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上有篇重磅研究(作者是赵立平教授团队),揭开了肠道菌群的一个大秘密:咱们肚子里藏着两个“对立军团”——基础菌群(FG)和致病共生菌群(PG),它们像跷跷板一样此消彼长,占了肠道 85% 的菌群互动。基础菌群(FG)会产生 “好东西”——短链脂肪酸(SCFAs),能保护肠道、抗炎症;而致病共生菌群(PG)会释放内毒素、硫化氢,搞垮代谢。现代人选错了食物(比如吃太多加工食品、纤维不够),让 PG 太嚣张,才导致肥胖、糖尿病越来越多。好在通过高纤维的WTP 饮食(全谷物 + 中式药食 + 益生元),能帮 FG “打赢” PG,甚至能让重度肥胖者 23 周瘦 51 斤。未来咱们的饮食建议,可能要根据肠道菌群 “私人定制” 了。
![]()
一、先聊个扎心的事:代谢病变多,不只是 “吃太多油糖”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得糖尿病、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年轻?有的孩子才上小学就胖得走不动,有的年轻人熬夜喝杯奶茶就心慌 —— 这背后除了 “吃得多、动得少”,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膳食纤维吃得太少了。
以前咱们祖先一天能吃 100 克以上的纤维(比如野果、粗粮),现在很多人一天连 20 克都不到(推荐量是 25-29 克)。别小看纤维,它没法被咱们自己消化,却是肠道菌群的 “专属粮食”。而肠道菌群这个 “隐藏器官”,其实是代谢健康的 “总开关”—— 它好,你就不容易胖;它乱,炎症、高血糖都会找上门。
二、肠道菌群不看 “种类”,看 “团队”!
可能有人会说:“我知道要补益生菌,天天喝酸奶呢!” 但研究发现,光看 “哪种菌” 没用。比如同样是 **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kk 菌)**,有的菌株能抗炎,有的反而会加重肠炎;就算是能产短链脂肪酸的菌,有的情况下还会加速肠道炎症。
这就像一个球队,不能只看单个球员厉不厉害,得看他们组成的 “团队” 会不会配合。科学家因此提出了 “菌群团队(Guild)” 的概念 —— 不是看某一种菌,而是看功能相似、生死与共的 “菌团”。而最核心的发现,就是 “双竞争菌群(TCG)模型”:肠道里主要是两个对立的 “团队” 在干活,其他菌都围着它们转。
三、认识你肚子里的 “善恶军团”
这两个 “军团” 的分工特别明确,咱们用大白话讲:
1. 善军团:基础菌群(FG)—— 肠道的 “守护神”
FG 主要是厚壁菌门的细菌,它们的核心技能是 “吃纤维产好东西”:把咱们吃的全谷物、蔬菜里的纤维,发酵成短链脂肪酸(SCFAs)(比如乙酸、丁酸、丙酸)。
这些 SCFAs 有多厉害?
给肠道细胞 “喂饭”: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能让肠道屏障更结实,像 “城墙” 一样挡住毒素;
抗炎症:能抑制身体里的 “炎症因子”,比如 TNF-α、IL-6,这些因子多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血糖降不下来);
管饱:能刺激肠道分泌 GLP-1、PYY 这两种激素,让你吃一点就有饱腹感,不会总想吃零食。
2. 恶军团:致病共生菌群(PG)—— 代谢的 “捣蛋鬼”
PG 的 “成员” 更杂,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还有能产毒素的变形菌门。它们的技能是 “搞破坏”:
产毒素:比如内毒素(LPS),会破坏肠道屏障,跑到血液里引发 “慢性炎症”,这是肥胖、糖尿病的关键诱因;
产有害物质:比如硫化氢(臭鸡蛋味的气体)、吲哚,会干扰代谢,还可能增加肠癌风险;
抢资源:在纤维少的时候,它们会跟 FG 抢营养,还会抑制 FG 的生长。
关键是,这两个 “军团” 是 “跷跷板” 关系:FG 强了,PG 就弱;PG 嚣张了,FG 就被压制。它们俩占了肠道里 85% 的菌群互动 —— 相当于肠道里的 “老大”,谁赢了,谁就决定你的代谢状态。
四、一张图看懂:PG 太嚣张,身体会变成什么样?
