcwx
![]()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
■请点击标题右下角蓝色字体“陕西疾控”或长按右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投稿sxjkjjs@163.com
■本文是“陕西疾控”第2324期文章。查看往期,请回复数字“1、2、3......”或关键词“艾滋病、手足口、疫苗接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