咱们看下面这张图(图 1),左边是 FG 占优势的健康状态,右边是 PG 太嚣张的疾病状态 —— 差距特别明显。
简单说:FG 占优时,SCFA 多,肠道好、血糖稳、人不容易饿;PG 占优时,内毒素多,肠道屏障破了,炎症上来了,还会抑制 “Fiaf 基因”—— 这个基因能帮身体燃烧脂肪,被抑制了,脂肪就容易堆积,结果就是 “喝凉水都胖”,还会得糖尿病。
五、怎么帮 “善军团” 打赢?WTP 饮食是关键
既然 FG 需要纤维,那是不是多吃菜就行?没这么简单 —— 得吃 “对的纤维”,研究团队开发的WTP 饮食(Whole grain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foods + Prebiotics)就很管用,它有三个核心来源:
1.全谷物:比如燕麦、大麦、藜麦
不是精米白面,而是带皮、带胚芽的谷物 —— 它们的纤维结构复杂,能让 FG 慢慢发酵,持续产 SCFA。比如地中海饮食里的全谷物,就能帮 FG 里的粪杆菌、罗斯氏菌变多。
2.中式药食:比如莲子、山药、红枣
这些食材在中医里本来就有 “养脾胃” 的说法,现代研究发现,它们的多糖能被 FG 利用,还能增加菌群多样性。比如莲子里的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
3.益生元:比如菊粉、低聚果糖
这些是 FG 的 “加餐”,能直接喂饱善菌,还不会被 PG 利用。比如菊粉能让 FG 产更多丁酸,抑制 PG 里的脱硫弧菌(会产硫化氢)。
给大家举个真实案例:有个重度肥胖患者,体重 200 多斤,还得了糖尿病和高血压,检查发现他肠道里的 PG 菌(比如阴沟肠杆菌 B29)占了 35%。医生让他吃 WTP 饮食,23 周后,他瘦了 51.4 斤,血糖、血压都正常了,那个嚣张的 B29 菌几乎查不到了 —— 这就是 FG 打赢 PG 的真实效果。
六、不只是 “多吃纤维”,还要注意这 2 点1. 纤维的 “结构” 比 “量” 重要
不是吃越多纤维越好,而是要看纤维的加工方式。比如同样是燕麦,煮的燕麦片比即食燕麦片好 —— 即食燕麦片加工太细,纤维结构被破坏,FG 没法好好利用。研究发现,煮和蒸的全谷物,能让 FG 的活性提高 2 倍。
2. 肠道失衡分两种,调理方法不一样
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主要分两种:
D 型:FG 少,但还有多样性(比如你平时吃纤维少,但没到严重地步)—— 靠 WTP 饮食就能恢复,比如多吃莲子山药粥、燕麦饭;
L 型:FG 几乎没了,多样性也没了(比如长期吃外卖、吃抗生素)—— 光靠饮食不够,可能需要 “基础菌群移植(FGT)”,把健康人的 FG 移植过来,再用饮食维持。
如果 PG 一直嚣张,可不只是胖这么简单 —— 看下面这张图(图 2),它会引发脂肪肝、心血管病、肠癌,甚至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因为肠道毒素会通过血液、神经影响全身。
![]()
七、总结:未来的饮食,会根据你的肠道菌群 “私人定制”
这篇研究最让我兴奋的是,它不只是说 “多吃纤维”,而是告诉我们:未来的饮食建议,会像 “精准医疗” 一样 —— 先测你的肠道菌群,看 FG 和 PG 的比例,再给你推荐食物。
比如:
如果你的 FG 里产丁酸的菌少,就多吃燕麦、菊粉;
如果你的 PG 里内毒素多,就少吃加工肉、甜饮料,多吃山药、莲子;
甚至你能不能喝奶茶、吃蛋糕,可能都要看肠道菌群的 “意见”。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建议:从今天开始,把家里的精米换成一半糙米,早餐加一把燕麦,零食换成煮山药 —— 不用追求 “完美”,只要慢慢帮 FG 变强,你的代谢就会越来越稳。毕竟,肠道菌群的战争,赢的人才能拥有好身体呀!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